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金石:“我要用一辈子去宣讲”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3-21 16:57:23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我要用一辈子去宣讲”

——六师五家渠市共产党员徐金石当好宣传员的故事

徐金石为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摄于3月4日)。张新慧 摄

徐金石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摄于3月4日)。张新慧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玲玲 通讯员 张新慧

近日,80岁的共产党员徐金石忙着整理资料、做笔记,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办好展览、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作准备。

3月18日,在六师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徐金石进行了第145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宣讲结束后,热烈的掌声响起,满头白发的徐金石接过六师党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送上的一束鲜花,这是对信念的致敬,也是对忠诚的礼赞。

徐金石是六师五家渠市退休干部,1978年入党。多年来,他收集整理上千幅治国理政系列图片、500余幅公益广告宣传图,让7万余人次受教育;他手写上百万字的宣讲稿,获得50多本荣誉证书……这一串串数字,印证着他长长的宣讲路。

徐金石个子不高,身材略胖,国字脸上架着一副老式的黑框眼镜。在人们眼中,操一口川音的他,常穿一件过时的深蓝色外套,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走起路来总是急匆匆的。

有人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徐金石显得有些落伍。

从六师五家渠市机关党工委退休后,徐金石常到学校给青少年讲革命传统故事,教唱自己编的红色歌谣。

“你拍一,我拍一,歌唱民族大团结;民族好,大家好,国家才会更美好……”歌谣朗朗上口,很接地气,孩子们都乐意听这个童心未泯的老爷爷讲故事。

有人不理解,说徐金石“傻”:放着好好的退休生活不过,骑着破自行车到处讲故事。也有人想,可能老爷子退休了,耐不住寂寞,想充实自己的生活。传承红色文化这件事,估计他坚持不了多久。

时间一晃而过,人们陆陆续续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关于徐金石的报道。他的头发夹杂了更多白发,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腰板也不再挺拔,可他依然在各处讲课,范围从青少年扩大到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渐渐地,说风凉话的人少了许多,言语之间,多了佩服和敬意。

初春时节,六师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徐金石依然穿着那件深蓝色外套,面对听众,眼神透着自信和坚毅。“学史明理,坚持真理有力量;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不动摇;学史崇德,尊崇道德重品行;学史力行,全心为民解难题……”徐金石声音洪亮、铿锵有力,那股子精气神,让年轻人暗暗佩服。

说起徐金石,六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吴苛峰动情地说:“徐老用实际行动,给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火热的初心和坚定的信念。今后,我们将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作为宣讲团成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徐金石不辞辛苦,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下团场。”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志宇说,“通过讲故事、唱歌谣、办展览,他把党的红色历史,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传播到千家万户。”

六师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章金戈在徐金石制作的党史宣传图册前驻足良久。“作为全国文明单位,我们要发扬徐老这种老有所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创建和谐街道社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章金戈说。

一双双钦佩的眼神,一句句诚恳的话语,让徐金石深深感受到坚持就有回应,自己不是以一己之力在弘扬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正在无数人的血脉中流淌。

徐金石的家陈设极简。几盆绿植、一组老式沙发、白色的茶几和电视柜,一台液晶电视是客厅里显得高档点的家用电器。而书房则令人惊叹。偌大的书房,整面墙都是书柜,满是书籍、报刊剪报;桌子上,摆放着几十本党史书籍;地上堆了十几个化肥袋子,里面装满了徐金石收集的各种红色文化图片。

走进书房,转个身活动一下都有些困难。徐金石说,他已经积累报刊资料、剪报200多本、5000多万字,这些资料是他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四处奔走宣讲?

1960年,徐金石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四川来到新疆参加边疆建设。在兵团这个大熔炉中,他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徐金石从六师五家渠市机关党工委书记岗位退休。回想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徐金石对党充满感恩之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徐金石决定,全身心投入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中。

退休多年,徐金石一直担任六师五家渠市8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7个社区的学生寒暑假学校教员。每逢节日,徐金石就到街道、社区、团场、学校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国史、新疆屯垦史和兵团创业史教育,把红色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

为什么要致力于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徐金石说,有一年,他到六师奇台农场宣讲,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奇台的旅游胜地一万泉吗?”孩子们说:“知道。”又问:“你们知道在奇台牺牲的剿匪英雄武志春吗?”孩子们很茫然。徐金石当时很痛心,感受到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徐金石常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千千万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不应该忘本,尤其是青少年,应当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人们的印象中,徐金石总是穿着深蓝色的外套。这件衣服伴随他20多年了,颜色略微发白,可他舍不得扔掉。徐金石生活极其简朴,而在订阅报刊、收集文史书籍、制作党史宣传图册方面,他花钱从不心疼。

这些年,徐金石致力于挖掘六师五家渠市的红色资源、整理史料。他行程数千公里,前往北京、天津、兰州、西安、重庆等地,采访了30多位老红军、50多位老八路、100多位老军垦,搜集了大量珍贵史料和照片。

他先后编写了12本400多万字的红色读物,其中《五家渠美好家园的故事》成为中小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读本。他搜集的“枪杆诗”红色歌谣被列入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80多首红色歌谣,被编入《中国歌谣集成》新疆兵团卷。他编写的200多个红色故事、300多首红色歌谣在六师五家渠市青少年中广为流传。

2021年10月21日,徐金石进行了第100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谈到这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他有些激动,眼里泛起了点点泪光。徐金石说:“我们的党太伟大了,经历了苦难历程,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走进了新时代,我亲身经历并感受到了这一切。建党百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想用这样的方式,向党献礼,把党的历史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举办党史图片展览、手写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稿……徐金石满腔热情,不知疲倦。最忙的一天,徐金石进行了4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汗流浃背依然精神矍铄。

岁月荏苒,徐金石已满头银发。有人问他:“徐老,宣讲这件事,您还要做多久?”徐金石郑重地说:“我要用一辈子去宣讲,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