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阿拉尔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机制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产业旺 品牌响 人才兴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3月4日,在一师阿拉尔市红福天枣业有限公司加工厂红枣加工车间,工人忙着挑选红枣。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摄
孙力(右)在一师十团昌安镇查看稻谷长势(资料图片)。王芳芳 摄
在一师阿拉尔市新开岭镇塞克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蛋鸡养殖场,工人把新鲜的鸡蛋装盘(资料图片)。张涛 摄
眼下,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座座蔬菜大棚错落有致、一家家企业发展壮大……在一师阿拉尔市,随处可以看到这样喜人的景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机制优势,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集体增收、职工群众致富。
把准产业方向 壮大集体经济
3月3日,走进位于一师十六团六连阿拉尔市新开岭镇塞克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蛋鸡养殖场,自动化喂食机在均匀分饲料,近3万只蛋鸡“列队”进食,采蛋传送带将新鲜鸡蛋传送到“收蛋窗”,工人们把新鲜的鸡蛋装筐。在六连党支部的引领下,这里的鸡蛋成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2021年,十六团六连通过连队党支部成员、“两委”成员和职工群众自愿入股的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职工”的模式,成立了阿拉尔市新开岭镇塞克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号召党员先行先试。
作为一名老党员,六连职工许汝奎带头加入合作社。许汝奎告诉记者:“前几年连队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时,我第一时间加入。如今,除了可以获得合作社的分红外,我每个月还能拿到工资,心里很踏实。”
“目前,合作社已有近30名职工入股、入社,去年全年实现产值700多万元,养殖场为我们创建‘亿元连队’注入了经济力量。”六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陈旭告诉记者。
十六团六连的发展,只是一师阿拉尔市党建引领职工群众增收的一个实例。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积极探索“党建+”的抱团发展模式,连队党支部带头、合作社助力、职工群众参与,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并通过制定《第一师阿拉尔市推进连队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连队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试行)》,指导53个连队发展连队经济,大力发展基层集体经济,以党建引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开拓多元市场 依托特色打造品牌
3月4日,在一师十三团阿拉尔市红福天枣业有限公司红枣无尘加工车间内,一台台智能可视红枣精选机器正快速运转,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红枣正在进行等级筛选、清洗、烘干、精选、包装等,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目前正在加工去年收购的红枣,日加工量达到40吨,如今的‘塔里木河牌’红枣系列产品销路很宽。”看着加工厂里的红枣被一车车运走,阿拉尔市红福天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军高兴地说。
十三团幸福镇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南岸、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这里的红枣皮薄、肉厚,热销全国各地。
近年来,该团镇党委立足资源优势,谋划产业发展蓝图,把做大红枣产业作为重要举措,致力于打造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红枣全产业链条,并通过“政府主导 企业推动”的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效合力,打造红枣品牌,助推实现“枣业富民”。
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有效促进了红枣就地加工转化。今年截至目前,十三团幸福镇红枣种植面积达8.6万亩,辖区内红枣加工企业达14家。
如今,在一师阿拉尔市,像阿拉尔市红福天枣业有限公司一样应用“党建+龙头企业”模式,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企业比比皆是。通过实行“百企助百连”行动,一师阿拉尔市现已有236家企业与220个连队结对签约,实施275个互助项目。这些企业立足各团镇、连队特色优势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职工”发展模式,实现特色产业品牌化,用品牌效应为职工群众带来更高的收益,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培养“领头雁” 内挖外引夯实基础
大地回春,正是春耕好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除了种植棉花外,我们还准备种植小麦等,去年大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有了不错的收入。”一师十团八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孙力告诉记者,连日来,他和连队“两委”成员在田间地头与职工群众一起筹备春播春耕工作。
过去,八连以棉花、红枣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职工群众增收速度较慢。2017年12月,孙力当选为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5年来,他抓党建、调结构、兴产业,带领职工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今年准备试种小茴香和花生,有孙书记和连队‘两委’成员的支持,对增收充满了信心。”八连职工王长均告诉记者。他去年因流转的80亩棉田需要倒茬,在孙力的支持和鼓励下,全部改种了稻谷。从没种过稻谷的王长均心里没底,孙力就和连队“两委”成员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他。
连队要发展,好班子是关键。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深化细化推进基层党建“八大工程”,加强1187个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选树师市级示范点、样板党支部80个,建立网格党支部121个,轮训连队(村)党支部书记261人,培训连队(村)“两委”成员1789人、一线骨干党员1500人、“两委”后备人才99人,切实提升党组织带头人履职能力。同时,通过开展“百名好书记、好连长(主任)”培养选树等活动,鼓励连队“两委”成员在乡村振兴中敢担当、勇作为,培养了一大批为连队集体谋发展、给职工群众办实事的好连长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
《兵团日报》(2023年3月18日 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