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兵团人
张 者
十四师昆玉市主城区一隅(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刘秋月 摄
一师阿拉尔市城市风光(资料图片)。 祁兴飞 摄
鸟瞰可克达拉市城市一角(摄于2022年10月11日)。 杨俊钦 摄
兵出南泥湾之后,八路军的三五九旅去哪里了?
他们去了新疆,屯垦在边关。
如今这支赫赫有名的部队已经成为维稳戍边的主力军,一个旅发展成了兵团的3个师。四师,也就是三五九旅的七一七团,师部在可克达拉市。一师,曾经的七一八团,驻扎在阿拉尔市。十四师,也就是七一九团,师部在昆玉市。这3个师现在分布在天山南北,大漠北南。
一
我是兵团的第二代,在一师一团长大。上初中时,一位老连长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我们是天下第一团,你们生长在这里,是你们的光荣。”
老连长教育我们说,你们要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老连长讲这番话时,正站在棉花地头。那些棉花开得一望无际,能和天边的白云衔接、媲美。由于一师一团大量种植棉花,那时候拾花是父母最辛苦的工作。在最紧急的时候,我们每个星期天都要“学农”拾棉花。老连长按照军体操练方式把我们带到棉花地头。他让我们立定,向后转,向远看。我们站直了身体向北方极目远眺。天很蓝,不远处就是天山的冰达坂,天山的最高峰托木尔峰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伟岸正直。
老连长指着天山这样描述——
我们是三五九旅的老部队,我们的兄弟团七一七团翻越眼前的冰达坂,去北疆伊犁剿匪了。北疆冷呀,他们急需棉衣,同学们怎么办?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拾花!拾花!
于是,老连长大拇指和食指比画着就像一把手枪,大喊,同学们,冲呀!
当时,我们血脉偾张,奋不顾身,一头扎进棉田里,就像进入了汪洋大海。冲进棉花地才知道我们的渺小,无论你双手如何忙碌,那些棉花永远等待着你把它们找地方安放。胸前的花兜越来越满,那些西域的花朵争先恐后地要扑进你的怀里,否则,寒流来了,开放的花朵会随着塔克拉玛干的风逃跑,飞向天空。
一周后的星期天,又是学农的日子。老连长再次把我们带到棉花地头,这回老连长让我们向南看。向南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晚秋的蓝天下隐隐约约能看到雪山,那是昆仑山。
老连长又告诉我们,我们的兄弟团七一九团1800名官兵徒步横穿了“死亡之海”,胜利解放和田。和田也冷呀,你们看过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吧,演的就是他们。七一九团的兄弟和古兰丹姆都急需棉衣,同学们怎么办?我们回答的声音更响亮了:拾花,拾花!于是,老连长大手一挥,同学们,冲呀!
时至今日,老连长在我们脑海里还站成了一个雕塑。他一手指着北边的天山,一手指着南边的昆仑山,岔开双腿站在塔里木河畔,站成了一个大字。那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他的话语犹在耳畔。七一七团在北,七一九团在南,七一八团居中,我们三五九旅共同守卫着祖国的西大门。王震将军说过:“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
据史料记载,1949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编制,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三五九旅改编为第一野战军二军第五师,三五九旅的七一七团、七一八团、七一九团,分别改编为步兵五师的十三、十四、十五团。不过,对于一个老兵来说,他们总是念念不忘过去三五九旅时的老番号。当时,七一八团驻防阿克苏,七一九团徒步穿越了塔克拉玛干驻防和田,七一七团翻越了天山冰达坂到达了伊犁。
七一七团到达伊犁是在1951年,除第三营留守库车外,团机关和第二营由团长率领,从阿克苏、温宿、库车出发,翻越冰达坂,取捷径直插北疆伊犁地区,与先期到达的一营会合。遥想当年,七一七团应该首先进入温宿大峡谷,然后经过木扎尔特谷底山道,翻越冰达坂,从夏塔古道走出天山。这一路艰险无比却也美不胜收。
夏塔为突厥语“梯道”的意思。木扎尔特谷底冰达坂山道本来是开凿的梯道,“长百里、高百丈”,两侧“坚冰成块,从中凿冰成梯,人马跑而下,若稍失足,直落涧底,甚可畏矣”,夏塔古道由此得名。夏塔古道是天山最为险峻、最为著名的山道,北起昭苏的夏特乡,经木扎尔特谷底冰川,直抵南疆温宿和拜城县,全长120公里,自汉唐时期到如今都赫赫有名。
当年的三五九旅的七一七团就走了这条道路。
七一七团到达伊犁后,于1953年又改编为农四师十团,1969年改称七十二团,团部在新源县的肖尔布拉克。当年的八路军三五九旅,现在分布在和田、阿克苏、伊犁三个方向,发展壮大成了兵团的3个师。三五九旅兵出南泥湾,翻越冰达坂,穿越大沙漠,最后把自己摆在了天山南北,大漠北南。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去论功行赏,却在中国大西北最艰苦的地方扎下了根,献出了青春,献子孙。
二
当年,我们没去过和田,也没来过伊犁。美丽的伊犁只是一个传说。我想象的伊犁和南疆的阿克苏一样,有一望无边的大条田,种植水稻、棉花和玉米,还有大片的果园,有苹果、香梨和马奶子葡萄,这些好东西都是用天山的雪水灌溉的。
如今,当我来到了伊犁,我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了。隔着天山的冰达坂,北疆和南疆是那么不同,就自然条件来说,北疆可谓是得天独厚,由于西伯利亚暖湿气流的滋润,天山北坡雨水丰沛,雪线以下那些笔直的塔松四季常青,如盖似伞。顺山铺陈的绿草地上牛羊成群,骏马驰骋。那些毡房就像硕大无朋的白蘑菇,星星点点,与塔松为伴。这里是高山牧场,整个山坡披了一层绿,就像大山绿色的皮肤。这里也有田野,由于无霜期平均只有98天,只能种植油菜和小麦,还有紫苏薰衣草。油菜花开放的夏季,漫山遍野,一望无边,极为壮观。如果油菜花和紫苏碰巧在田野里相遇,你会发现连蓝天白云都黯然失色。
这里没有明显的四季,春秋湿润多有冷雾,盛夏多雨,冬季严寒。夏季,当我们到达伊犁时,感觉到的是“暖”而非“热”,感觉到“凉”而不是“冷”。这里是晚上下雨白天晴,随时下雨随时晴。下雨和天晴没有任何的过程,无须布云,不用鸣雷。那雨说来就来,要走就走,自由自在。
无论是北疆的伊犁还是南疆的阿克苏,无论是一师还是四师,虽然隔着天山,却都是被天山养育着的。是天山的雪水滋润着万物生长。天山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这不是人为的分隔,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在阿克苏和伊犁之间耸立着两座冰峰,一座是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另外一座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这是天山的两座最高峰,有人称它们为姐妹峰,我更愿意称它们为兄弟峰,它们的伟岸更具有男性的阳刚。当你走近,凝视那冰峰,它就像一把刺向天空的长剑。
在那些美丽的高山草甸里,间或会有一股泉水,平常泉水就安静地流淌,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夏季的晴天,雪山在阳光的直射下开始融化,雪水顺着天山的坡地流下,雪水越积越多,在晴天里也会山洪暴发,洪水会把泉水的道路抢夺,将山谷变成汪洋。然后这些洪水形成无数的小河,再加上雨水,渐渐小河变成大河,最终成了可以命名的河流。在北疆就有了特克斯河,它发源于天山的汗腾格里冰川,特克斯河最后汇入了伊犁河,成了大水,造就了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
南疆的阿克苏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年均降雨量只有50多毫米,是伊犁的十分之一,不过无霜期全年却有200天左右,比伊犁要多一倍。在天山的南坡,没有挺拔的松树,只有戈壁滩和被称为魔鬼城的雅丹地貌。在天山南坡有木扎特河,库玛拉河,托什干河,库玛拉河也发源于汗腾格里冰川。3条河汇流而成阿克苏河。阿克苏河再流经乌什、温宿的山间河谷和叶尔羌河汇合,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天山就像一个固体的水库,无论南疆多么干燥,北疆有多大的降水,都不怕。干燥有雪水灌溉良田,多雨有河流排除内涝,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水库。无数的小河流进了兵团人的水渠,灌溉着兵团人开垦的荒地,滋润着天山南北大片的果园和无际的庄稼。
三
在四师的辖地,沿着边境的铁丝网,两边都是蓝天白云,高山草甸,美不胜收,景色优美。
这里有 “军垦第一哨”。地处特克斯河与苏木拜河交汇处,距离边境线仅300米,清朝政府曾在这里设置口岸,遗址已经成了一个土堆。现在有兵团民兵在这里巡逻驻守。面对蜿蜒的界河,不但种地也要站岗,不但放牧也要巡逻。在“军垦第一哨”长期驻扎的是一对夫妻,他们已经是第三代夫妻守边人了。
由此,我想起了南疆的夫妻守路人。
从一师阿拉尔市到十四师昆玉市有一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编号国道580。这条公路就是719团穿越大漠的线路。当年,七一九团要到和田剿匪,情况紧急,有3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沿公路从阿克苏到喀什,从喀什转道莎车然后到和田,这条路绕了一大圈。第二条路:从阿克苏到巴楚,再到莎车或叶城,最后到和田。这两条路都是正常路线,一路上有水源,有人烟和村庄,补给方便,商旅队伍首选这两条路。
第三条路其实没有路,那就是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直达和田。当时是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不管走哪条路,都是要徒步前行。关键是第三条路,要比另外两条路少走好几百公里,意味着少走好多天。时间就是生命,就是一方平安。七一九团为了缩短进军时间,选择了穿越死亡之海。他们昼夜兼程,行程近800公里,抵达和田,一举平叛。
彭德怀发来了嘉奖电报,称:“你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特向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的光荣战士致敬!”
如今,七一九团走过的路已经修建了公路,成了国道,公路是笔直的,有400多公里,开车小半天时间就能到达。由于是穿越大漠的公路,后期养护十分艰难,最难的就是公路两边必须有防风林带,否则公路会被沙漠吞噬。沙漠公路两侧建立了固沙带,植被茂密,胡杨树和红柳丛连成一片。在胡杨林和红柳花的绿荫中,时不时会现出红顶蓝墙的小房子。沿途有100多个小房子,那些小房子里住着100多对“护路夫妻”。这些沙漠公路的守望者要照管好水灌站,照料脆弱的植被,确认滴灌管线的完好。他们要抵抗高温、强日照和干燥的极端生存条件,与流动的风沙作战。在无垠的沙漠中忍受着难耐的寂寞。正是他们的辛勤守护,在茫茫“死亡禁区”里,树起了一道充满生机的绿色屏障。
从十四师昆玉市所在地,穿过沙漠公路到一师阿拉尔市,400多公里的路程,4个多小时就可到达。从阿拉尔市到阿克苏的温宿县130多公里,从温宿县穿越夏塔古道到昭苏也只有130多公里。昭苏到四师可克达拉市全程200多公里,这样一来,昆玉市到阿拉尔市再到可克达拉市成了一条直线。全线一天的车程。
温宿县到昭苏县这一段公路是国家工程,穿越夏塔古道的这一段是国家规划的国道G219。这条北起新疆喀纳斯,南至广西东兴,途经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全长1万公里的公路,是我国最长的,也是首条里程破万的国之大道。同时,它亦是世界上最艰险、环境最恶劣的公路之一。从祖国西北边境跨至西南边境,G219堪称一条世界级的战略公路。夏塔古道有130多公里正在艰难地施工。工程完工后,只需1个小时穿越天山。G219的温宿县到昭苏段,将把南疆和北疆连为一体。
我站在国道G219的北段,望着眼前正忙碌的施工现场,不由被眼前的一切感动。当年,老连长张开的手臂将真正成为一条直线。当可克达拉市、阿拉尔市、昆玉市这些兵团人的新城连成一线时,当年的三五九旅其实就再一次集结了。这让人振奋,也让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