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让盐碱地成为丰收沃土
乌鲁木齐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素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些内容,让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科技特派员刘洪光感触颇深。
盐碱地治理是刘洪光多的专攻领域。近年来,他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团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通过实施重度盐渍化农田节水控盐增效关键技术,改良土壤实现增产。
“今年,我地里的棉花产量相比以前几乎翻了一倍!”日前,刘洪光收到三师五十一团四连棉花种植户木沙艾力·艾买提发来的好消息。
木沙艾力·艾买提是刘洪光技术推广的受益者。2020年,饱受土壤盐碱化困扰的他决定试试刘洪光提出的新技术。
“决定用新技术的时候我也担心到底有没有效果,但是后来看着刘教授一趟一趟地往地里跑,查看棉花长势,给我讲如何浇水、施肥,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木沙艾力·艾买提表示,当年他家的棉花单产突破380公斤,相比之前棉花产量几乎翻了一倍。
截至目前,刘洪光带领团队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巴楚县等地推广粉垄耕作、暗管排水等配套盐碱化改良技术2万亩,开展棉花种植、节水增效技术培训3000人次。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科技特派员,我将深入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培养年青支农、爱农人才,继续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主体,助力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刘洪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