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最美科技工作者”赵洁:引进小鹌鹑 托起大产业
高磊、张依纯
三师五十三团金胡杨镇六连群众跟着赵洁(右)学习鹌鹑养殖技术。高磊 摄
2019年,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赵洁作为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局副局长(挂职)来到三师图木舒克市。多年来,赵洁奋战在团场连队,用自己的科技知识为职工群众探寻出了一条产业脱贫之路。
6月初的南疆炎热干燥,空气闷热无比。在三师五十三团金胡杨镇六连鹌鹑养殖基地内,笔者见到赵洁时,她已和学生在鹌鹑分栏工作上奋战多日。没有时间去疲惫,她们还在做最后的准备——等到黄昏时刻,她们要将分栏后的小鹌鹑转群至新的养殖棚中。
“到晚上九点钟之后,温度低下来,我们才能把三万多羽亲代鹌鹑转舍到这边来,为今年年底能够发展到50万只到60万只的规模做基础。顺利的话,明年可以发展到百万只。”赵洁说。
赵洁(中)给学生们讲授鹌鹑养殖的知识。高磊 摄
2021年,赵洁带领团队实地考察了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瞄准鹌鹑养殖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需求大、前景广的特点,赵洁带领合作社成员赴河南、山东等地,对鹌鹑规模养殖及产品精深加工进行考察,并制订了《三师图木舒克市鹌鹑规模化养殖产业规划》。
通过科技项目帮扶,赵洁决定把鹌鹑产业作为五十三团金胡杨镇的特色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鼓励由该团六连书记牵头,联合11户少数民族群众成立鹌鹑养殖合作社,利用连队原废弃办公室,建起新疆第一个集繁育、规模化养殖于一体的鹌鹑产业园,填补了三师图木舒克市乃至新疆鹌鹑养殖产业化发展的空白。
赵洁(右)向笔者介绍鹌鹑舍的实时监测系统。高磊 摄
鹌鹑繁育、鹌鹑蛋加工、屠宰冷链运输……赵洁对鹌鹑产业发展规划清晰且细致。养殖初期,她从早到晚都待在繁育基地,检查指导鹌鹑孵化、育雏脱温情况。在孵化育雏期间,她就吃住在连队,手把手教饲养员码蛋、捡雏、做雌雄鉴别等,经常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
“我们制定了‘一规模养殖,二蛋品初加工,三蛋品的深加工’的三步产业规划,预计明年年底就可以发展到全产业链。”赵洁说。
目前,六连鹌鹑养殖基地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饲养区、育雏区、孵化区,共5万羽鹌鹑,每天能带来1200多元的纯利润。今年,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基地又建起10座可容纳50万羽鹌鹑的养殖棚。后续还计划建设标准养殖大棚30个,养殖100万羽鹌鹑,预计年产鲜蛋1750吨,产值可达1750万元。
眼看着当地鹌鹑养殖发展日益走上正轨,不少群众纷纷找到赵洁,希望跟着她学习鹌鹑养殖技术。
赵洁(左)向笔者介绍鹌鹑舍的有关情况。高磊 摄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六连群众热沙来提·吾斯曼就一直在基地从事鹌鹑饲养工作,从打扫圈舍卫生、收获鹌鹑蛋等开始做起。在赵洁的带领下,沙来提·吾斯曼在鹌鹑养殖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在不断提高,已基本掌握鹌鹑养殖技术要领。今年她希望能承包一个养殖大棚,跟着赵洁一起做鹌鹑养殖。
“我刚来这上班的时候,每天就是打扫卫生、消毒,加水加料,两天一次捡蛋。我现在跟着赵老师一起好好学鹌鹑养殖技术,以后我也想承包一个鹌鹑养殖场,好好发展这个产业。”热沙来提·吾斯曼说。
如今,已到退休年龄的赵洁依然奋战在三师的团场连队中。在她看来,科技助农只有把产业链和创新价值链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将产业做精做强,才能把科技作为撬动财富的“金钥匙”,才能趟出一条特色、精准、可复制的发展之路,更好地带领当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