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四团:立足循环经济 守住“金山银山”

来源:兵团文明网时间:2022-10-28 21:08:19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曹强

十四团:立足循环经济 守住“金山银山”

张健、曹静洁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近年来,一师十四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入企业,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主要路径,探索建立种养循环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绿色发展致富路。

果畜一体,让循环农业“就近消纳,节本增效”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今年,我合理利用沼液,种植有机红枣,客商都争着要,价格要比别的红枣高出30%呢。”10月26日,走进十四团五连职工王新建的枣园,满园枣香气四溢,王新建正忙着收枣子。

说到这些个大饱满的红枣,不得不提到十四团在五连建设的1.2万亩“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去年,十四团通过以奖代补,引导辖区的新疆宏盛牧歌养殖有限公司筹集资金1300万元,建设沼液储存池、沼液稀释池、沼液输送管网,通过三级过滤,将养猪产生的沼液直接施入果园、棉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一循环发展模式,既改良了土壤,还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五连1.2万亩‘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内分别种了红枣、棉花,与没施沼液的农作物相比,长势更好。”十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夏云介绍说,“根据去年红枣的收成情况来看,相比未使用沼液的农田,‘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内每亩提质增收500元以上。”  

种养结合、就近消纳,十四团五连的“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将沼液还田后,沼液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带动团场职工发展生态农业,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

盐碱养殖,让循环农业“就地修复,增收致富”

“今年5月,我们在天鹅湖先后投放了10000余尾罗非鱼苗。现在罗非鱼到了丰收的季节,每条单个重量均达600克以上。”四连优先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阳海花介绍道。

十四团天鹅湖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灌区的最东端,每年塔河南岸团场排放农残水1000万立方米,经塔里木河南岸灌区排碱渠流入天鹅湖,形成盐碱水,面积达1200余亩。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片盐碱水,2021年,十四团与上海东方水产研究院合作,在盐碱水中搞起了养殖,去年投放鱼苗2.6吨,以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今年陆续又投放鱼苗3吨,通过连续两年的跟踪实验后,发现在这片水域养殖的鱼品质好、味道鲜。

同时,通过水产养殖,天鹅湖周边盐碱地的土壤盐分溶到鱼塘之中,耕作层的土壤盐分由1.4%降至0.6%,pH值也由8.8降至了8.2,更利于耐碱植物的生长,增加了天鹅、鸬鹚、白鹭、白头黄鸭等鸟类栖息数量。

十四团天鹅湖的“弃水—养殖—还田”新模式,实现了盐碱水域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恢复了天鹅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更拓展了渔业养殖发展空间,增加了职工群众收入来源,是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了解,十四团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天鹅湖环境优势,将生态、旅游、养殖和美食相互结合,让其相辅相佐,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挥出环境优势的最大化效益。同时在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增加职工群众的经济收入。

替煤能源,让循环农业“就近取材,变废为宝”

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弧光闪烁……近日,笔者走进十四团替煤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十四团每年修剪产生的林果业废枝达1.2万吨,随意的堆放、焚烧严重影响了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废弃物对环境污染这一难题,十四团引进了替煤新能源项目。

目前,年产30万吨生物质颗粒生产线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11月建成投产,届时可加工废弃果木、棉花秸秆达50万吨/年,木机制炭1000吨/年,钾肥1至2万吨/年,使生物质能源成为团镇持色产业,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可将连队农林废弃物制作成生物质颗粒转换为商品能源,颗粒中硫的含量不到煤炭的1/10,能减少秸秆等废弃的农作物自然腐烂的甲烷含量,有效改善团镇空气环境质量,其燃料可代替煤、石油等紧缺能源,燃烧后的固体废物可回收做钾肥,实现“作物—燃料—肥料”的有效循环。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