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构建高产优质低耗农业生产体系

来源:兵团网-兵团日报时间:2022-10-12 11:44:35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曹强

兵团构建高产、优质、低耗农业生产体系

创新赋能,绿色农业生机勃发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 实习生李杰

10月4日,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在六师一○二团的棉田里采收棉花。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10月9日,在二师三十七团二连的枣园里,职工在采收红枣。杨铁军 摄

在位于十师一八三团的新疆龙疆金谷农产科技融合发展有限公司鲜食玉米生产车间,工人在加工鲜食玉米(摄于8月24日)。李正虎、刘春燕 摄影报道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促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提出以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等为目标,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

“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低碳农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近年来兵团农业发展“热词”频现。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紧密融合,兵团不断构建完善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绿色农业生机勃发。

一粒玉米 串起绿色农业产业链

进入10月,九师玉米收获工作进入尾声,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线全面开启。

日前,一辆辆运输车辆有序驶入九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货场上堆起一座座金色的小山。

在轰鸣的机器声中,这些玉米被送上生产线,经过蒸汽压片处理后,一袋袋色泽金黄、呈片状的压片玉米从输送带上流出,散发出浓郁的甜香味。

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经理雷兵桥拿起一片压片玉米丢进嘴里,口腔里涌出一股清甜。蒸汽压片技术是目前世界先进的谷物饲料加工技术,可在一定温度下对玉米淀粉进行湿热处理并使其糊化,以便拥有更好的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雷兵桥常常会“品尝”几片,感受淀粉糊化度是否到位。

一粒玉米,串起绿色农业产业链。近年来,九师做强绿色高效农业,做足“玉米”文章,支持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建设压片玉米生产线,将每一粒玉米“吃干榨净”。出产的压片玉米饲料营养吸收率在90%以上,较普通玉米饲料高出20%左右,不仅能显著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增加牲畜产奶量,还可提高饲料中氮源的吸收利用,使牲畜粪便的臭味明显降低。

“我们通过创新驱动,完善玉米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实现了玉米的价值最大化,产品畅销新疆各地及甘肃、陕西等地,企业、种植户和养殖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雷兵桥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提高玉米产量,更要注重优质种子的加工。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引进了玉米制种加工生产线,辐射带动周边4万亩制种玉米种植。

秋阳下,一六四团五连职工王新国望着广袤农田,憧憬着明年的丰收时光。“今年种了400亩鲜食玉米,100天就成熟了,成本低、产量高,平均亩产值达到2700元,鲜食玉米加工厂也建到了家门口,不愁卖!”王新国说。

作为九师重点引进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今年新疆有忆思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2.3亿元建设鲜食玉米速冻加工生产线,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玉米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九师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升表示,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也高。目前全国鲜食玉米总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市场消费量达570亿穗,成为继玉米饲料和玉米深加工之后又一新兴的玉米产业。接下来,九师将进一步调优农业种植结构,生长周期短、水肥需求总量低的鲜食玉米加工将成为新的绿色高效农业发展亮点。

一颗红枣 走出生态与增收双赢路

秋风拂过大地,南疆的红枣陆续进入成熟期。

在十四师皮山农场昆玉市昆泉镇恒九茂源枣业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红枣加工分级、清洗、烘干、无菌包装等车间正加快建设中。该公司由皮山农场3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计划年产商品枣1000吨以上,受益职工群众可达3000人。

在十四师二二四团,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昆玉市御达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加紧维护设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红枣加工季。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二二四团全面提升红枣产品附加值,推动红枣产品由产业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刚来的时候,到处都是沙丘。如今,这里处处是硕果累累的枣园。”二二四团职工王玉利说。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二二四团结合荒漠化治理,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当前红枣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奇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二二四团林带向沙漠腹地推进220平方公里,建成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9公里的绿洲,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2.3%提高到如今的52%。

发展一个产业、优化一方生态,搞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群众,在一师、二师、三师、十四师等兵团红枣主产区,红枣标准化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带动红枣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生态环境。

添绿又生“金”。近年,兵团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耕绿色农业,通过优化特色林果业种植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不断加快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林果业成为继棉花产业之后兵团农业第二大经济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职工群众增收双赢。

一株秸秆 做强绿色循环经济

微风拂过秋天的原野,作物秸秆发出“沙沙”的响声。玉米收割机、采棉机轰鸣着逐渐远去,留下大片秸秆。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4月,农业农村部提出,培育壮大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强化科技服务保障,探索建立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引领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

兵团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如何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进一步拓宽秸秆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途径,扩大秸秆饲用转化和清洁能源利用规模?

日前,位于八师十户滩新材料工业园的石河子市国力源环保制浆有限公司绿色循环经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在加紧推进中。

“这一项目可打通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将可再生的农业废弃物变成国内稀缺的浆纸资源。同时可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加工成生物质燃料,实现生产中70%的蒸汽供给,节能又环保,从而实现秸秆能源化利用。”石河子市国力源环保制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暄说。

对于生产工艺,李暄耳熟能详:把优质纤维制成高端的包装用纸,固体废物做成生物质燃料,将相关固体废物等制成复合肥,再以肥的形式还到田里去,这样形成一个绿色的循环经济。

李暄表示,一期项目总投资4.25亿元,可解决职工就业约600人,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推动八师石河子市农业经济循环发展。下一步计划总投资约65亿元,在北疆建设一个百万吨级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为兵团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深秋的昭苏高原,各类作物收获接近尾声。四师七十七团职工群众按照团场出台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2021年,七十七团举办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班15场次,培训人数1300余人,建立“秸秆回收—饲料化利用—畜禽粪便还田”良性循环体系,共收储秸秆8.49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8%,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达到21.2%,亩均化肥用量较往年减少12公斤,农作物平均单产同比提高8%。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