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拓展兵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付 英
兵团五一新区(五一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向居民宣传志愿精神(资料图片)。 马静 摄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夯实宣传思想工作基层基础,立足战略和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兵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点向面全面推开,已经覆盖所有师市,在推进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全面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营造有利于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民群众心灵深处。
兵团的历史就是一部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兵团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明实践建设全过程,团结各族人民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共同维护和谐稳定,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宣传好、传承好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用实际行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发挥好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一要健全终身教育过程,将其纳入兵团国民教育、干部教育、职工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二要充分发挥好兵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阵地作用,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为主渠道主阵地,把理论宣讲活动做深做细,讲清楚“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四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文明实践点,深入细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掘和广泛宣传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典型故事与先进人物,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导群众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
充分发挥志愿者力量,引领全员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和动员各族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一要盘活基层,打牢基础。2020年12月,兵团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经过近2年的发展,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数量逐渐增加,形成一定的规模。要创新拓展“双报到”工作,丰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二要健全机制,加强标准化建设。目前在兵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师市建中心、团场(街道)建所、连队(社区)建站的组织架构以及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中心主任、所长、站长的领导体制已基本完备。建立了兵团负总责、师市抓落实、团场(街道)连队(社区)积极行动的分级负责制,宣传部(文明办)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的协同运作机制、密切结合实际的工作考评机制,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要继续健全完善构建协同高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形成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模式,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全覆盖。三要整合吸纳各方力量,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富有活力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提升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打造优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实践活动。一要结合文化润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改革发展、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开展理论宣讲、政策法律宣传、便民惠民服务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二要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思想引领,发掘培育一批具有兵团特色、符合各族群众需求、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发挥志愿服务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作用,提高兵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作者单位:兵团党委党校)
《兵团日报》(2022年5月30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