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各类场馆不断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升级

来源:兵团网-兵团日报时间:2023-04-25 11:16:53 作者: 编辑:曹强 责任编辑:钟新

兵团各类场馆不断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升级

为场馆注入科技力量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丽德尔·塔帕衣、实习记者赵优

兵团各类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是兵团历史、军垦文化、兵团精神的重要载体。

进入互联网时代,兵团各类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也进行了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改造,极大地拓展了辐射范围,更加生动全面地展现兵团文化和文物的珍贵价值,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

游客参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聆听兵团故事(资料图片)。 孙杰 摄

足不出户 收获新体验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保护的阵地、文物收藏的绿洲,也是文物管理的家园。

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将其运用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打造智慧博物馆,可以让参观者在文化遗产的空间中“漫游”,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

近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参观者足不出户即可“参观”博物馆。

用手机扫码,打开“数字博物馆”线上平台,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手绘地图,跟着指引轻轻点击,就可以“漫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云展厅”,“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实时收听语音讲解,“云端”博物馆给参观者带来的是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早在2020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就被中宣部定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我们完成了对馆藏348件兵团革命文物的二维和三维数据采集工作,推出了以基本陈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为主要展陈内容的网上数字博物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业务科科长张红彦说。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集成了博物馆实景浏览、展览查看、文物查看等多种功能,准确还原了馆内空间场景,用户可在立体仿真和全景漫游之间流畅切换,720度范围内全立体直观查看。

像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一样,兵团文化“云上”展馆也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参观体验。

“兵团文化‘云上’展馆是免费向我们开放的,只要登录网站或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线观看,不用出门就可以看到兵团的各类文化产品,省时又省力,太方便了。”乌鲁木齐市市民王立德说。

兵团文化“云上”展馆由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打造,通过互联网平台模拟线下展馆场景,以“文化润疆,魅力兵团”为主题,分为序厅、先进文化示范区、工艺美术和文化艺术、数字内容与影视、文旅融合、演绎演示等板块。

兵团文化“云上”展馆综合利用平面、全息投影、VR、3D建模等技术,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兵团文化旅游产业在工艺艺术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成果,推介兵团优势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4月19日,游客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 兵团日报实习记者 赵优 摄

形式多样 互动“零”距离

“通过有趣的互动,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下次还要来。”4月20日,一师阿拉尔市市民张宇带着孩子在阿拉尔市文化馆参观后感慨道。

在阿拉尔市文化馆数字化场馆的墙面互动板块前,小朋友们可以通过手中的彩笔在特定的纸张模板上给海洋动物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通过扫描仪扫描后,所画的海洋动物便显示在墙面虚拟海洋场景中,小朋友们可以用手掌触摸墙面出现的海洋动物,相关介绍就会一一展现出来。

在一旁的地面互动板块,地面钢琴、步步生花等多种体验场景前也排起了长龙,参观者只需要在投射的图像上走动,即可弹奏出美妙的乐曲或使美丽的花朵绽放。除了这些,还可以沉浸式体验跑酷、学英语,同时还能在LED电子屏幕上大展棋艺、进行知识竞答。

这一切有趣的互动能够实现得益于阿拉尔市文化馆的数字化场馆——智慧空间的建设。智慧空间是阿拉尔市文化馆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的,为参观者提供线上、线下联通互动服务的系统,通过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参观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文化带来的乐趣。

各类互动项目不仅让文化传播更加接地气,同时也拉近了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改变着博物馆与参观者的关系。

以前,博物馆的展品“只能看不能摸”,而新技术的出现让展品变得更“接地气”,也逐渐消除了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距离感。很多博物馆选择通过数字技术和虚拟技术制造出虚拟的空间或物体,让参观者能够近距离与展品接触,并进行沉浸式体验。

在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内,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和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兵团历史。

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共分为两层展区,以场景复原、平面声光电等多种形式为展示平台,再现了从黄麻起义至新疆解放各时期六师部队的历史沿革,利用灯光、投影等技术手段向参观者展示了当年屯垦戍边的军垦战士们艰苦奋斗的场景。

“沙海老兵的场景以前是用图文展板展示的,现在博物馆采用灯光、投影等技术打造出风沙漫天的效果,加上地面上铺的沙子,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正在参观的五家渠市居民于向华说。

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体现出的“科技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参观,他们通过参观,了解了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兵团发展历程。

一师十三团职工在一师阿拉尔市文化馆十三团分馆朗诵亭里诵读经典(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摄

重获新生 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纪念馆是历史的记录者、保存者和见证者,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革命文物已成为当下留存文物数字原貌的重要方式。

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近年来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新方式,将革命文物转换成三维数字化模型,使文物得以永久保存,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内,参观者除了看实物、听讲解,还可以观看3D影片,从中感受厚重的历史记忆。馆内建有150平方米的智能影院,运用3D技术制作的三五九旅历史、红军长征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历史等不同主题的宣传片。

同时,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让游客可以查看数字文物,自由翻转、放大,从各角度看清楚文物细节。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为了最大限度地留存文物数字原貌。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对于书信、文件等不适宜扫描的平面文物,多采用二维数字化技术采集手段,共保存400件革命文物不同类别、不同精度、不同形式的高保真二维影像成果,再融合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源,真实、全面、生动地展现革命文物全貌,让文物重获新生。

近年来,兵团各类博物馆已成为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载体。利用各类数字技术让红色文物“活起来”“会说话”,可以更好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兵团文化独特的魅力,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