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戍边爱国的兵团故事
——音乐剧《守界人》演出侧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贝、孙永杰
挺拔高耸的白杨树,万里无垠的大草原,湛蓝深邃的戈壁晴空,风雪怒吼的无边深夜……舞台上精心设计的场景将边境荒凉孤寂的氛围感拉满,台下观众翘首以盼。
民族乐器斯布孜额、冬布拉与交响音乐相融合,2个小时里,音乐剧《守界人》别开生面地将平凡英雄的戍边爱国故事呈现给观众。
音乐剧《守界人》演出现场。全媒体记者 张贝 摄
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团长吐鲁洪·伊明介绍,《守界人》在剧院连续演出7场,每场演出都高朋满座、气氛热烈。
音乐剧《守界人》是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九师一六一团守边老人魏德友为原型创作,以上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90年代中期,以及新时代的2021年等4个时间点为轴,串联起魏德友与妻子刘景好坚守边界巡边近60年的感人故事。
“将现场演出和纪录片实录交叉,把民族风情融入到舞台细节之中,动情地歌唱、欢快的舞蹈、动感的音乐、炫丽的灯光,活泼生动地带领我们走进了魏德友和妻子刘景好的故事。”坐在观众席的李源早已湿润了眼眶,他表示,“《守界人》的成功演出,既是对无数在平凡岁月中坚守在巡边路上的人们致敬,更是对兵团故事的记录、兵团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音乐剧《守界人》演出现场。全媒体记者 张贝 摄
在舞台设计上,《守界人》以白杨树年轮为核心设计展开,打造“收音机”“旧水壶”“望远镜”“地窝子”等具有代表性的道具及场景,象征着魏德友年复一年在边境线上的坚守。
“我们不断探索融合现代音乐剧形式与民族艺术表达,台词、音乐、舞蹈、表演、文学与舞美多点开花,力求最大程度吸引观众观看热情,带领观众走入兵团老兵魏德友的精神世界。”导演伊斯拉木江·瓦斯表示,《守界人》以讲好兵团老兵魏德友坚持理想戍边西陲、不忘初心为国奉献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魏德友老人生动地为我们诠释了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的丰富内涵。”塔里木大学应届毕业生侯胜鹏表示,作为一名胡杨学子,他更加坚定了扎根边疆的决心和信念。
“我不仅观看学习到了专业的表演,还感受到了兵团人奉献边疆的炽热情怀,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弘扬兵团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观看演出的新疆文化艺术学校学生古丽娜孜说。
将兵团“好”故事与讲述“好”形式有机结合、创作,抓住受众的情感点和共振点,把兵团精神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守界人》是兵地融合的具体实践,作为兵团人,看到根据魏德友爷爷为原型改编的音乐剧,我感到十分地亲切和感动。同时,艺术表演方面对我很有启发,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未来我会不断学习、演绎优秀文艺创作题材作品,打造文艺精品,讲好兵团故事、传播兵团声音,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兵团形象。”兵团歌舞剧团青年演员郭亚军观看表演后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