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各师团抓好基层着力点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4-03 12:30:00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兵团各师团抓好基层着力点助力乡村振兴——

美丽连队,从“蓝景图”变为“实景图”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实习生 孙永杰

图① 俯瞰十师一八三团百姓文化体育公园(资料图片)。近年,一八三团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职工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李正虎 摄

图② 职工群众在书画室练习书法(资料图片)。近年,一师八团新建了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少儿阅读室、书画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满足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齐伟娜 摄

图③ 3月25日,十三师淖毛湖农场组织党员干部种植杏树,美化家园。今年,该场计划种植7000多株杏树、桃树、榆树、胡杨树等,进一步提高团场绿化覆盖率。于晓英 摄

图④ 二师二十一团八连一角(资料图片)。今年,该连投入200余万元,对连队主干道、绿化带、人行道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李嘉成 摄

春回大地暖,乡村美如画。大漠深处连队静美,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放眼望去,一条条乡村道路向四方延展,一座座有机蔬菜大棚写满丰收的故事……

近年来,兵团各师团将美丽连队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构建乡村振兴综合体,连点成线、以线扩面,加快推进美丽连队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强起来、基础设施好起来、公共服务优起来,在垦区大地上徐徐展开一幅文明和谐美丽的画卷。

A.现代农业强起来,职工生活富起来

3月的垦区大地,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画卷映入眼帘。

“轰轰轰——”田野间传来农业机械整修农田的轰鸣声。3月27日,在三师五十一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期施工现场,工人正忙着修渠道。该项目包括防渗渠改造、滴灌系统建设、沉沙池及泵房修建工程。

曾经贫瘠的农田,正变成平坦整齐、渠系相连、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三师图木舒克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推农业提质增效。目前,该师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21.8万亩。

在各团场,一片片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托起致富希望。

三师五十一团九连职工依拉木·木拉家共有90亩地,去年改建成高标准农田后,种植的棉花、小麦均实现增产增收。“窄田变宽田,旱田变水田,种起地来省事又高效。”依拉木·木拉说。

紧扣农业增效、职工群众增收,兵团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升节水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兵团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超过1100万亩,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及耕作条件。

在各师团,高标准农田加速建设的同时,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设施农业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在伊犁垦区,处处洋溢着现代农业的气息。四师六十二团七连的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各类果蔬挂满枝头,引来一批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该连按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推动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连队现有36座大棚,16座大棚用来种植草莓,20座大棚种植蔬菜,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业’,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草莓和蔬菜,带动了连队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六十二团七连“两委”成员马建龙说。

六十二团现有大棚322座,依托毗邻霍尔果斯市的地缘优势,该团持续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大棚果蔬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等,鼓励职工群众发展果蔬采摘、旅游观光产业,拓展了农业增收渠道和农产品增值空间。

B.基础设施好起来,便民生活圈建起来

“以前要把牛羊卖到山外,得赶着牛羊走上好几公里山路才能装车。现在柏油路通到了养殖区,需要啥物资,开上车一趟就能全都买回来。”3月28日,说起牧场的变化,正为接春羔筹备物资的北塔山牧场草建连职工安尼瓦尔·哈特兰露出一脸幸福的表情。

北塔山牧场地处中蒙边境,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距离五家渠市400多公里。

近年,六师五家渠市累计投入1.85亿元,为北塔山牧场修建公路206公里,其中111公里的柏油路通到连队、社区,极大方便了各族职工群众出行。

路通了,北塔山牧场优质的肉、奶等农副产品也下了山,鼓起了牧工们的腰包。

如今,依托连着田间地头、串起千家万户的公路,团场特色农业、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变得畅通,为连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年,兵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8.8亿元,建设公路里程1143.9公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良好的人居环境,离不开有效的治理。这几天,在十师一八四团一连,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在项目工地上施工。

“去年夏天,连队通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家家户户的饮用水问题。今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排污系统,连队人居环境有了大改观。”一八四团一连党支部书记李龙明介绍说。

如今的一连,建起了休闲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路灯亮了,道路平整宽阔了,地下管网进一步完善,处处呈现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喜人景象,职工群众幸福指数随之攀升。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连队,是兵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兵团各师市以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连容连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加快补短板,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2021年,兵团共完成672个连队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有兵团军垦特色的示范连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连队卫生厕所逐步普及,新建户厕12851户,问题厕所整改率达97.4%;连队生活垃圾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9%,在29个连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1400个连队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整治危旧房屋5987户,新改建2500户;建成标准化连队卫生室693个,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体育健身器材覆盖率达100%。

C.公共服务优起来,连队吸引力强起来

3月26日,在五师八十六团五连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忙着为职工群众办理各类相关手续,该服务大厅设置有6个便民服务窗口,基本满足了职工群众办事需求。

把便民服务大厅建在连队,就是把服务送到职工群众身边。近年,八十六团通过打造“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将便民服务延伸到连队,基层群众办事实现了“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

天气渐暖,每当夜幕降临,在八师石河子总场清泉集十一连文化广场上做健身操、跳广场舞的群众欢声笑语不断。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大力推进团场连队全民健身广场等文体场地设施建设,补齐乡村文化软硬件短板。

一师阿拉尔市着力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新建团场及连队综合文化活动中心33座,改建扩建场馆36个,建成“四建立四健全”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到连队党史馆看展览,去图书馆感受阅读乐趣,在家门口休闲健身……兵团文化设施不断向基层倾斜,基层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目前,兵团实现师、团、连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现有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90个、连队文化活动室1916个、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81座。

文化设施健全了,文化生活丰富了,人气旺了,文旅产业也兴旺起来。

3月28日一大早,六十九团十二连居民李华伟就开始清理自家院落,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随着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推进,职工群众建设家园、增收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李华伟家的庭院是以“乡愁记忆、兵团文化”为主题进行规划的,屋子里、院子里摆放着老式收音机、旧皮箱、储物柜、鼓风机、石磨等老家具老物件,墙上挂着一张张屯垦岁月的老照片,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军垦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怀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要记得住乡愁。希望我家的庭院能让更多兵团人留住乡愁。”李华伟说。

兵团各师团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建设由典型示范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一个个美丽连队渐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十师一八五团三连以国家5A级景区白沙湖景区为依托,加快发展以“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努力使连队整体有特色、户户有特点、家家有特长,让更多职工参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拓宽增收渠道。2021年,该连对居住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生态走廊,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连队职均收入突破10万元。

美丽连队,正从“蓝景图”变为“实景图”,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底色。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