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连队“变形记”
谢晓东 祖丽胡玛尔 古丽米热·约儿达西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一场高标准、高质量的美丽连队建设正在一师十一团七连如火如荼展开。笔直的道路、干净整洁的院落、道路两侧的绿化苗木、妙趣横生的文化墙,无不诉说着这些年的变化,为连队增添了几道亮丽的风景线。
七连文化长廊一角。
人居环境“净”起来“美”起来
连队美不美,主要看环境。自美丽连队建设开展以来,连队党支部在师团党委的指引下,结合单位实际,对全连进行了整体规划,并连续3年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修复全连198套房屋上存在的“伤疤”,改造全连旱厕并纳入污水管网,安装20余盏路灯,硬化2500米道路,修建1个文体广场、1个职工文化中心。
七连职工文化中心一角。
“很多年前,我们连队并非这番光景,到处是泥巴路,一下雨道路泥泞难走,垃圾随处可见。”七连居民艾沙江·艾则孜说,“自从建设美丽连队后,硬化了道路,统一了墙体,还修建了水冲式厕所、污水处理设施,增加了公共垃圾桶,配备了专人保洁。随着连队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
改造后的卫生间一角。
在垃圾处理上,从无桶到有桶,再到引导连队职工群众到固定的投放点分类投放垃圾,最难的是改变辖区群众的习惯。推行之前,该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做足前期的宣传和动员,利用晚上农闲时间,对辖区职工群众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将门口乱放垃圾、随意投放垃圾的行为在连队职工文化中心实时曝光。
七连垃圾分类投放点。
如今,环境变美了,职工群众的意识也在转变。从前职工群众院落里随处可见散养的鸡、鸭、鹅,还有院内圈养的牛羊,自从集中修建3个养殖区后,昔日遍地家禽粪便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庭院处处干干净净。
职工群众富起来 钱包“鼓”起来
在推进美丽连队建设中,不仅要给连队穿一件好看的“外衣”,更要让职工群众真正富起来,过上幸福生活。在传统种植养殖的基础上,调整结构,推动“种植+旅游”、“养殖+旅游”,带动职工增收致富。
七连阿拉尔酒花村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社长、十一团七连“两委”成员蒋中合忙着给鸡投食。
该连依托地理优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精、特、优”的休闲观光农业,先后建立起集果蔬种植、休闲观光、垂钓于一体的绿色无公害果树园113亩,“请进”南方水果红龙果在该连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带动种植户靳红军致富的同时,让周边的职工群众百余人次参与清园、采摘务工,共同增收致富。
七连种植户靳红军正在查看火龙果长势。
为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在塔里木大学驻七连“访惠聚”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修建畜牧集中养殖点、家禽养殖合作社,坚持“养殖+旅游”的发展思路,发展养殖大户4户、建立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在养殖户中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改变了养殖技术落后、种类单一、品质不高的问题。
七连阿拉尔市泽泓水产养殖基地总经理张正军正忙着给鱼苗喂食,查看鱼苗生长情况。
“我现在有126只羊,放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从前没场地、没经验,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只要肯干、愿意干、放手干,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养殖户阿布力克·阿不力孜信心满满地说。
精神“富”起来文化生活多起来
在物质文明提升的基础上,该连加强职工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完善连规民约,建立各类奖惩制度,大力开展“最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民族团结模范”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依托该连活动室、图书室等场地开展文化、法制等宣传,让职工群众精神“富”起来,文化生活多起来。
七连职工群众在职工活动室包粽子。
在美丽连队建设前,连队没有那么多活动场所,职工群众农闲之余,只能在家看看电视、打打牌。如今连队修建起了文化广场,配备了体育和娱乐设施,职工文化中心、图书室也全天免费开放,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职工群众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七连职工群众在文化广场跳麦西来甫。
该连职工孜维力汗·买买提高兴地说:“我们茶余饭后、农闲之余约着小姐妹在连队职工文化中心唱唱歌、在广场上跳跳舞,别提多安逸了!”
如今,走进十一团七连,道路干净,庭院整洁,职工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