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玲:做一个党员该做的事
段澳冬
8月15日中午,笔者来到十三师火箭农场衡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没有上楼,就闻见满屋飘香。
刚走进二楼最右侧房间,高秀玲便迎了上来。
“你来得正好,饭快好了,就在这吃一口吧。”高秀玲边说边放下手里的活,还不停地招呼让我找个地方坐下。
洗完手坐下后,高秀玲说起了她“不平凡”的疫情防控志愿经历。
今年52岁的高秀玲是个热心肠,每一次社区有事情她都是第一个站出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高秀玲就接到社区发布的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我是党员,这种时候必须配合社区的工作,帮助他们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高秀玲说。
每天早上协助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随后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帮助,配送生活物资……这就是高秀玲工作的点点滴滴。
“虽然累,但是能为疫情防控做一点事情,就值得。”高秀玲充满笑容地说道。
当谈起为居民配送物资时,高秀玲打开了话匣子。
“居民对物资的需求繁多复杂,我经常是跑了楼上跑楼下,跑了这楼跑那楼,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可当把物资递到居民手中时,他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感谢的话语让我觉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据她介绍,这几天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在为玉苑小区一户人家送生活物资时,她一个人提了35公斤的物资送到单元门口,“当时提得我特别累,但是一想到他们家的特殊情况,我就充满了力量。”
一次次为居民配送物资,一次次帮助大家解决烦心事,一次次看到居民脸上的笑容,高秀玲越来越体会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他们辛苦得很,和他们认识这么长时间,打心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高秀玲说道。
后来,社区缺一个做饭的帮厨,高秀玲又第一时间报了名,她说要让大家吃上可口的饭菜。
从家里把大电饭锅、案板、大铁锅等厨房用具拿来后,高秀玲开始了她的帮厨生活。
“今天吃啥呀,高姐。”正说着话,社区工作人员唐玉娟过来了。
“哈哈,今天吃米饭。”一转头,她又忙了起来。
在火箭农场抗疫一线,像高秀玲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不顾辛劳,奔走在各个小区,以居民需求作为自己志愿服务工作的方向和内容,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
饭马上好了,香味扑鼻,高秀玲又开始收拾起灶台上的厨具,她爽朗地笑声回荡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