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热点面对面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网民热点面对面
网民:如今,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所承载的人格利益、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与此同时,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日趋严重,滋生了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反响强烈,那么,我们在该注意些什么才能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01.什么是公民个人信息
邓朝阳介绍,“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指纹、虹膜、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和照片等信息。
我们要更为重视的是个人敏感信息,敏感信息指一旦被披露或者滥用,可能危害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损害个人名誉和身心健康,导致歧视性待遇的信息,通常情况包括身份证件号码、银行账号密码、财产状况、健康记录、生物识别、行踪轨迹等信息。
02.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一般有四种途径,这四种途径并不都是非法的。
一是公开收集个人信息。在媒体上公开收集的信息,比如,我们以前经常使用的同学网、校友录等网站,可以在上面看到个人的学校、年级、班级等信息,做企业的,在“企查查”上可以看到我们企业的基本信息,都属于公开的信息,还有一些社会知名人士,我们很轻松的就可以在媒体上查到他的个人信息, 我们会通过自媒体,微信朋友圈分享个人照片、家人信息、行程等,此外,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个人信息,比如人肉搜索。
二是非法窃取个人信息。比如传统的跟踪偷拍就是一种非法窃取信息的手段、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在使用智能手机、电脑、U盘、摄像头等终端时,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器也是信息泄露的途径,比如我们住酒店,会登录酒店的APP或者第三方平台填写个人信息,如果企业服务器遭到攻击,就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泄露,常见的有在登录软件时,用户名、密码明文传输,会被截获盗取,此外我们常用的WIFI上网,这些都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是合法收集个人信息。比如去酒店住店,需要登记个人身份信息,住店天数等内容,这些信息收集的途径是合法的,但是存在被非法利用的风险,比如信息被倒卖给不法分子、管理不善导致的数据泄露等。
四是个人无意的泄露。比如个人在微信朋友圈晒个人照片、行程信息、向陌生网友提供个人信息,在公共U盘上随意存储个人信息等这些个人信息泄露都是无意的行为。
03.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邓朝阳说,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要格外注意我刚才提到的几种个人信息泄露途径,在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以及提供个人信息时,要慎之又慎。
从网络安全的技术角度说,在自己使用的电脑和手机上,及时安装防病毒软件,保证软件实时运行,给电脑及时打补丁。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比如远程访问、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等,这些尽可能的停用。
嘉宾简介
邓朝阳,新疆天山智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