当前位置:首页 >

在“志愿红”中续写雷锋故事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3-04 17:52:32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在“志愿红”中续写雷锋故事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司许松给受助儿童发放温暖包(资料图)。司许松 提供

袁良才(右)在连队打扫卫生(资料图)。袁良才 提供

董文艺(右一)给连队群众赠送鸡蛋(资料图)。董文艺 提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进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名字已经升华为一个国家的精神记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内化为每个中国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

以“志愿之名”,兵团职工群众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汇聚起志愿服务的磅礴力量。他们用最平实的语言、最温馨的举动,续写雷锋故事,传递光与热,用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件很快乐的事

他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乐于助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冲锋在防疫一线;他舍小家为大家,用坚定信念激励影响着身边的年轻人……

在四师六十六团九连,提起党员、退休职工袁良才,职工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今年71岁的袁良才,坚持做好人好事已经30多年。“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件很快乐的事。”他说。

1994年,姜保富一家从外地来到团场,家里生活困难。袁良才知道后,为一家人送去了生活用品,并隔三岔五送来米、面、菜、油,还到处托人给姜保富介绍工作。在袁良才的帮助下,姜保富一家生活越来越好。如今,他已成为餐饮店的老板,年收入10万元以上。

“没有袁良才,就没有我的今天。”回想当初的点点滴滴,姜保富感慨地说。

1997年,以养蜂为生的朱国良一家从安徽来六十六团九连落户。人生地不熟,袁良才忙里忙外帮助他联系放蜂地点、售卖蜂蜜。

邻居达里格力·买肯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袁良才经常帮助他拉运饲草、给大田灌水、修缮屋顶等。在达里格力·买肯心里,袁良才就是他的亲大哥。“远亲不如近邻,袁大哥帮助了我很多,我打心底里感激他。”达里格力·买肯说。

2015年,退休后的袁良才担任了六十六团九连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次,听说六十六团“老党员银发工作室”招募党员志愿者,袁良才最先报名。他义务开展理论宣讲,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种菜、理发,教学生摄影、书法、绘画,关心青少年成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志愿服务精神。

疫情防控期间,袁良才身兼数职,不仅参与场地消毒、宣传、巡逻等工作,还负责给30户居民送生活物资。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袁良才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大家让他赶紧回家休息。袁良才休息了半天,就又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了。

“退休了也还是党员,助人为乐我不怕麻烦!”如今在六十六团九连,很多人知道袁良才这个“爱管闲事”的老党员,遇到困难都会去找他,袁良才都热心给予帮助。团场、连队组织的各类捐助活动,他总是第一个响应,积极捐款捐物。用他的话说,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就能帮助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

从职工群众身边的热心人,到退休后的党员志愿者,再到从事关工委工作,多年来,袁良才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让朴实平凡的人生变得丰富美好。

只要力所能及,我定竭尽全力

“董叔叔,您的礼物我很喜欢。谢谢您对我的帮助!我一定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3月3日,十师一八八团中学学生李宇楠给一八八团禽艺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新疆海川吉蛋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董文艺打来电话,表达感激之情。

在阿勒泰地区,提起“禽艺”和“吉蛋福”牌鸡蛋,几乎无人不知,而这两个品牌的创始人董文艺,更是大名鼎鼎。

优秀企业家、“青年就业创业致富能手”“劳动模范”……董文艺身上有一连串光环。多年如一日助人为乐,他的人生愈发与众不同。

董文艺是一八八团九连职工,十几年来,凭借吃苦耐劳,他将创办的养殖合作社一步步发展成当地最大的蛋鸡养殖企业。创业致富后,董文艺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奉献社会上,默默无闻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都是大家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有困难的人,只要力所能及,我没有不去帮助的理由。”他说。

王玉超是一八八团七连职工,妻子体弱多病,一家人生活困难。2009年2月,董文艺得知他想养鸡却苦于没有资金后,主动带着4万元上门,帮助他修缮鸡舍、购买饲料,还送给他3000多只鸡苗。王玉超感动得流泪,不知说什么好。

在董文艺的帮助下,2015年,王玉超彻底脱贫,还开了一家“玉超超市”,走上了致富路。

董文艺2014年开始担任阿勒泰地区北屯镇心泉爱心协会副会长,多次发起、组织、参与各项献爱心活动,共捐款9万多元;免费为135户困难家庭提供养殖技术,免费发放1万余只育成鸡苗;资助家庭贫困学生26人;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捐款捐物4.03万元……

董文艺常常提醒自己,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员工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用真情、用爱心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现在我的生活好了,我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董文艺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而是能给别人带来多少温暖和笑容。

我啥也不图,就是喜欢帮助人

“下周六就是‘学雷锋纪念日’,咱们要精心组织,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2月27日上午,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铁门关市四叶草志愿者协会会长司许松,和志愿者们一起制订近期的志愿服务活动计划。

作为公益组织负责人,司许松一直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他以身作则、积极协调,确保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有序推进,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前段时间,他带领志愿者多次前往老军垦家中,开展“小小传承者——重走屯垦路,传承红色情”公益活动,不仅帮失独、孤寡老军垦打扫卫生,还提供亲情陪伴等服务。铁门关市四叶草志愿者协会还组织老军垦们走进部队、校园、社区,为现役官兵、中小学生和职工群众讲述兵团故事,教育下一代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

“做公益,一分钱不赚还要倒贴,你图个啥?”不少人问过司许松这个问题。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司许松坦然一笑:“我啥也不图,就是愿意帮助别人。”

“80后”司许松幼时家境贫穷,饱尝生活艰辛的他,特别能体会别人的难处。后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他总想着能帮就帮一把。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当地的志愿服务行列。

2011年冬天,志愿者们去看望一位残障女孩。她和司许松同龄,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一条腿高位截肢,从此只能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家境困难,女孩很悲观。志愿者们给女孩捐了不少生活用品,并时常去看望开导她,女孩含着眼泪向大家道谢。这一幕让司许松心绪难平,更加坚定了从事志愿服务的决心。

2016年11月6日,司许松组建了铁门关市四叶草志愿者协会。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遇到过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身体残疾的成年人和儿童……每个人的情况,他都详细记在了记事本里,也深深地刻在了心上。每次去慰问的时候,志愿者们都自掏腰包,买些食物和生活用品,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随着协会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司许松的爱心援助之路也愈加宽广。在他的带动下,协会从十几人发展到百余人,发起和参与实施公益项目18个,参加志愿服务500多场次,累计服务时长8600多小时,上万余人受益。

司许松被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授予“最佳志愿者”称号,被二师铁门关市授予“最美支持教育发展工作者”称号和“师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司许松积极对接各个公益团队,联合开展“游城市梦美景,筑兵团梦想”“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公益项目”等项目,累计筹款近20万元,为困难儿童和留守儿童发放温暖包、新年大礼包、节日礼品1000余份,先后组织100多个孩子参观动物园、科技馆等。

2020年,他发起“抗击疫情,守护兵团”项目,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送去价值1万余元的防护物资。

他还发起了“墙上便饭”项目,给一时陷入困境的人们买份便饭,通过一份暖心饭,在陌生人之间传递善心爱意,至今已送出1500余份,帮助近千人……

对于司许松来说,投身公益事业,源于心底的大爱,更是肩上的责任。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