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汇丨闫军:将新课本义务送到420名学生家中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 通讯员左洁
“感谢地方志愿者不辞辛苦为上网课的孩子送来新课本!”日前,四师可克达拉市军垦路社区居民王远诚拿到了地方志愿者闫军送上家门的新课本,心里暖暖的。
11月10日,伊宁市市民闫军带领5名志愿者义务完成了为四师可克达拉市420名学生送新课本的任务,这一暖心之举在朋友圈迅速刷屏。
11月8日15时,得知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急需志愿者为分布在伊宁市的学生配送新课本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时,闫军立即报名,牵头组织5名志愿者化身“送书小哥”,接过了为学生们义务送书的“接力棒”。
“新课本如请专人专车配送的话,预计要花费2万余元。我们在网上发布需要配送新课本的消息后,闫军主动联系我们说可以免费帮助配送。”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教师邵丽惠老师激动地说,大家听说听后都很感动。
今年37岁的闫军居住在伊宁市香水湾南区,孩子也在家中上网课,他深知书本对孩子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志愿送书活动中。
疫情防控期间,要在短时间内精准送达书籍,时间紧、任务重,闫军接到申请送书审批通过的消息后,立即和5名志愿者马不停蹄地进行分拣装车运送。这些学生的居住地分布广泛,闫军每跑一个小区基本只能为一个孩子送达新课本,但他丝毫没有抱怨。
“不让疫情耽误孩子的学业。”闫军说,“看到孩子拿到新课本的笑脸,心里就很高兴。志愿服务,就是为了让大家满意。”
和闫军一起配送新课本的5名志愿者分别来自伊宁市各居民小区,为了同样的目标,他们聚集在一起,齐心协力在第三天将全部书本完整安全送到每一个孩子手中。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闫军已4次报名在一线当志愿者,为兵地各族群众服务。他说,四师可克达拉市与伊宁市水乳交融,多年来兵地双方加快融合发展,在伊犁河谷形成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作为地方市民,有责任有义务为师市各族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