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敬投身边疆建设的有志青年!MV《青春汇聚》来啦!

来源:青春兵团微信时间:2022-05-29 20:50:51 作者: 编辑:曹强 责任编辑:张志玲

致敬投身边疆建设的有志青年!原创MV《青春汇聚》来啦!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示有志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投身西部边疆建设的青春风采,汇聚起新时代青年传承光荣革命传统、紧跟党不懈奋斗的青春力量,兵团团委、兵团青联共同策划创作了原创歌曲MV《青春汇聚》,展现兵团青年接力奋斗的青春故事,以青春之名唱响青春风采,致敬一代代有志青年奉献西部边疆的青春力量。

《青春汇聚》歌曲MV。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60多年前,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边疆,携手同心、屯垦开荒,铸就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60多年后,一批批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建设新疆,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一段传承故事书写辉煌,一曲青春赞歌铸造梦想……

进疆

脱下军装不褪色一生屯垦戍边守初心

5月的萨尔布拉克草原春意正浓,牧草已经返青,九师一六一团退休职工、护边员魏德友家的羊群已经进入春羔生产的高峰期和关键期,一只只可爱的“草原精灵”陆续降生,让原本宁静的草原热闹起来。

魏德友和女儿魏萍在边境线附近巡逻。

清晨的萨尔布拉克草原还带有一些凉意。天刚蒙蒙亮,魏德友和妻子刘景好、二女儿魏萍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羊圈,查看新出生的小羊羔,顺便为它们补充一些牧草。

1964年年初,时年24岁的魏德友与在原北京军区某部服役的30多名战友,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脱下军装一路向西,从北京来到塔城地区,成为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的一名“新兵”。

从那时起,魏德友一手拿镰刀、一手拿锄头,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再也没有离开过。

魏德友赶着羊群在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放牧巡边。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魏德友所在的连队被裁撤,本可以分到离城市更近连队的他,主动留下戍守边境,靠放牛羊养活一家人。

更让人感慨的是,1984年,兵二连党支部被撤并后,魏德友几十年里没落下一分钱党费,有时托人代缴,有时步行到30公里外的团部交党费。

2003年,中、哈两国边境界桩、围栏设立,国防公路贯通,兵二连人曾舍身捍卫的争议地界尘埃落定。魏德友成为兵二连唯一见证这一庄严时刻的人。他激动地抚摸着界碑,流下了泪水。

在守边的50多年里,魏德友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这是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事”。

魏德友和老伴朴实地说:一定会坚持做好为国护边这件事,一直坚持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传承

坚守边疆建设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4月中旬,中国工程院2022年咨询项目“新疆灌区农业节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在新疆农垦科学院启动。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主持。

“我们将立足新疆和兵团发展实际,多角度细化和拓展研究内容,如期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地交出一份含金量高的战略咨询报告,为新疆区域农业节水与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尹飞虎说。

尹飞虎(后排左二)进疆前与家人合影。

风雨兼程矢志不渝,春华秋实硕果盈枝。尹飞虎1974年参加工作,持续不断地在基层一线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已经从一名普通的科辅人员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农业领域知名专家。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来,尹飞虎依然保持着到田间地头和农业职工一起边看作物长势边聊天的习惯。近期,他深入三师图木舒克市和十四师昆玉市等师市企业和连队,细致了解林果业、设施农业发展和盐碱治理情况,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土壤生态修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给予倾力支持。

人生是短暂的,而事业却是永恒的。和农业打了近半个世纪交道的尹飞虎,苦在其中,乐在其中。他对土地、对农业职工有着特殊的感情,心里始终燃烧着一团火。

尹飞虎(左二)在田间调研。

一次次深入田间为农服务,尹飞虎在地头找到了团队开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尹飞虎表示,新疆及兵团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亟须解决。“今后会围绕这些方面继续研究,特别是在我们研究的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等领域发挥特长,带领好团队,培养更多能留得住、能为兵团现代农业作出贡献的人才。”尹飞虎说。

展望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扎根托云牧场赴青春之约

前几天下了场雨,一连几日天都是晴朗的。傍晚,邵书琴打算上山走走,看着山下道路两旁的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线,一树一树花开正好,这九年弹指一挥间,托云牧场却风华正盛。

2013年,即将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的邵书琴,看到了校园里张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宣传海报,海报上的一句话“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拨动了邵书琴的心弦。

刚来时,牧场艰苦的环境给了邵书琴一个“下马威”。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荒山戈壁,就连买菜都要跑去很远的地方。但邵书琴没有后悔和退缩,她主动融入牧场的环境和生活,与这里的居民聊天,参加他们的婚礼;以前很少吃面食的她学会了蒸馒头、擀面条。

邵书琴与精准扶贫户交流沟通。

工作、健身、读书,在托云牧场的日子,邵书琴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每当仰望天空,邵书琴就会忍不住感叹:从来没见过这么蓝的天空,没见过这么璀璨浩渺的星海!

一年的服务期满后,邵书琴提出申请,她要留下,留在这个让她难以割舍的地方,成为托云牧场建场以来第一个留得下来的女大学生。

在托云牧场,邵书琴收获了爱情,与一名特岗教师喜结良缘,并有了自己的宝宝。

邵书琴与爱人。

现在的托云牧场有20多个商店,能收到邮政快递,买菜也方便多了,学校设施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便利,来到托云牧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与托云牧场共成长,邵书琴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事。她说:“如今源源不断的年轻志愿者来到这里,为托云牧场带来了生机、活力,也让我对托云牧场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我要用我的青春岁月,见证托云牧场的成长与变化。、

返乡创业 投身乡村振兴接续青春梦想

几年前,身居香港的周小玲,作为国际导游,带领着游客游览全球风光,似乎拥有所有女孩羡慕的生活。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其中的心酸,那些年里远离家人、家乡,毫无归属感。

如今,周小玲的身份是一师十团二连职工、阿拉尔市锦禾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天天与土地打交道,让她的充满踏实感,心有了安放的地方。

周小玲在草莓大棚。

创业初期无疑是艰难的,周小玲选择了成本较低的“农业+电商”的创业之路,用自己不算多的积蓄投资承包了几座大棚种植草莓,通过电商销售。

刚开始的时候,几乎什么事她都得亲力亲为,进大棚研究种植技术、干农活,挨家挨户为顾客送货。有一次由于疏忽,顾客订的草莓到手就坏了,在平台上给反映后,她开车几百公里连夜去给顾客换货。

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大量客源。几年间,产业越做越大,从一座大棚发展到十几座,她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更多身边的职工群众致富。

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直播电商成了行业风口,几乎人人都在直播带货。周小玲也顺理成章地加入了“直播大军”,在抖音平台注册了“果小姐”直播间,除了售卖她们自己的产品外,还推销一师阿拉尔市的各类农副产品。

最开始的时候,直播带货确实很让人兴奋,有时候直播一天就有几万元的销售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量限制、物流不畅、产品落后等问题暴露了出来,现如今她们的直播电商规模越做越大,利润反而却不断下滑。

周小玲(左一)为农户们进行种植技术培训。

经过思考,周小玲带领团队再次转变思路,未来依然要把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此,今年她们将继续做好种植主业,重点打造草莓、羊肚菌、贝贝南瓜等几个拳头产品,稳住基本盘。此外,还计划打造田园综合体,把一产和三产融合,投资建设一座特色农庄,配合霍比特小屋、萌宠乐园和原有的设施大棚,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目前,工程已经开始建设。

周小玲回想自己的创业之路,她说:“这一路有成功也有挫折,我走过了不少弯路,可是追逐梦想的心一直坚定。”谈及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周小玲回答道:“是家给了我力量,是家乡给了我优越的创业条件。于心安处绽放青春,我坚信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是同时代紧密相连。兵团事业发展到今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正是一代代兵团青年接续奋斗的结果,正是一代代兵团青年奉献青春的结果。孙龙珍、魏德友、陈学庚、刘守仁等英雄模范人物和许许多多的“兵二代”“兵三代”,以及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接力戍守边疆、奉献边疆,建设边疆,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靓丽的青春之歌。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

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

守初心、担使命、奋勇前行

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

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青春汇聚

出品:兵团团委兵团青联

作词:陈子文王洋 兵青工作室

作曲:陈子文

演唱:王洋常琳 陈子文木巴拉克

准备好了吗

我们再一次出发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让青春挥洒最美的芳华

天山绿洲戈壁沙漠

雪松白杨红柳胡杨

传承前辈屯垦戍边

勇于担当新的征程

五月的花海青春的我们

怀揣着梦想走进新的时代

岁月的脚步火热的年代

曾经的少年你看着我们和你一样

和你一样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