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各团场连队因地制宜兴办合作社:产业兴旺 民富团强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01-05 12:59:38 作者: 编辑:曹强 责任编辑:钟新

近年来,兵团各团场连队因地制宜兴办合作社——

产业兴旺 民富团强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方面,合作社大有作为。

近年来,兵团各团场连队持续做强做大各类合作社,合作社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基础越来越牢、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带动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走好品牌兴农路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美惠子

图① 游客在九师一七〇团沙棘观光园里体验采摘沙棘果(资料图片)。李宗江 摄

2022年12月24日,塔城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九师一七〇团的5.3万余亩大果沙棘林进入采摘季。

大地已披上银装,但颗粒饱满的沙棘果如繁星般缀满了枝头,长势喜人。轻轻敲打,果实就可以脱落到竹筐里。

“经过低温环境冷冻,沙棘果皮更为完整,不容易破损,非常适合采摘。”2022年12月24日清晨,一七〇团七连职工包晓琴正拿着长棍、塑料桶和家人加紧采收沙棘果。

2022年,包晓琴家种的140亩沙棘迎来了大丰收,能产120多吨,合作社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沙棘,曾经是戈壁荒滩上的野生小果,缘于它极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沙棘成了一七〇团职工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2007年,一七〇团将沙棘产业确立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推进团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一七〇团已成为全师最大的大果沙棘人工连片种植区域,全团近三分之一的职工群众从事沙棘种植相关工作。

“一七〇团远离城市,没有工业污染及农药、化肥残留,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由天山雪水灌溉,再加上气候高寒,沙质碱性土壤,生长出的沙棘刺少、果大、汁多、含油量大、产量高,品质绝佳。”一七〇团新疆金圣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晓冉说。该合作社目前拥有1万亩沙棘基地、保险库2座,2022年收购3000吨沙棘鲜果。

“农产品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一定要做好品牌打造这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张晓冉说。

在严格把控质量关的基础上,一七〇团新疆金圣果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戈壁记忆”品牌,推出了沙棘果汁、冻干粉、沙棘油、药品、面膜等多种沙棘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热捧。

一七〇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宋乐介绍:“近年来,一七〇团采用‘党委+企业+订单+职工+务工’模式,集中整合土地栽种沙棘,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各项优惠政策,让更多企业落户团场,并引导合作社开展同业联合、同域联合工作,推动产业规模发展、职工群众抱团致富。”

目前,一七〇团已有合作社16家,注册公司8家,合作社职均年收入达12万元以上。沙棘深加工及配套设施在建项目共6个,计划总投资1.51亿元。

无花果成“致富果”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常丫丫

图② 2023年1月1日,十四师皮山农场三连职工在无花果种植基地大棚里平整土地,为果树提质增产奠定基础。萨拉伊丁·阿木提 摄

2022年12月29日早上10时,冬日的暖阳照进十四师皮山农场无花果种植基地,大棚里暖意融融。皮山农场九连职工艾散江·阿卜力克木走进种植基地,开始修剪树枝,为果树提质增产奠定基础。

近几年,艾散江·阿卜力克木依靠加入合作社,种植无花果获得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农场成立合作社后,我就把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了,每年不仅能收租金,在合作社干活还能挣到钱。”艾散江·阿卜力克木笑着说。

艾散江·阿卜力克木提到的合作社就是昆玉市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3年来,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模式,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如何在众多合作社中脱颖而出?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差异化发展,“蹚”出一条致富新路。

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新疆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无花果在水果市场上具有新疆地域特色,所以我们选择把无花果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培育。”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振说。

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有246座无花果种植大棚,56名社员。合作社通过试验示范带动的方式,鼓励有经验的无花果种植户进行示范种植,产生一定效益后,再吸引其他职工群众加入合作社,共同增收。

无花果产业让皮山农场的职工群众收获了“甜蜜”,很多职工群众因此走上致富路。

“我们只负责种,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销售。多亏有合作社,2021年我分红得到4万元,种植无花果获得的收入超5万元。”艾散江·阿卜力克木高兴地说。

“甜蜜”产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联合昆玉市原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原疆科技有限公司,既引进了新技术,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又为无花果打开了销路,扩展了发展空间,大大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目前,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年产果量30万公斤左右,年产值达600万元以上。2022年,合作社大棚种植200多亩无花果,收入逾200万元。

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为职工群众找销路,还为他们提供“智慧”服务。为有效提高职工群众的种植技术水平,合作社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徐振说:“针对职工群众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邀请石河子大学的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降低种植风险,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保障。”

2021年12月,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反季节种植无花果试验取得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考虑到无花果的市场周期比较短,而且鲜果在运输过程中不能有任何挤压。丝路和融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延长产业链,开发了果干、果酱、无花果月饼等产品,销往北京等地,让消费者品尝到“从农田到舌尖”的新鲜美味。

“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引进无花果新品种,扩大无花果种植规模,助力皮山农场打造‘无花果特色小镇’,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让职工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甜蜜’。”徐振说。

抱团发展奔富路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素凡 通讯员冉红春

在五师双河市天益诚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里,职工采摘葡萄(资料图片)。 陈艳杰 摄

“我们只有抱团闯市场,才能带领更多职工群众增收,发展壮大合作社。”2023年1月1日,五师八十一团四连党支部书记、双河市天益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祥雷对记者说。

2022年初冬时节,在双河市天益诚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里,社员们正忙着将修剪的葡萄藤下架,等待埋土机进行机械埋置,为葡萄越冬做好防寒准备。

正在修剪葡萄藤的合作社社员米映红干劲十足,她说:“2022年,我家的葡萄销售款已经结清了,与往年相比,增加了一万多元收入,我要给这些葡萄藤做好保暖,为2023年稳产打基础。”

2018年,为实现葡萄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八十一团四连与其他5个葡萄种植单位一起,成立了双河市天益诚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职工群众抱团闯市场。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双河市天益诚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边努力拓宽销售渠道,一边采用“线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线下产地交易集配中心”模式,在2022年国庆节期间完成葡萄销售、结款工作,为社员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几年,合作社带领我们不断引进种植技术,提高果品质量,我们心里更踏实了。”提起加入合作社的变化,米映红赞不绝口。

“合作社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整合力量,进行技术、资源共享。”高祥雷说,从树体整形到果穗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合作社都会邀请专家到每户社员的田间地头进行指导,还会进行农资招标,确保社员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

2022年,合作社销售葡萄达3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合作社四连分社2000亩夏黑葡萄产量达到3800吨,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创历史新高。

面对喜人的数据,高祥雷很欣慰,他说:“我没有辜负职工群众的信任,朝着当初成立合作社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成立之初,合作社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组织社员进行经验交流,统一生产、管理、收购标准,改良土壤结构,做好精细化管理,确保葡萄品控规范化。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目前,合作社已吸纳796名社员,葡萄种植面积达1.54万亩。

2022年,合作社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打响了品牌。

近几年,合作社还与多家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开展数字智慧农业试点工作,果品质量连年提升,亩产值突破万元,连续3年出口夏黑鲜食葡萄到澳大利亚,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让高祥雷信心十足,他说:“我将竭尽全力发挥服务职工群众、带头致富的作用,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努力使合作社越办越红火。”

《兵团日报》(2023年01月05日第06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