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农业产业化“排头兵”?
——探访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常丫丫
4月2日,伊犁创锦犇牛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操作饲喂机给牛添加饲料。 刘雪峰 摄
计划今年6月完成第二轮融资,力争2024年上市……明媚春光里,从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
几年间,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养殖场,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西门塔尔牛单一种群繁育基地,肉牛养殖规模位居西北地区前列,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循环的全产业链,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兵团特色、发展动力强劲、经验可复制推广的现代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有力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在伊犁河谷迅速崛起。这家企业如何破解改革发展难题,走过哪些不寻常的路?日前,记者深入一线进行探访。
打造全产业链,成为兵团农业产业化“排头兵”
3月的可克达拉市杏花绽放、暖意融融。在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所属的伊犁创锦犇牛牧业有限公司,货车司机登上驾驶室,鸣笛驶出公司大门,驶向4000公里外的广州。
穿上工作服,穿过消毒室,一座现代化养殖基地映入眼帘。只见一排排风景树旁,一座座牛棚整齐排列。牛棚外,一头头体格健硕的牛沐浴着阳光,悠然散步。
“这些都是西门塔尔牛,目前全国仅有5个省区建有繁育基地,我们的规模在西北地区位列第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味儿,伊犁创锦犇牛牧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李炯春边走边介绍。
牛栏内,牛吃着科学配比的饲料,待产母牛住着独立“别墅”,享受着特殊照料,出生不久的牛犊静静地卧在暖榻上休憩,几名工人在养殖区来回奔走,投喂饲料、清理圈舍。
“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与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合作,不断丰富新疆褐牛基因库。”李炯春介绍,目前公司已在四师六十二团建成1000头新疆褐牛良种牛繁育场、在四师六十七团建成1000头西门塔尔牛核心繁育场,成立了中国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种质资源库。
不远处,传来机器轰鸣声。指着高大的饲料罐,李炯春介绍,公司已形成集饲料种植、良种繁育、肉牛养殖、畜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有机肥加工、农牧机械制造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
立足服务“三农”,围绕四师可克达拉市产业布局,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建设大型现代农牧业产业基地,打造农牧业产业集群,至今已建成13个肉牛养殖基地、4个种羊繁育基地,产业基地覆盖伊犁河谷,产品销售到广东、北京、上海等地。
“公司在四师各团场成立了4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职工群众增收,打造的‘疆栅一品’品牌在沿海市场备受欢迎。”李炯春自豪地说。
放眼望去,满目是牛,“哞哞”声不绝于耳,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一车车优质畜产品、乳制品从这里运出。
2022年,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养殖牛6万头,出栏3万头,日均生产商品奶35吨,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带动1万余户职工群众增收,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深化改革中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发展速度、质量、后劲令人惊讶。
从公司成立之初的3500头牛,迅速扩大到6万头牛,成长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
四师可克达拉市风光秀丽、生态良好,是兵团有名的“粮仓”。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提出,力争现代农业走在兵团前列,加快打造兵团特色产业集聚区。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命题,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积极解答。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主体,如何适应新形势、利用新机遇、激发新活力,在引领产业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农牧业不仅是高效率的农牧业,也是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化的农牧业。”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袁国军认为,碎片化的农牧业“地头经济”,无法承担服务“三农”的职责使命,也形不成引领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抱团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打造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与职工群众利益联结更紧密、市场化运作更有效的合作经营组织体系。
路径清晰,但问题随之而来。
怎样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盘活团场农牧业资源,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如何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品牌与现代化规模种植养殖、低成本运行有效衔接,形成稳产增效可持续、生产加工高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强的新格局?
唯有改革!
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形成“社属龙头企业+团场基层供销合作社+农工专业合作社+职工(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组建了19家基层供销社,培育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覆盖师市农牧业全领域。
体制的重塑,使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为企业发展、产业振兴的沃土,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迅速成长为转化资源能力强、成长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新机制,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解决了养殖、销售“两头难”问题,助力调优产业结构,带动1万余户职工群众增收。
在位于六十七团的可克达拉市洪海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奶牛排着队站在自动挤奶机上,年轻的员工吐尔逊江·卡德尔江熟练地操作机器,不到3个小时就完成了300头牛的挤奶工作。
在挤奶厅对面,隔着一条路,是牛犊的住所。员工伊娜·普鲁卡特弯腰将一盆盆牛初乳小心地端给牛犊喝,她把自己称为“保育员”。早晨温度较低,伊娜·普鲁卡特给30多头牛犊穿上了棉马甲。
伊娜·普鲁卡特是吐尔逊江·卡德尔江的妻子,过去他俩四处务工,如今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就在这里扎下根。
洪海牧业有限公司隶属于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存栏牛1200头,全是优质种畜。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力争3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华西牛种质繁育场。”六十七团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卢新荣说,公司提供统一防疫、统一品种改良等养殖“七统一”服务,带动职工群众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科学养殖、增收致富。
六十七团二连职工王建军高兴地说,自己以前养的是土杂牛,有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后,已逐步替换成良种牛。
“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牛养得好,也避免了中间商压价,每头牛增收1000元。”六十四团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买利旦·特力夏提说,是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带动自己增收。
创建适应兵团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科技、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也解决了师市和地方8个乡镇1100余人就业问题。
结合四师可克达拉市产业布局,到2025年,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计划养殖育肥牛10万头,繁育良种牛1.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带动1.6万户职工群众增收。
《兵团日报》(2023年4月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