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打造一刻钟生活圈:​有内涵 有颜值 有温度

来源:兵团网-兵团日报时间:2023-05-09 11:12:29 作者: 编辑:曹强 责任编辑:钟新

有内涵 有颜值 有温度

一刻钟,入个“圈”



4月30日,阿拉尔市民在阿拉尔大道步行街购买生活用品。 张康 孙杰 摄

4月23日,市民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图书馆读书,享受阅读时光。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摄

什么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有哪些意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端连着群众需求,一端连着众多商业业态、服务设施,是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活力的有效举措,是扩大就业、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市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社区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功能业态更加齐全,能够满足居民就近便捷消费的基本需要。社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商业设施配置和服务供给更加规范,管理运营更加专业精细。社区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更加广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进度加快。社区品质化生活稳步提升,品牌连锁和特色化建设不断增强,商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优质、安全,设施环境持续改善,传统消费加快升级,服务和体验消费比重不断扩大。(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敏 整理)

八师石河子市科学规划布局、提升便民服务能力

让幸福“近在咫尺”

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学习教育、看病就医、交通出行、商业娱乐……15分钟内满足生活所需不再是梦想。在八师石河子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职工群众生活更方便,让幸福“近在咫尺”。

自成功申报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以来,石河子市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宗旨,科学规划布局、壮大发展多种业态、提升便民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教育、医疗、购物、休闲、娱乐、养老、政务服务等各项便民设施的无缝对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让社区居民体验到了更加便捷、放心、安心的社区级便民服务,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加。

打造“生活消费圈” 畅通居民消费“最后一公里”

八师石河子市居民在图书馆内读书(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我们小区周边基础设施非常齐全,卖什么的都有,买菜、买药、理发就近就可以全部搞定。”家住石河子市向阳街道一小区的王燕林对周边便利的服务环境十分满意。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石河子市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契机,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丰富升级生活圈内的各类社区服务功能,引导多种业态发展。2019年以来,石河子市累计投入175亿元对39个老旧小区、115公里城市道路和54公里人行步道等硬件设施进行新建和提升改造,引导支持多种商业业态合理布局。2021年至2022年,该市市场主体增加7500余个。

目前,石河子市各社区内蔬菜零售店、便利店、药店、早餐店、家政服务店、照相文印店等便民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1000个,基本保障类和品质保障类业态一应俱全,基本满足了职工群众多样化日常消费需求。今年,石河子市还计划新建81个便民蔬菜直销店,将覆盖58个社区,进一步提高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覆盖率。

“点开‘石时办’APP,可以进行公交车实时查询、水电气暖查询缴费、预约挂号等,真是太方便了。”石河子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处职工王军一边说一边展示“石时办”APP的功能。

随着石河子市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政府、社会相关数据与资源服务,政策咨询、政务服务的相关事项不用职工群众“来回跑”,“就近办、家门口办、网上办”的政务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职工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改善。

打造“教育医养服务圈” 构筑民生服务新体系

5月5日,八师石河子市40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居民在就诊。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摄

5月3日,石河子市东城街道63社区居民、退休教师朱晓霞走进该社区养老助餐服务餐厅,只见餐厅就餐环境干净整洁,豆干炒肉、萝卜烧肘子等各式菜肴的香味扑鼻而来。

5月5日,八师石河子市东城街道39小区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在为居民办理业务。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摄

“我很喜欢这里,菜品丰富又经济实惠,味道也很好,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朱晓霞说,“我一个人在家,饭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又不够丰富。现在好了,社区餐厅就在小区门口,早晚几元就能解决吃饭问题,真是太方便了。”

以63小区养老助餐服务餐厅为样本,今年东城街道将在40、43、48、56社区新建4个社区助餐站点,进一步优化该街道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供给。

构建“养老服务圈”是石河子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石河子市在城市规划中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居的原则,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空间布局,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水平,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养老服务。

近年来,石河子市加快建设具有兵团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的全域养老模式,建成54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依托智慧养老云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整合全市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构建“一级部署、多级使用”新一代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在丰富养老服务项目、选择养老服务方式、申请养老津贴等方面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多元、更可靠的供需对接渠道。

石河子市还持续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近年来,该市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第五中学、第十九中学、实验幼儿园等的教育基础设施项目25个,并对5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了维修改造。与此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认定35所普惠性幼儿园,提供民办普惠性学位7600余个,有效解决了儿童就近入园难等问题。

求医问诊的需求在社区里也能得到解决。目前,石河子市各社区,分布着15家大中型医疗机构、86家中西医儿科诊所、203家便民药店、4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覆盖全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一刻钟寻医问药”的生活愿景也成为现实。

打造“文化生活圈” 打开城市生活新空间

5月5日,八师石河子市40小区内,社区果蔬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摄

“我家就住在马路对面的34小区,每天吃过早饭,我就带着小孙女出来走一走,锻炼一下身体,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5月3日在石河子市玉禾田体育公园休闲广场散步的杨淑梅说。

5月6日,八师石河子市39小区的社区蔬菜粮油副食品直销店内,居民在选购蔬菜。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摄

依托市内水系,串接绿地、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八师石河子市将水系景观、健身步道与口袋公园、社区文体设施及商业网点统筹规划建设。累计投资近3亿元,新增健身步道约77.53公里,遍及全市86%的小区,改造十字路口景观,打造口袋公园100余处,遍及全市90%的小区。

在扮靓城市的过程中,石河子市突出城市的服务性、便民性。该市以“一环十带百园千景万绿”生态工程为牵引,相继完成了西公园、明珠河的改造提升,建成了泽众公园、军垦广场体育公园和玉禾田体育公园等,改建了近30个街头游园,职工群众休闲娱乐有了更多选择。

如今,行走在石河子市街头,口袋公园随处可见,休憩空间也更加形式多样,全市几乎每个社区的居民走出家门,在15分钟内就能到达小游园健身、游玩。

对于石河子这样一座“军垦名城”来说,红色文化的印记又怎样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里呢?为此,石河子市在向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中,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中心,打造了军垦风貌文化核心区。通过军垦故事雕像、军垦纪念墙、地窝子和窑洞等情景再现的场景,向人们讲述一代代军垦战士保卫祖国、建设边疆的故事。

不仅如此,石河子市还将家风馆、军垦广场、戈壁印象等公共文化场所与地下街、五星广场、万都广场、友谊商场及幸福路商业步行街、万达广场连点成线,形成了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产业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纳入政府民生保障重点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多部门共同推进,持续在便民利民品质化、个性化方面做更具体、更精准的工作,打造职工群众心中的‘幸福石城’。”八师石河子市商务局局长王科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敏)

四师可克达拉市新型经营业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商贸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营造最暖的城市记忆

2021年,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2022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入选第二批试点地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不需要离家太远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享受市井街巷的幸福“烟火气”。

便民生活圈,圈住的是民心民生,圈着的是城市治理智慧,更圈着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两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便民商业网点不断增加,新型经营业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商贸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购物、就医、娱乐、运动、休闲……一项又一项的生活服务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大家圈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圈”。

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

5月2日,在四师可克达拉市朱雀湖公园,川剧变脸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观看。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摄

5月3日清晨,家住四师可克达拉市财富公馆的王晓芸步行5分钟,来到小区门口的早餐店,熟练地扫码支付,吃起了热腾腾的早餐;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后,又前往附近的菜市场,挑选着新鲜蔬菜,晚饭后去公园散步、锻炼身体、看城市夜景……如今,住在可克达拉市的王晓芸深切感受到生活的惬意和满满的幸福感。

“现在太方便了,出门吃饭、健身、购物,15分钟的路程就能搞定。”50岁的王晓芸说。作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一圈多能”是四师可克达拉市便民生活圈的最大亮点。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顾名思义,是以社区居民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左右距离为“半径”,“圈”出一个多业态社区商业集群,满足居民日常基本消费和品质生活需求。

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的就是解决职工群众身边商业网点布局不均、服务设施老旧、业态结构不合理、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让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圈释放更多内需潜力。近年来,在可克达拉市核心区,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已配套完善,路、水、电、气、暖、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十四五”期间,四师可克达拉市还将加快邻里中心、邻里社区建设,打造一批商业集聚、布局合理、业态齐备、品质优良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保障居民出门15分钟可到达农贸市场、商超百货、快递网点等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网点。

几根葱、一把菜、一块肉……作为公共配套设施,农贸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幸福,一头系着民生大计。在可克达拉经开区城北园区,四师可克达拉市首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新疆可克达拉丝路众拓农产品供应链批发市场正在抓紧建设。

四师可克达拉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从优先配齐菜市场、美容美发店、药店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到因地制宜发展运动健身、书店、老年康护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这些供给侧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也有利于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储蓄经济动能。

乐享家门口的健康生活

演员们在四师七〇团举办的薰衣草文化艺术节上翩翩起舞(摄于2022年6月25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摄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高大上”的颜值与“烟火气”的内涵是不可或缺的两翼。从与一日三餐息息相关的便利店、美食街,到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和便捷,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映照着一个城市的温度。

5月1日,在四师可克达拉市朱雀湖美食街,零食店店员正在货架上摆放商品。目前,朱雀湖美食街23个摊位已经租出,酒水吧、零食摊、奶茶店等美食应有尽有。

“今年,我们美食街优化了整体环境,还增添了特色小吃、冷饮店、怀旧零食摊,为我们这个城市增添一些烟火气息。”新疆可克达拉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秦琴说。

晨练、夜跑、骑行……无论是清晨,还是日暮,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公园、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运动场地,总能看见人们在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四师可克达拉市的大街小巷运动健身的场地越来越多,运动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们走出家门便能就近锻炼,体育健身正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一出家门,就有跑步健身的地方,下班后运动健身,出出汗,一天的烦恼和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住在滨河公园附近的健身爱好者刘凯说。

滨河公园以健康为主题,将健康和运动元素融入美丽景观中,设置了长约50米的健康长廊,起点处设置了醒目标识,并附有路线图。周围还设有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三减三健、健康运动等宣传栏,让广大市民在游玩、散步过程中接受健康知识的熏陶,提高健康意识。

四师可克达拉市还在其他方面不断完善,比如绿道、风景线……致力于打造真正的宜居幸福生活。公共厕所、生态停车场、朱雀湖夜市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到位,1020辆共享单车已投放城市150个点位,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四师可克达拉市抢抓“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禀赋,按照“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产兴城”的理念,全力打造“中亚湿岛·交响夏都”的城市品牌。目前,可克达拉市共建成29座主题公园,其中滨河公园、学府公园、康养公园等都建设了健康步道,安装有健身器材,在扮靓公园环境、传递健康理念的同时,满足了周边市民、游客的就近健身与休闲需求。

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除了把舒适便捷的生活送到居民家门口,四师可克达拉市还通过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满足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美好期待。

走进四师可克达拉市滨河书吧,书吧内精致的设计、清静的环境以及种类繁多的书籍,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阅读。

“可克达拉市不仅环境越来越美,还新建了许多这样的精神文化阵地,工作之余能够在家附近看看书提升一下自己,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市民王玲说。

文化共享,一刻即达。目前,四师可克达拉市已建设6座城市书吧、14座大型雕塑、7个文化广场以及92个景观小品,一刻钟便民圈建设正如火如荼,向市民提供包括书店、图书馆、科技馆、文化广场等在内的文化服务,把“诗和远方”搬到家门口,让更多居民不必远游就可以享受到精彩的文化生活。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如何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心底感到高兴?显而易见,就要从与之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着手改进。近年来,可克达拉市累计投入基础教育建设资金9.68亿元,可克达拉市幼儿园、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四师伊犁职业技术学校相继投入使用,形成了学前、义务、高中和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师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等一批社会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可克达拉市军垦博物馆、体育场、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可克达拉市还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开通了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水务、智慧环卫、智慧公厕等,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最暖的城市记忆,是市井寻常生活的记忆。可克达拉市不断加快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居民不需要离家太远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享受市井街巷的幸福“烟火气”。(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

一师阿拉尔市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整合文化医疗、政务服务、商业休闲、体育健身等业态

一刻钟尽享美好生活

一刻钟健身圈、一刻钟养老圈、一刻钟阅读圈、一刻钟消费圈、一刻钟社保圈……“一刻钟内,很多事情都能办完。之前哪有这么方便,如今这么多便民服务圈,生活不仅便利了,品质也提高了不少。”家住一师阿拉尔市青松路街道阳光社区的居民葛云鹏说。

如今在一师阿拉尔市,这样的“圈”还在不断增加。当下,一师阿拉尔市以一刻钟为刻度,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以打造“家门口的幸福”为主线,通过整合文化医疗、政务服务、商业休闲、体育健身等业态,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职工群众外出步行一刻钟内,即可“一站式”享受购物、文化、医疗等多种便民服务,实现“家门口的幸福”。

一刻钟消费服务圈,人间烟火在身边

阿拉尔文化馆一隅(资料图片)。孙杰 摄

5月4日一大早,家住阿拉尔市金银川路街道新龙花园社区的王云芳将孙女送到小区幼儿园,再步行2分钟到小区门口的蔬菜店,最后步行5分钟回到家,整个过程不到一刻钟。

当日下午,王云芳早早下楼在小区内的小广场和几个朋友一起健身跳舞。孙女放学后,她接上孙女,一家人步行10分钟到小区附近的餐厅吃晚饭。

“小区内就有幼儿园,周围还有生鲜超市、夜市、购物中心,住在这里真的很方便。”王云芳说。以家为圆心,步行一刻钟的“圈”内,衣、食、住、行等需求基本可以满足,王云芳很满意。

“一刻钟消费服务圈”是一师阿拉尔市创建一刻钟生活圈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着力培育商贸业态多向发展,累计投入5.01亿元对17个老旧小区、15公里城市道路和30公里人行步道等便民利民硬件设施进行新建和提升改造,引导支持多种商业业态合理布局,同时,不断加大商贸流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了多个“综合型”“服务型”“功能型”一刻钟商圈,满足了居民群众多样化日常消费需求。

5月5日傍晚,走进阿拉尔市领先商业街星光夜市,“烟火气”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烤串、鲜美多汁的烤鱼让人垂涎欲滴,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附近小区的居民杨倩特意带着孩子来吃烧烤,感受市井的“烟火气”。

“夜市就在家门口,偶尔带小孩出来吃个烧烤,享受一下生活,感觉很幸福。”杨倩说。

领先商业街星光夜市是一师阿拉尔市客流量最大的夜间市场,客流量每天达上万人次。

今年以来,一师阿拉尔市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夜间经济,依托城区现有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商圈,搭建夜宵、夜购和夜游等主题场景,完善各类商业业态,天汇商贸城、领先商业街、城市时代广场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的8家餐饮夜市目前已陆续开放,进一步完善“一刻钟消费服务圈”。

“夜市的开放补齐了我们‘一刻钟消费服务圈’中,夜间消费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职工群众的夜间生活,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消费。”一师阿拉尔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师阿拉尔市将不断完善一刻钟消费生活圈,推动师市商业经济发展提档升级,满足居民高品质消费需求。

一刻钟文化服务圈,让公共文化触手可及

阿拉尔市金银川路街道绿园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居民家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资料图片)。张涛 摄

5月1日,记者来到绿地阳光城市书房,舒适的环境、柔和的灯光、整齐的书架、种类繁多的图书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书香,不断吸引着市民走进绿地阳光城市书房。

书房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从家里到城市书房就七八分钟的路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静下心来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在阿拉尔文化馆一楼自助借书机前,一位市民将挑选好的书籍放置在图书感应区,经机器核对好所借图书信息后将书籍带回家。

家住文化馆附近居民王先生说:“看不完的书可以借回家接着看,第二天送完孩子顺路过来把书还了,非常方便。”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瞄准师市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强化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精准发力,在社区、学校、公园、商场等附近建设城市书房,给市民的阅读带来极大便利,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提升师市广大群众精神生活和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构建起“一刻钟阅读圈”,建造职工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圈。

据了解,截至2022年年底,阿拉尔市已建成5个城市书房,藏书量达到7.5万册,借阅量12.4万册,累计进馆人数约9万人次。

除了将便捷的阅读生活送到职工群众家门口外,一师阿拉尔市还通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日,在塔里木河边的上海知青公园内室外智能健身区,不少居民正在使用智能健身器材健身。该健身区不仅配备有深蹲训练器、推胸划船训练器、腹背肌训练器等器材,还配置有智能记录系统。

“现在我们可以去运动的地方很多,每天下班沿着塔里木河边跑跑步,再到智能健身区健身。”阿拉尔市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一刻钟健身圈”的建设,一师阿拉尔市大街小巷运动健身的场地越来越多,居民的运动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们走出家门便能就近锻炼,健身正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截至目前,一师阿拉尔市人均体育场馆面积达2平方米,各类体育健身场馆81个,场地300余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达到全覆盖。

加快文化生活公共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生活服务。2022年以来,一师阿拉尔市改造十字路口景观,打造口袋公园9处;扎实巩固生态工程建设,打造街头游园7个,建设沿湖公园1个、沿河公园2个;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配备垃圾分类回收站417个,让城市空间得到净化、城市环境更美好宜居。

一刻钟志愿服务圈,让志愿服务融入日常

“大叔,最近身体可好,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请规范停车。”“小区正在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大家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取得积分,换取生活用品。”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阿拉尔市金银川路街道绿园社区的各个角落。

金银川路街道绿园社区成立于2011年4月,下辖5个小区,居民近万人。近年来,该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着力点,网格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辖区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成立了10多个志愿服务分队,常态化开展普惠性、特惠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不久前,该社区居民荣欣突发疾病,向社区求助。绿园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唐亚维接到求助电话后,与志愿者第一时间赶到荣欣家中,将其送医。

“我们经常会在社区内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所以有需要第一时间也会找他们。”荣欣说。

据了解,目前,绿园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12支,注册志愿者2497人,服务4600余位居民,累计服务时长达9万小时。

“绿园社区老旧小区较多、单位较多,但辖区居民对志愿服务活动一呼百应,在社区形成了志愿者带动普通居民、商铺店主及企业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金银川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党政办负责人周光菊说。

志愿服务也是一师阿拉尔市打造便民服务圈的重要抓手。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基地,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养老医疗、扶贫帮困、纠纷调解、社区活动等方面,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一刻钟志愿服务圈”,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截至目前,一师阿拉尔市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060余支,注册志愿者9.5万余人。

下一步,一师阿拉尔市将根据职工群众需求,将“一刻钟志愿服务圈”作为民生实事持续推进,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功能设置,让职工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