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冬梅的选择:放弃巴蜀重返塔河 只因眷恋梦中的老连队

来源:兵团文明网时间:2022-07-12 23:41:42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王冬梅的选择:放弃巴蜀重返塔河 只因眷恋梦中的老连队

兵团文明网记者李萍 

“小时候,我觉得这个舞台很大,台阶很高,长大后,再回来看看,它怎么变小了?”

7月11日,兵团一师十六团一连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王冬梅指着老一营大礼堂的舞台告诉记者说。

王冬梅对自己重返家乡就业的选择无怨无悔。

十六团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沿,在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三河交汇处,是塔里木河(简称“塔河”)的源头,在塔河边长大的王冬梅对于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王冬梅出生于1990年,身为第三代新疆人,她是家中独女,“我在一连出生长大,教育基地的那些老物件,我的祖辈和父辈们都使用过。年少的时候,我很想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后来考上了成都的大学,毕业后又在成都工作了5年。那里的生活虽然还不错,但我总有一种过客的感觉,时间越久越想家,经常梦见生活在这里的父母和塔河边的一草一木,尤其是幼年时曾在这里跳舞的舞台,连队里的那些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们,他们让我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温暖。”王冬梅坦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敲钟,由废旧零件改造而成,用来提醒连队职工出工收工。

出于对家乡的眷恋,去年,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冬梅义无反顾地离开成都,放弃了那里的一切,回到家乡。今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后,王冬梅成为十六团一连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王冬梅说,她开始理解父辈们所做出的牺牲了,也理解老一辈兵团人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十六团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的大礼堂、办公室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采用仿苏式建筑。2016年10月,该旧址被列入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二批师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7年8月,被列为兵团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卫生室。

环顾十六团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由废旧零件改造的敲钟、插线式电话交换机、极富年代感的标语等等,令人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大礼堂前悬挂的“热烈欢迎上海知青支援边疆建设”的标语瞬间把参观者拉回到满怀豪情的支边岁月,红色教育基地的各类老物件记录了几代屯垦戍边人的光荣历史,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岁月铸就了自治区和兵团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营旧址还是电影《我的青春岁月》的主要取景地,该电影讲述了上海支青洪江海和他的十几个伙伴,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原上游一场场部(即现在十六团三中和一连辖区内)的故事,生动再现了上海支青在兵团农场的生产生活的经历。他们的故事是50年前10万上海支青在兵团波澜壮阔生活画卷的一个缩影。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宣传画。

据了解,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指挥部2020年投入援疆资金312万元对老一营大礼堂、办公室进行保护修缮,还原旧貌,保留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2022年再次安排项目支持老一营旧址布展和运营,建设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一营旧址传达着屯垦文化的发展历程,是爱国主义教育、兵团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今年5月20日,十六团一连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开馆,十六团党委书记、政委李学说,这里将为十六团“乡村振兴+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干部宿舍。

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三五九旅干部学院)副校(院)长任新农说,“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开馆为师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要利用好这一载体,以史为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习老前辈们战天斗地、白手起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三五九旅精神’‘兵团精神’,共同用辛勤的汗水和丰富的智慧开创美好未来。”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