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兵团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春风化雨 文润万家

来源: 兵团日报时间:2022-06-08 16:13:27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春风化雨 文润万家

——看兵团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丹丹

图① 十师秦剧团“红石榴”文艺轻骑兵的演员们赴阿勒泰市二牧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资料图片)。 张庆国 摄

图② 小朋友们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馆体验陆地冰壶运动(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兆辉 摄

图③ 5月31日,在一师阿拉尔市城市书房,一位市民通过自助设备借阅图书。 林国强 摄

图④ 六师五家渠市图书馆开展皮影戏观赏活动,工作人员向孩子们展示皮影表演技法(资料图片)。 刘雅倩 摄

图⑤ 游客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感悟兵团精神(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图⑥ 兵团豫剧团“送文艺下基层”小分队的演员们在一师二团演出时,与现场观众互动(资料图片)。 李向文 摄

编者按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近年来,兵团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使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更有新意、更接地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去大剧院观看一场精彩的戏剧,去文化馆参观书画展,去连队大舞台欣赏民俗表演……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走进文化场馆,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公共文化服务更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兵团以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为目标,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加快构建覆盖兵团、辐射周边、带动地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广大职工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硬件+软件”——筑牢公共文化阵地

5月25日,在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邻里中心城市书房里,不时传来沙沙的翻书声,来到这里的人们聚精会神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尽情沉浸在书香里,体悟心灵的放松与宁静。

“闲暇时,我喜欢带孩子到这里来感受读书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阿拉尔市民樊榕说起城市书房,幸福感洋溢在脸上。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新形态,城市书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职工群众身边。在兵团,还有百余个像一师阿拉尔市这样的城市书房。通过多个城市书房的串联,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有效打通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城市书房外,兵团还建成2000多个农家书屋,实现连队、社区全覆盖。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的建设,不仅盘活了公共图书资源,还丰富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能。”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兵团在各师市还打造了“流动书屋”“流动书吧”,让图书馆“动”起来,让更多人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

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好比“骨”,骨骼强健,身体才有牢固的支撑。近年来,兵团持续加强师、团、连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内容更加优质、供需更加平衡、主体更加多元、保障更加有力。目前,兵团有师市级图书馆9座、美术馆4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4座,有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90座,“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逐渐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连点成线、接线成网,越织越密。

“线上+线下”——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效能

“党员向前冲,信心十足阔步走……”女声活泼欢快,男声高亢嘹亮,竹板声清脆悦耳,一段《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原创快板表演,引得台下职工群众掌声四起。

这是十师秦剧团“红石榴”文艺轻骑兵在一八六团文化广场巡演的一幕,演员们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如春风雨露般滋润到职工群众心里。

在兵团,有许多这样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演职员们背着挎包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连队、走进边境团场,将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职工群众身边,大大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秉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初心,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的优秀作品,宣传党的好政策,服务广大基层职工群众。”十师秦剧团团长宁向红说。

兵团将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整合公共文化资源,重心向基层下移,建立以直属文艺团体为主力、各师市文艺团体为辅助、基层业余文艺团体为补充的交流演出机制,通过提供“菜单式”服务送文化下基层,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好地适应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十三五”期间,兵团各级各类文艺团体赴基层开展慰问活动5200余场次,惠及职工群众200余万人次。

“近年,兵团着力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度,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让职工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如此,为了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我们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更好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面对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兵团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模式,力求公共文化服务与职工群众“零距离”。2021年,兵团各级文化部门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展播兵团新年音乐会、兵团春节联欢晚会、各师市春节联欢晚会等,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举办主题鲜明、类别丰富的线上文化活动540余场次,让职工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更多更充实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传承+保护”——“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巧县官》《梳妆》《挡马》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演员们优美的扮相,高水平的表演,让团场的戏迷们大呼过瘾……5月16日,兵团豫剧团一行来到二师二十二团,为职工群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豫剧表演。

“我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豫剧演出,感觉很不一样,演员们的表演特别精彩。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还与我们互动,观众可以尝试豫剧选段里的妆容和扮相,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二十二团十四连职工张红梅说。

兵团豫剧团作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豫剧保护单位,为了将豫剧艺术发扬光大,演员们跨过戈壁滩、走过巡边路,每年演出300多场次,其中200余场次是下基层演出,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兵团豫剧团还通过举办“经典折子戏线上展演月”活动,在网络平台推送经典豫剧作品,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历史文脉的瑰宝,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近年来,兵团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兵团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个、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个。以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兵团各级各有关部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开来,通过举办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助力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让乡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博物馆作为守好文化遗产、用好文物资源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承担着实证阐释历史文化、引导价值取向、培育审美情趣的重要职责。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等一批“兵”字号展馆,是展示兵团红色文化及屯垦戍边历史的重要窗口。在这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页页珍贵的史料、一件件鲜活的文物,让历史“活”起来,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一代代兵团人在开发建设新疆、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巩固西北边防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兵团党委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大力实施革命文物普查和保护、博物馆展陈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广等重点工作,打造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等一批重点文化标识,同时启动兵团精神展陈馆项目,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打造独具兵团特色的“红色名片”。

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兵团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加快与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的联动发展,改变博物馆游览方式,尝试运用短视频、云直播、H5等载体,线上线下联动,为参观者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云”游兵团。

《 兵团日报 》(2022年6月8日第4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