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植绿护绿夯实生态基础
鸟瞰四师可克达拉市紫沁公园(资料图片)。杨俊钦 摄
游客在二师二十二团赏花游玩(资料图片)。栗卫平 摄
鸟瞰十二师头屯河谷森林公园(资料图片)。田园 摄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史进) 5月17日,记者来到三师图木舒克市达坂山工业园,只见一排排厂房整齐排列。站在入口远远望去,成片的树木和低矮灌木满是绿意,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之地。
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加快美丽兵团建设,通过稳步推进林业草原改革,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强化退化林修复和退化草原治理,使得兵团区域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1年底,兵团森林覆盖率达到19.16%,森林蓄积量达3511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2.6%,湿地面积稳定在398.28万亩;五年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82万亩,超额完成了“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标任务。
国土绿化成效突出。兵团突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抓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初步构建了以绿洲外围荒漠生态林、防风固沙基干林和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林为主体的四级生态防护体系,促进了森林资源“质”与“量”双增长。五年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4.31万亩,封沙育林68.3万亩,义务植树16744万棵,150万亩天保工程国有林和1471.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目前,兵团80%以上的团场实现了林网化。
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时期,兵团大力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五年来,兵团新设立自然保护地15处,其中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8个国家级沙漠公园,1个省级(兵团)森林公园。截至目前,兵团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22处,总面积16.83万公顷,通过自然保护地建设,兵团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得到有效保护,与自治区共同构建的“三屏两环”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渐趋稳固。
草原保护与利用更趋平衡。兵团加大对草原保护修复的监督管理,五年来,共完成草原承包经营面积156.1万公顷,实施草原禁牧59万公顷,草原平衡管理145.5万公顷,草原资源和生态状况持续好转,资源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改善夯实了生态基础。
此外,兵团还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印发施行了人工防护林、草原承包管理等实施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生态建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