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石榴籽 同心绘新卷
——兵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军权
5月9日,十师一八八团医院医护人员来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并进行义诊。 张丽 摄
5月8日,十三师黄田农场组织开展2023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活动,图为活动现场。党文成 崔长群 摄
4月28日,一师九团第二中学组织全体党员、青年教师、共青团员与少先队员代表来到位于九团八连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基地同宣誓,民族团结心连心”主题党日活动。贾茂 刘皓磊 摄
这里,巍巍天山见证着兵团的发展变化;这里,壮美昆仑诉说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
牢记嘱托,不负厚望。兵团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和兵团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创新创建方法,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幅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汇聚最大正能量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在各族干部职工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培根铸魂,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走进课堂,一场关于民族团结的接力赛在兵团长期开展。
5月5日,在四师六十一团中学七年级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张凯凯在给学生上“民族大团结”思政教育课。
六十一团中学是兵团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单位。近年来,该校多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我们平均每个月举办一次思政讲座,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张凯凯说。
三师四十二团学校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兵团故事、学校故事、班级故事等。
“我们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手,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四十二团学校党支部书记谭先斌告诉记者。
文化是各民族群众沟通心灵和情感的纽带。兵团各级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活动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文化浸润增强各族职工群众“五个认同”,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近日,十四师二二四团和泰新区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融情联谊活动,各族职工群众欢聚一堂,共享欢乐时光,深情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我感觉特别温暖,各族职工群众相互团结,和睦相处,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二二四团九连“两委”古丽拜合热姆·阿卜杜哈力克说。
兵团各级深入宣传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教育全过程,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记者了解到,2022年,十四师昆玉市以“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为主题,发挥“师市季宣讲+团场月宣讲+连队周宣讲”三级联动宣讲优势,累计开展宣讲2100余次。
该师市还着重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公园4个、民族团结示范街5条、民族团结文化长廊5条,设计民族团结标识物337个,利用4000余平方米墙体彩绘宣传民族团结文化知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宣传宣讲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兵团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结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创新载体为抓手 开出最美团结花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如歌中所唱,在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互帮互助、相亲相爱。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既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兵团肩负的政治责任。兵团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团场、连队、社区、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形成全社会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汇聚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强大正能量。
在“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各族职工群众用实际行动让“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成为这里的亮丽风景。
西山农牧场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30多个民族,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中,西山农牧场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六大工程”,即党建引领、培根铸魂、文化润泽、绿色发展、互嵌融合、共治共享示范工程,创新打造“融情聚力”活动品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宣传教育、联谊活动、结对认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民族团结的新气象、新面貌、新格局。
近年来,西山农牧场涌现出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安康社区党总支书记马丽,“全国最美家庭”勉莉莎家庭等众多民族团结先进模范榜样。
勉莉莎家庭由汉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五个民族组成的“石榴籽”之家。这个家庭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乐于扶贫助困,传递着新时代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
“我们这个大家庭一共有8个志愿者,最小的是我的小孙子。”勉莉莎的婆婆阿依古丽·阿里木说,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她们一家人的影响下,成了志愿者,从事公益活动。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常开长盛。2023年,兵团9个单位被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截至目前,兵团已有13个师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师市,46个地区、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 形成最大公约数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兵团各级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各族职工群众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好兄弟,最近怎么样?我来看看你。”“多亏了你帮忙,现在我的兔子越养越多了。”……5月13日,趁周末休息,十四师二二四团社会治理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苗培驱车前往20公里外的二二四团九连,看望自己的结对亲戚米热阿卜杜拉·麦麦提阿卜杜拉。
2019年8月,苗培与米热阿卜杜拉·麦麦提阿卜杜拉结为亲戚,自此两家经常走动。2022年,了解到米热阿卜杜拉·麦麦提阿卜杜拉想养殖肉兔,在认真了解他的计划后,苗培觉得切实可行,便开始帮他找养殖场地,了解贷款事宜。
在苗培的帮助下,米热阿卜杜拉的养殖事业逐渐步入正轨,如今,米热阿卜杜拉一家人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越过越好。
为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兵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与各族职工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手拉手结真情、心连心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真心帮扶,感情更浓。结亲干部们扑下身子,紧贴结对亲戚所思所想所盼,带着真心、带着感情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如今,各民族之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感情越来越浓。
兵团各级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人”思想,找准兵地融合发展切入点,持续深入推动兵地在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协作。
5月3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镇奥依亚依拉克村村民玉散江·艾则孜忙着喂羊、育羔,为产羔母羊添加饲料,虽然忙碌,但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自从三十八团为我们修了兵地连心路,从家到养殖区更方便、更安全了。”玉散江·艾则孜说,“以前,我们从家里去养殖区喂羊要从315国道绕行10公里,每天往返3趟。现在走兵地连心路去养殖区只有3公里路程,既省时间还安全,特别方便。”
玉散江·艾则孜说的“兵地连心路”由二师三十八团出资修建,于2022年3月开工建设,同年7月正式通车。这条路全长2.85公里,宽5米,道路连接262县道与奥依亚依拉克镇3个养殖小区。
三十八团与奥依亚依拉克镇仅一路之隔,近年来,双方不断加强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融合、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一体发展,不断拓展兵地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经济共融、和谐共建、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事实证明,兵地融合发展愈深入,民族团结愈巩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兵团广大干部群众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兵团日报》(2023年5月1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