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季度“敬业奉献兵团好人”——左文生
左文生,男,汉族,1932年8月生,中共党员,1993年7月退休,现任十二师一〇四团关工委副主任。1951年,左文生入伍来到新疆,后来一直在十二师工作。退休后,他坚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信念,在十二师一〇四团这片土地上继续发挥余热。左文生曾荣获兵团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兵团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兵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
不畏艰苦、胆大心细的“银行行长”。
1956年,组织安排他到天山深处海拔3千多米的第十二师一O四团牧三场工作。他二话不说,与妻子扛着简单的行囊,领着5岁的女儿,住进了条件极其艰苦的南山牧场。50年代的牧三场,条件极为艰苦,没有牧道,没有自来水,更别说像模像样的住房,牧工们住的是简陋的毡房,吃的饭菜是咸菜就干馕,喝的是山间流淌的天山雪水。除了自然条件艰苦,山林深处出没的狼群,对于驻守这里的牧工们更是一种威胁,时不时会遇到“与狼共舞”的危险场景。左文生就经历过一次雪夜孤身斗狼的险情。1956年至1963年,担任牧三场统计员、管理员、文教员的左文生,每月下山为牧场职工领取工资时,都要途经一条100多公里长的山间崎岖小路,徒步需要两三天时间。夏天还好,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深一脚浅一脚,走起来极为吃力,有时雪灌进毡筒,袜子就会被冻成冰疙瘩。1958年冬夜,左文生从和静县返回,到达一个叫乌阿门的地方露宿过夜。到半夜时,他突然被山石滚落的声音与马受惊的嘶鸣声惊醒,打开手电简一看,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一群眼睛里闪着幽幽绿光的狼,一个个张着血盆大口,正在不远处盯视着他骑的那匹黑骏马。情急之下,左文生只有拼命地大声呼叫吓唬,同时拿石头砸、用手电筒强光照射,但这些似乎效果不大,狼群依然跃跃欲试,想伺机扑上来。万般无奈,左文生取出随身携带的猎枪,朝天鸣放。枪声驱散了狼群,他与马转危为安。经过与群狼的一番较量,左文生感到格外饥寒、疲惫。想到山下的牧民们盼着自己回去,他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背着枪、牵着马继续前行。这次遭遇群狼而转危为安的故事被传扬开来,大家无不为之惊讶唏嘘。
2018年8月,左文生(右一)与民乐队成员在一起。
他在牧三场的7年间,坚持勤俭办场,事事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只要是场里的一针一线,他都会作好记录。场里养的鸡蛋,一天下了几个蛋,吃了几个,还剩多少,一天吃了多少清油、多少公斤面粉等,他都会清楚地登记下来。牧民们看到他心细、讲原则,都十分信任他,加上山区交通不便,牧民们常把自己一年积攒下来的钱都放心地存在他那儿,7年间从没丢失过一次货,没算错过一分钱,牧民们都戏称他为山区的“银行行长”。
心系群众、深受爱戴的“好书记”。
1969年,左文生被调到其他地方工作。1980年1月,左文生再次被调到牧三场工作,担任牧三场教导员。看到牧三场的牧民依然过着艰苦的日子,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善牧区面貌,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
2023年3月,左文生在家中阅读书籍。
左文生在工作实践中感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凝聚人心的纽带。他先从文化活动抓起,带领牧工多方筹集资金,在牧场办起了全团唯一的小型电影放映队,每年放映电影50至80场次,较好地满足了牧工看电影的要求。尽管有时深山沟里只有一两家牧工,左文生仍坚持为他们播放电影。为解决牧工转场难问题,左文生决定修建牧道。经过多方争取,他筹集资金15万元,带着40多名青年牧工,吃住在半山腰的简易帐篷里,克服了高寒缺氧、雪崩、山坡陡峭等困难,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在两面的半山坡开出了两条宽1.6米、长8公里的牧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牧工到草场需要绕行的难题。1980年1月至1984年9月,左文生在牧三场任教导员时,为牧场架通了四公里高、低压输电线,使山区牧场通了电;修通了四座蓄水池,解决了羊群饮水困难;办起了商店,缓解了牧工购物困难;扩建了牧场医务室,解决了牧工看病难等问题。4年多的时间里,左文生90%的时间都在山上和牧工生活在一起,4个春节都是和牧工在天山深处一起度过的。牧民们在谈起他时常说:“左文生是我们的‘好书记’”。
2020年4月,左文生为十二师一〇四团中心小学学生宣讲兵团精神。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的“领头羊”。
1993年7月,左文生退休。1994年4月,他被选为一〇四团老龄委主任。1997年,他被返聘为一〇四团史志办主任。1997年至2001年,他先后完成了《一〇四团志》《一〇四团大事记》《一〇四团简史》的编篡、出版工作。仅《一〇四团志》就有70多万字,他曾七易起稿。
1999年,牧三场的领导找到左文生,请他参与撰写《一〇四团牧三场志》,并提出每月给他500元的辛苦费。左文生当即拒绝:“我在牧场工作生活过,对那里的牧工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很愿意为牧场做点事,但如果要给钱,我就不写了。”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左文生几易起稿,终于完成了8万多字的《一〇四团牧三场志》。
近年来,他积极投身于团场老年文化活动,在他的带领下,团场开办了老年大学,建立了舞蹈队、合唱队、豫剧队、门球队、舞狮队、秧歌队等11支文体队伍,老年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这11支文体队伍经常代表师、团参加表演、比赛,曾35次获得兵团或地方表彰。2023年,左文生每月抽两个周六亲自组织老年豫剧队排练,在他的带领下老年豫剧队在西山地区已小有名气,具有较高演出水平,今年以来已演出传统古装名剧28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