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熏的美味,舌尖上的非遗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
晾马肉和马肠(摄于12月13日)。 高庆宇 摄
12月12日,杰尔斯·包德克在熏制马肉和马肠。高庆宇 摄
初冬时节,一场大雪如约而至,六师红旗农场十二连职工杰尔斯·包德克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宰”。在他家宽敞的院落里,有人分割马肉,有人清洗马肉、马肠。不一会儿,熏肉的香味就从小院里飘了出来。
“今年宰的这匹马,做了200多公斤冬肉,可以吃到明年3月份。”杰尔斯·包德克说,每年冬天,他家都会挑选一匹膘肥体壮的马,宰杀后做成熏马肉,供一家人在冬天食用。
熏马肉是哈萨克族美食中的一绝,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去哈萨克族职工群众家里做客,好客的主人都会拿出一块熏马肉或一段熏马肠供客人品尝。2014年,哈萨克熏马肉制作技艺入选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哈萨克族的独特美味
老一辈哈萨克族牧工与草原为伴,每年入冬前,他们都会赶着牛、羊、马等牲畜,长距离迁徙到风雪较小、地势平坦的山沟内,俗称“冬窝子”。为了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哈萨克族牧工会在转场结束后,挑选宰杀一些膘肥体壮的牲畜以备过冬食用,犒劳一年辛苦忙碌的家人。
因马肉富含蛋白质,其脂肪易被人体吸收,成为储备冬肉的首选。为了使冬肉较长时间保存,哈萨克族牧工按照传统方法将肉分割后进行晾晒或熏制处理。
“传统的哈萨克熏马肠、熏马肉的原料,都会选择膘肥体壮的4岁到6岁的马驹。”杰尔斯·包德克告诉记者,马的脂肪与牛肉、羊肉的脂肪不同,马肉无论脂肪再厚、再多,经过高温熏烤味道便会渗透到肉中,而且还会将果木和松木的香气一起带进肉里。
杰尔斯·包德克记得小时候,每年“冬宰”来临,他都会帮爸爸分割马肉、灌制马肠,然后再用果木或松枝熏制,这是一家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仪式。
经过父亲一遍遍的教授,杰尔斯·包德克慢慢掌握了哈萨克熏马肉制作技艺,他熏制的马肉、马肠咸香可口,备受亲朋好友喜爱。如今,杰尔斯·包德克的父亲年事已高,但熏马肉依然是老人最喜欢吃的食物。
杰尔斯·包德克家有一间专门用来熏制马肉的晾房,每年“冬宰”后,他便把分割腌制的马肉和制作的马肠挂在房间的木架上,之后便开始熏制。用这种方法制作出的熏马肉油而不腻、瘦肥分明,不仅颜色悦目、营养价值高,还具有独特的风味。
熏马肠制作起来相对麻烦一些,需把马肋骨或碎肉块涂抹上食盐,和马油一起塞进洗干净的马肠子里,再将马肠子两头连接起来,挂起来进行熏制。杰尔斯·包德克说,选择做马肠的肉要肥瘦相间,有肥有瘦看起来才色泽分明、诱人,吃起来透着油香和肉香。
宰马、分割、腌制、灌肠、熏制,忙碌了一天,一排排熏制好的马肉、马肠被整齐地挂在晾房绳子上。
“熏马肉、熏马肠可以煮、可以炒,还可以做成马肉那仁、马肉抓饭等美食,家里来客人了,我们都会端上一盘,这是冬天里的一道美味,要和亲戚朋友一起分享。”杰尔斯·包德克笑着说。
熏马肉、马肠走俏市场
冬季来临,哈萨克族姑娘乔丽帕·木巴热阿克就开始忙碌了。她是六师五家渠市园艺场拉丁哈萨克熏马肉店的老板,这家开了18年的店,主要做熏马肉、熏马肠、马肉抓饭、马肉那仁等特色菜。
11月30日,大雪过后的一天,乔丽帕·木巴热阿克邀请了几位朋友参加她家的“冬宰”。“冬宰”是哈萨克族牧工冬日里的欢乐聚会,而宰马则是其中最为隆重的仪式。因为经营着熏马肉店,乔丽帕·木巴热阿克家整个冬天要宰十几匹马。
“我家制作熏马肉宰杀的是放养的马,这样的马肥肉、瘦肉均匀,做成熏马肉后肉质很细嫩,熏制一般用果木,文火的话大概熏制一周,熏好的马肉呈暗红色,吃到嘴里有一股清香,慢慢咀嚼,越嚼越香。”乔丽帕·木巴热阿克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马肉做成了冬天里的美食。
2016年,从六师北塔山牧场嫁到五家渠市后,乔丽帕·木巴热阿克便传承了婆婆制作熏马肉的技艺。她将每个细节铭记于心,在平时的操作中,对腌制和熏制的时间进行了调整,顾客们都说乔丽帕·木巴热阿克制作的熏马肉、熏马肠熏味更浓郁、肉质更鲜美,吃了之后念念不忘。
乔丽帕·木巴热阿克家的熏马肉店在五家渠市颇有名气,由于肉质鲜美、口感好,每到冬季,她家的熏马肠、熏马肉都会成为当地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两年,通过网络销售,她还将特色熏马肉、熏马肠卖到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一到冬天,顾客们就会联系她购买。
“乔丽帕·木巴热阿克做的熏马肉确实好,耐储存而且特别好吃,我每年都要来买她家的熏马肠,自己留一些,给疆外的亲戚朋友空运一些。”六师五家渠市市民唐婷婷说。
顾客们的认可,让乔丽帕·木巴热阿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这段时间,她正和朋友筹划在五家渠市区开一家分店,主要销售熏马肉、熏马肠、奶子馕、包尔萨克、酥油等哈萨克族特色纯手工食品。
“我们还想注册自己的商标,把外包装进行升级,让熏马肉搭上电商快车,销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品尝哈萨克族的传统美食。”如今,移动互联网和物流的快速发展,让乔丽帕·木巴热阿克看到了非遗美食的广阔前景,有了更多打算。
把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又一场雪落下来了,北塔山牧场已被皑皑白雪覆盖。在这个以哈萨克族为主的边境牧场,眼下,正是职工群众储备冬肉的季节。
今年,北塔山牧场职工阿达力·肯杰台列入“冬宰”计划的是一匹马,他还打算让儿子哈那哈提·阿达力来熏制今年的马肉。
今年26岁的哈那哈提·阿达力一边跟着爸爸学习哈萨克熏马肉制作技艺,一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制作熏马肉过程的视频,赢得了很多朋友点赞,好多人留言询问价格,这让他心里有了底气。
“爸爸的手艺特别好,好多人都到我家品尝熏马肉和熏马肠,一些朋友还专门邀请爸爸去帮他们做熏马肠。现在爸爸年龄大了,我学会了制作方法,要把这项传统的美食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哈那哈提·阿达力说。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哈萨克族美食主题餐厅里,熏马肉一直是哈萨克族职工群众最钟爱的食品之一。
“这是哈萨克族职工群众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美食,它不仅是可以御寒的美味,更是藏在很多人记忆深处家乡的美味。”乔丽帕·木巴热阿克说。
这些年,除了用心经营自家熏马肉店的生意外,乔丽帕·木巴热阿克还收了不少徒弟,王春力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王春力和丈夫在南京开了一家新疆特色餐馆,因为一直喜欢吃熏马肉,她就专门回到五家渠市跟随乔丽帕·木巴热阿克学习了这门手艺。
“熏马肉、熏马肠和马肉抓饭在我们餐厅卖得特别火,南京的朋友都很喜欢。他们还经常问我这道美食的制作方法,都希望能来新疆体验哈萨克族牧工在草原上的生活。”王春力说,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要用心传承,让哈萨克熏马肉制作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兵团日报》(2022年12月20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