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红色文化创造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3-21 16:44:15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兵团红色文化创造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孙松

兵团红色文化是兵团人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在屯垦戍边的实践中创造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结晶,是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兵团红色文化创造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利用好兵团红色资源、发扬好兵团红色传统、传承好兵团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高校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载体、传播路径的创新,实现兵团红色文化创造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以便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创新课堂教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兵团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新时代,将兵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还有利于传承兵团红色基因、赓续兵团红色血脉。高校要从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等各个角度融入兵团红色文化,加大思政课的红色文化思想性和理论性资源的供给。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穿插红色文化教育,还要积极参与开发兵团特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兵团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通识教育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乃至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无法替代的,“课程思政”为红色文化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提供了便利。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传递爱国主义情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等价值取向,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大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发掘本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将兵团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过程。

创新实践活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作用

创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在实践教育中提升学生对历史和国情的认知,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由理论转为实践的重要途径。高校要以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为基线,将兵团红色文物、红色精神、红色人物、红色文化作品背后的故事有机串联,借助兵团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打造“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教育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体验交流,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兵团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活动品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党日团日班会活动等形式,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新生教育、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品牌,让大学生在了解兵团的过程中感悟兵团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内在逻辑及其价值意义。

创新环境载体,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氛围

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校园品牌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本质,是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追寻红色记忆,在体验和感悟红色历史的过程中认同红色文化,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和心灵的启迪。高校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主题演讲、征文比赛、话剧展演、读书报告会、红歌会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兵团红色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动,让大学生在集时代性、趣味性、教育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活动中传承兵团红色基因。

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校园阵地。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的存在,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要把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校园文化标识建设的重要素材,使兵团红色文化标识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可感、可学,依托固化的物质文化承载方式,营造良好的兵团红色文化氛围,使兵团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滋养大学生的心灵。

打造兵团红色文化研究与服务高地。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责,而建设研究智库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高校要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依托现有的学术研究平台建设兵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打造兵团红色文化研究高地,提升兵团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例如,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尤其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结合兵团特点与实际提炼治理经验;拓宽红色文化的研究领域,深挖兵团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提炼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红色文化产品,从兵团历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创新传播路径,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活力

运用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弘扬兵团红色文化,扩大兵团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如今,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如何将现代科技手段全息式、交互式融入兵团红色文化传播,打造“互联网+兵团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将兵团红色文化融入网络和新媒体这个“新课堂”,既要不断推出具有历史厚度、思想高度和情感厚度的网络精品,又要不断创新网络表达方式,实现“圈粉”大学生的目的。只有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弘扬兵团红色文化,创造出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教育产品,才能让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能不断扩大兵团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数字赋能兵团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提升兵团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随着大数据、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影像等的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正有力地赋能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教育。加快数字赋能红色资源,正是用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路径。要搭建红色资源数字化平台,收集、挖掘、梳理、整合兵团红色文献、图片、纪录片等数据,建立兵团红色文化基础数据库,全面搜索和深入挖掘图书、音乐、故事等资源,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将空间上分散的红色要素和资源“串点成线”“连线为面”,提升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度。此外,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3D影像等技术,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模式,形成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不仅可以助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工作,还可以促进兵团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