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让文物“活”在群众身边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05-30 11:11:10 作者: 编辑:陈禧千子 责任编辑:曹强

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丰富展览内容、创新展陈方式——

让文物“活”在群众身边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珺

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一隅(摄于5月28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赵宝山 摄

5月20日,游客在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里听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张国锋 摄

5月20日,游客在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参观。 张国锋 摄

5月28日,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内,游客观看文物。 张万乐 摄

5月18日,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建成开馆,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通过参观,我更加了解老一辈军垦人的艰辛与付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十三师新星市游客李欣奕说。

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于2016年开始筹建,总建筑面积5951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全面展示十三师新星市及其前身部队历史的城市综合博物馆。现藏有各类文物5000余件(套),形成包括出土文物、革命文物、文献及图片资料等较为完整的藏品体系。

丰富馆藏资源 用心展示文物

展览展陈是游客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是评价一座博物馆的重要标准。

多年来,参与筹建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面向全国收集整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六军第十六师文物及史料,热心群众向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无偿捐赠珍贵照片、皮挎包等革命文物,丰富了博物馆红色文物馆藏。

“我把家里的老物件捐献给博物馆,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这应该是老物件最好的去处。”张鲁新说。

今年70岁的张鲁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六军第十六师战士张学文的后代。1949年8月26日,由西北野战军发动的兰州战役取得了胜利。8月27日,张学文跟随大部队进驻兰州市,他在城里买了一个皮挎包,从此,这个皮挎包随着张学文进疆,屯垦戍边,辗转多地,被他一直带在身边。

张鲁新说,这个皮挎包做工讲究,牛皮厚实,时至今日上面的按扣仍旧扣合灵活,它见证了六军十六师的历史,是他们家里最为宝贵的老物件。

得知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要收集红色文物的消息,张鲁新来到博物馆,捐赠了父亲的皮挎包。如今,它静静躺在博物馆里,无声地向游客讲述着当年的红色故事。

目前,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设有序厅、“东疆大地,新星升起”“金戈铁马,烽火红星” “屯垦戍边,瀚海红星”“领袖引航,新星璀璨”、尾厅6个部分和一个“红色记忆”专题展区,展出军垦文物1000余件、照片400余张。

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陶光杰说:“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在设计理念、建设规模、场馆功能、设施设备等方面都具有很高水准,展出的藏品都非常有特色和代表性,这里必将成为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传播军垦文化的重要地标。”

追寻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血脉

5月18日,60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六军第十六师老兵后代来到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参观。

十三师新星市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六军第十六师。奉党中央之命,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火速进军新疆,六军十六师进疆后,驻守哈密,肩负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神圣使命。

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通过文物实物、浮雕、艺术品、灯光、多媒体等多种媒介技术的组合应用,集中展示了师市及其前身部队的光辉历程,展现了兵团儿女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兵团精神和十三师新星市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1963年,我10岁了,跟随父母离开这里去了博乐市,至今已有60年了,这里有太多我儿时的记忆。”六军十六师宣传科科长黄子英之女黄敏说,“今天我们回到这里,参观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见证了十三师新星市的发展巨变。希望有更多人来博物馆了解兵团的发展历程,接受兵团精神的洗礼。”

六军十六师政委关盛志之子关华兵说:“在这里,我看到了前辈们和广大军垦战士屯垦戍边、安边固疆,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屯垦戍边、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此行是一次学习之旅,也是一次传承之旅。我们要把父辈的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传承下去。”

十三师新星市党委书记、政委杨宏斌说,师市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标志着师市馆藏文物和藏品保存环境标准化建设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为师市建成军垦文化名城、旅游城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为繁荣发展师市文化旅游事业,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弘扬军垦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