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守仁:天山深处的“牧羊人”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7-11 12:55:22 作者: 编辑:曹强 责任编辑:张志玲

刘守仁:天山深处的“牧羊人”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

刘守仁(左)现场查看绵羊品质(资料图片)。 据本报资料库

“到最艰苦的地方,干最艰苦的工作。”1955年,刘守仁在分配志愿书上写下的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写照。他仅用十几年时间便育成优良细毛羊品种,结束了我国高档羊毛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作为兵团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用毕生心血,选育出了“军垦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被誉为“中国细毛羊之父”。

那年,21岁的刘守仁从长江之畔奔赴天山脚下。随后,他来到一个叫紫泥泉的山沟扎下了根。

此时,新中国毛纺织工业刚起步,国家急需细毛羊,可只能依赖进口,已成为一名畜牧技术员的刘守仁下定决心,要让全国人民穿上国产原料制成的毛料衣服。

为尽快掌握细毛羊繁育技术,刘守仁把家搬到草原深处,长年累月居住在帐篷里。后来为了向牧民学艺,他干脆住在牧民家。白天,他早早起床跟着牧民扬鞭放牧,夜晚钻进地窝子整理资料。

那时,他经常在一张破旧的木桌前,一架漆色斑驳的显微镜下,用空墨水瓶代替试管,用土火墙代替烘干箱,用镊子当计数器,盯着指甲盖大小的一块羊皮,一根根数羊毛。育种道阻且长,刘守仁艰难跋涉……

1957年,第一代杂交羊诞生,羊逐渐长大,刘守仁发现羊毛色不纯;次年春天,第二代杂交羊诞生,这批羊死亡率高达40%;1965年,杂交羊成活率提升至98%;1968年,细毛羊亮相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引起轰动。不久,农垦部正式将其命名为“军垦细毛羊”。这一品种随即在新疆大规模推广养殖。

“从21岁到81岁,我都在和细毛羊打交道。闻惯了羊圈味儿,听惯了羊叫声,几天不去看我的羊,心里就‘痒痒’。”刘守仁说。

伴着日落日出,在天山脚下,刘守仁调查整理了6万多个数据,理清了阿尔泰羊的五代谱系,做了无数次杂交实验。1985年,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际优质毛纺原料水平。

刘守仁率科研团队先后培育出中国细毛羊的两个新品种、10个新品系。创立了“血亲级进育种”“品种品系齐育并进”“三级繁育体系”“综合特培”等育种新方法,缩短了科研和育种周期。其科研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累计向25个省区输送优质种羊32万只,创造经济效益50多亿元。

1999年,刘守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院士影响了新疆农垦科学院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他就是我们西部畜牧科技人才的孵化器。”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甘尚权说。

此时已调任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的刘守仁开始在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院校带博士。2000年,刘守仁筹措资金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他用各种方式不断推进新疆农垦科学院人才培养与科研团队建设。

2021年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刘守仁的名字出现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名单里。当时,这位87岁的老人正病卧于石河子一间医院病房内。11天前,他在病床上戴上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迄今光荣在党60年,扎根边疆67年。

刘守仁常说:“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能献身于祖国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最光荣不过!我喜欢天山,羊在天山,我就在天山守一辈子!”

记者手记

近几年,深受病痛折磨,刘守仁一直住院治疗,他心中最牵挂的还是他的羊,每逢同事、学生去探病,他总是问起新品种“新疆白”的培育情况。

一次次研究、一项项创新、一年年坚持,积累的是科技财富,沉淀的是爱国情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为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这是刘守仁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信念准则。

成就一番事业不是易事,择一事忠一生更不易。刘守仁以坚韧品格与精诚态度编织出自己厚重的人生。在他的感召下,科技力量凝聚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酝酿着新的突破,这是人格的魅力,更是榜样的力量。

《兵团日报》(2022年7月11日第3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