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陲小城寻找“诗与远方”
——看五师双河市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彤彤 通讯员雷蕾
图为五师双河市“一山五园”之一的菊花园(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沈志君 摄
游客在五师双河市将军山上游玩、拍照。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沈志君 摄
职工在五师双河市古道温泉康养度假中心的广场上演出(摄于3月8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沈志君 摄
绘画爱好者在五师双河市“一山五园”之一的向日葵园内写生(资料图片)。周常乐 摄
到沙漠越野探险,在怪石峪看璀璨夜空,进“红星耀双河”陈列馆忆革命峥嵘岁月……春季来五师双河市,各种各样的文旅项目等你来打卡。
近年来,五师双河市多举措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师市文旅事业呈现繁荣发展良好局面的同时,也让广大职工群众真切享受到了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实惠。
目前,五师双河市正在建设“文旅之城”,打造生态宜居宜业森林城市,实施“食、购、游、养”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新亮点
4月,五师双河市街头树木的枝丫刚长出嫩叶,师市古道温泉康养度假中心里早已绿意盎然,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肆意生长,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热带雨林。游客可以在绿色丛林里呼吸清新空气,在植物世界感知大自然的奇妙。
“我们在这里玩得非常开心,泳池水温适宜,还可以选择泡牛奶浴、玫瑰浴、苹果醋浴等,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特别好,我们在家门口就体验到了在热带雨林的感觉。”游客季苏娟说。
今年,五师双河市古道温泉康养度假中心开业以来,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现已成为双河市旅游打卡热门地。
“双河市已探明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拥有兵团第一口地热井。经过勘查,泉水中的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含量达到了医疗价值浓度,地热井出水温度55.6摄氏度,每日出水量可达700立方米。”古道温泉康养度假中心党支部书记余伦良说,“我们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依托‘文旅之城’建设,积极打造旅游新景点,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亲爱的亲爱的,别为我担心,想我了就到双河来看我。”近日,一首优美的歌曲——《想我了就到双河来看我》在“国之大道·红色边疆”G219中国最美边境风景道第三届全国旅游推介活动上唱响。
这是五师双河市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师市党委聚焦“文旅之城”发展定位,加快打造全马赛道风景带、田园风光带、自然探秘带、边境风光带、怪石峪景区带“五带”建设。同时,加快双河市古道温泉康养度假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房车营地、湖北能源九〇团生态光伏产业园工业旅游、双河城区“一山五园”城市观光项目,与“五带”联动共同形成10个全域旅游精品项目,串联起110公里的旅游风景带,打造文旅精品工程。
今年,五师双河市各景区、旅游企业进一步围绕游客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有看点、有卖点、有文化内涵的高品质文旅项目,全力推动师市文旅产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传承屯垦文化,续写红色新故事
“老一辈军垦人的精神,让我感觉特别震撼,值得我们学习。”4月17日,游客王先生参观完五师九〇团阿拉山口边境警务站后感慨万分。
近年来,五师双河市挖掘出以托哈达尔·叶门哈力、赛力克·库马别克、队山别克等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边境一线,忠诚履行守土卫国的神圣职责,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了戍边英雄的故事后,纷纷来到五师双河市这片热土。
“红色文化是兵团旅游的特色,也是兵团旅游的底色。我们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传承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五师双河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志芳说。
在五师双河市“红星耀双河”陈列馆,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自2021年10月开馆以来,陈列馆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馆里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记录了一代代兵团人扎根边疆、自强不息、敢于拼搏、与时俱进的精神。老一辈兵团人敢把荒漠变绿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打动着每一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
“红色故事是党史学习教育最鲜活的教材,我们的陈列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观众追寻五师历史、景仰感人故事、品味军垦文化,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师及前身部队从八一南昌起义到现在90多年的辉煌历史,全面了解五师双河市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成就。”“红星耀双河”陈列馆讲解员江永红说。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五师双河市旅游经济的有力支撑。一座座陈列馆、团史馆、连史馆、边境哨所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近年来,五师双河市加大红色资源挖掘力度,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使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成为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乐享诗意田园,绘就美丽新画卷
走进五师双河市,就走进了一片诗意田园。这里有美丽的双河如意文化主题公园,清幽的湖水、绵延的步道、郁郁葱葱的树林,休闲旅游惬意万分;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八十一团,8月果实成熟,紫色的葡萄挂在枝头饱满诱人;有地处博尔塔拉河谷的八十七团汇河生态园,河岸边草木葱茏,鲜花点缀其中,河水波光粼粼,使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五师双河市党委立足打造文旅名城,构建“一山五园”城市田园景观。双河市城区内的1145亩闲置土地被分为14个区域,打造油菜花园、薰衣草园、向日葵园、菊花茶园和葡萄采摘园。这五个田园景观与将军山一起,成为城市里的优雅田园。
城中有田,依田造园,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去,让绿色在这里蔓延生长。五师双河市党委精心描绘出了一幅“城在园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画卷。
看着家园变得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职工群众都发自内心感到高兴。五师八十九团职工冉双国说:“八十九团就坐落在双河市中心,平常一有空,我就会带着相机来公园里拍拍照。晚饭后和妻子到将军山散散步,看到双河市的树木越来越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感到很幸福。”
扮靓美丽城市的同时,团场乡村旅游经济也越来越红火。随着职工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城市周边的农家乐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团场连队的职工群众利用自家庭院,发展“农家乐庭院经济”,逐渐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特色、提升品质,积极拓展开发新兴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民宿、休闲露营地、生态庄园等新业态,推出体验农活劳动、采摘瓜果蔬菜、品尝农家美食、了解兵团文化的特色文旅活动,使乡村旅游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五师双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江说。
《兵团日报》(2023年4月27日第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