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4-11 16:39:02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兵团不断强化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采取多种措施——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惠子

六师新湖农场“90后”青年夏志博(左),适应新时代团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开的零食水果店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店。 图为4月1日,夏志博为顾客介绍新近上架的一款奶茶产品。 张静 摄

4月7日,七师一二六团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张波(左)在鸽舍里观察鸽子成长情况。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张西安 摄

4月6日,在一师五团二连苹果园里,该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前右)在给果农讲解果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李康 摄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念好“人才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兵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人才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驱动力,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强化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保障作用,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基层大显身手,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三农”工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绘好“育才图”——

大力培养本土人才

“一定要改变靠天吃饭的想法,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节水,还能将肥料和营养物质一起输送到果园或农田作物的根部,降低施肥成本……”4月6日,在四师七十七团团部会议室内,职工也努尔·沙根拜通过手机直播,认真学习最新的小麦种植技术。

“明年,我也要在自己地里采用滴灌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课程结束后,也努尔·沙根拜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计划。

乡村要振兴,人才要先行。为加快培育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近年,兵团扎实开展高素质职工培育工作,通过开办职工夜校、网络教室、田间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及创新创业、政策法规、休闲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等方面的培训。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培训采取线上理论培训和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参训人员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专业种养能手和产业脱贫带头人。2021年,兵团共举办高素质职工培训班39期,培训1789人次。”兵团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副处长郑福介绍说。

在师资选择上,兵团以培训机构专业教师为主,同时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科研推广机构专家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兵团同步举办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农工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训班、电子商务线上培训班等内容丰富、层次全面的培训。

对七十七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肖建伦来说,大大小小的专业培训,他每个月都要参加四五次。

前不久,肖建伦参加了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网上冬训行动”,来自兵、师、团三级农业农村系统及乡村振兴部门和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共45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结束后,肖建伦和同事根据团场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模式,包括如何用种、用肥、用水、防治病虫害等,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众种植水平,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新时期,对农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要吃透弄懂这些技术,更好地教授给职工群众。”肖建伦说。

奏响“引才曲”——

鼓励能人返乡创业

“回团场种地,我一点都不后悔。”3月31日,十二师一○四团一连桃农李路笑着对记者说。

3月下旬,乌鲁木齐尚有几分寒意,虽是农闲时节,但李路却没闲着,他忙着联系准备种桃树所需要的农资,加紧学习最新的桃树栽培技术。

难以想象这个皮肤黝黑、笑容灿烂,熟练掌握桃树栽培技术的小伙子,在几年前还是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农田“小白”。

2016年,李路从新疆财经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聘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后来,在与父母的交谈中,李路了解到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带给团场的巨大变化,决定辞去工作回到连队,接父亲的班,管理桃园。“现在政策好,团场对我们这些返乡创业者支持力度特别大,种地早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李路说。

李路将他的桃园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乌鲁木齐及周边市民前来采摘游玩,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他一天能赚2万元。去年,他的40亩桃园收入近40万元。

李路告诉记者,每年团场都会邀请十二师农科所的专家来为他们传授种植技术,同时,团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游乐场、风车长廊等景点,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桃园的客流量也有所增加。

“今年,我打算申请贴息贷款,进一步改善桃园的设施。”李路说。

好政策、好平台才能引来人才。兵团积极发挥产业平台聚才引才作用,按照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的要求,优化农业布局,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汇聚,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同时,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与现代流通业、新型服务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吸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像李路一样,如今,在兵团各团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新农民”,在好政策、好平台的吸引下,他们来到兵团干事创业,用新技术、新理念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唱响“爱才歌”——

激励各类人才各显其能

如何破解基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兵团找准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痛点问题,多方施策,精准发力,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让人才愿意来、愿意留,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各显其能。

近年,兵团通过抓好培养、提升能力素质;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拓宽乡村人才成长空间,加大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落实完善基层待遇保障,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兵团锻炼了我,也成就了我。”4月6日,一师十四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牛军强对记者说。

2009年,牛军强从甘肃农业大学园林技术专业毕业后,通过兵团公开招募,来到十四团林业科担任林业技术员,负责该团3个连队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因为专业对口,来到团场后,牛军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管理3个连队6000多亩红枣精品示范园。

农忙时节,牛军强就像个高速运转的陀螺,一个连队接着一个连队开现场会,一户职工接着一户职工讲解枣树种植技术。

“那时候,我口袋里经常揣着一把大剪刀,以便随时给职工讲解示范,脸上身上都是土,很少有干净的时候。工作虽然忙碌,但很值得,团场的红枣品质每年都在提升。”牛军强说。

“在组织的培养下,我不断用新技术、新知识充实自己。”牛军强说,每年师里都会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邀请塔里木大学的专家前来授课,还会给像他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

2014年,十四团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团场安排牛军强到北京蔬菜中心学习水培技术。学习回来后,牛军强在十四团的温室内种植了12亩水培小番茄,每棵秧高达12米,成了团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牛军强介绍,这种小番茄一个季度亩产2吨,得益于水培的优势,生长期间没有病虫害,不仅产量高、卖价好,口感也比普通番茄好,为职工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牛军强的努力获得了职工群众的好评,2018年,牛军强通过民主选举成了连队“两委”班子成员,2021年当选为十四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

“面对新的岗位,我要有更多担当作为。”牛军强暗下决心。2021年,他瞄准花卉种植市场,带领职工群众成立阿拉尔市汇裕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0多万株矮牵牛、万寿菊等花卉和云柏等盆景。合作社售卖的花卉每盆平均比市场价低10元左右,引来了周边不少居民前来购买。

“有成长的空间,有干事的平台,留在兵团是我无悔的选择。”牛军强说。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在兵团,还有很多像牛军强一样的人,他们主动担当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才智。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通过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兵团营造了良好的引才留才氛围,各类人才奉献乡村、建功乡村、立业乡村,推动兵团农业更强、乡村更美、职工更富。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