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师阿拉尔市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一师阿拉尔市文明办
一师阿拉尔市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弘扬兵团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抓手,始终践行“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靠民”的创城宗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一、思想引领、铸魂于民。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务。一是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搭建“三五九旅大讲堂”“科长大讲堂”“悦笃青春 书香吧”三大学习平台,创新举办“三五九旅大讲堂—争当排头兵、我要怎么干”访谈栏目13期,统筹抓好各个层面的学习教育。二是健全理论普及工作体系。建立层层宣讲制度,完善宣讲分众化机制,组建党委宣讲团(分团)、双语宣讲团、基层宣讲团、草根宣讲队“四大”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分众化、具象化、生活化宣讲,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精准传播、有效覆盖。三是强化群众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实践养成活动,以“图说、墙绘、广播、宣讲、践行”等方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四个自信”。
二、精准创建、问需于民。
坚持把基层群众意见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前提条件。一是常态化面对面开展调研。聚焦民生实事,主要领导赴基层调研,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每年确定民生“十件实事”,办好职工群众牵肠挂肚、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二是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师市创城办在主流媒体常年开展创城“金点子”活动,发挥街道社区网格员作用,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发放问卷,搭建起政府与职工群众间的“连心桥”,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各类民生问题。三是完善创建挂钩联系制度。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党员干部双报到制度,建立创城(文明实践)挂钩联系制度,师市领导带头赴基层调研,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到街道社区问需于民,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
三、增进福祉、造福于民。
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在要求。一是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建成“铁公机”立体化交通路网体系,完成23个老旧小区供热管道改造,加快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新建6894套公租房、3509套长租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仅为1.52:1。二是不断丰富文化生活。深挖文化内涵,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5分钟阅读圈”“书香阿拉尔”“军号军歌”等文化品牌活动,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三是不断提升城市温度。健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选树机制,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尤良英,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秦先晖,中国好人14名。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积极打造“志愿之城”。
四、合力共建、聚力于民。
坚持把吸引群众参与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力量支撑。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强化线上线下宣传,开设创城访谈录,制作创城主题融媒体产品300多个;策划组织“曝光台”和“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活动,营造共建文明城的良好氛围。二是着力提升素养。常态化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服务、文明上网等十大文明行动;在通讯设施、小区门禁系统和共享单车语音系统植入文明交通温馨提示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工群众文明素养、培育文明风尚。三是积极搭建平台。成立志愿服务协会,现有注册志愿者6.8万余人,服务时长836万小时,位居志愿汇平台82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周五志愿服务活动、周三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品牌,充分调动群众自觉自愿参与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创城工作的参与率。
五、常态长效、取信于民。
坚持把保持常态长效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导向。一是建立常态机制。建立重点工作月提示制度,每月印发创城重点工作提示单;建立责任链条闭合制度,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并将创城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二是锻造常态队伍。专兼结合、学练并举,增强专业人才力量,拓展外延专班队伍,常年保持30人的专兼职队伍,与创城密切相关的“八大部门”分管领导兼职创城办副主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主任办公会研究部署创城工作。三是保持常态长效。多次将创城写入两会报告,制定落实创城“翻五山打五战”(2021年)、“双十提升”(2022年)、“八八建设”(2023年)方案,坚持上下联动、“点线面块”推动,把创城工作抓在日常、经常、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