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氤氲书香润兵团 | 农家书屋书香溢 好书相伴润民心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07-19 16:35:23 作者: 编辑:马玉琦 责任编辑:钟新

氤氲书香润兵团 | 农家书屋书香溢 好书相伴润民心

编者按

一座书屋,可以温暖一个乡村。

伴随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民阅读不断升温,一座座兼具内涵与颜值的农家书屋成为兵团广大职工群众钟爱的精神家园。这些文化空间或以现代设计升级阅读体验、传递人文关怀,或以诗意营造彰显当地特色、赋彩乡村生活。

日前,中宣部发布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推荐名单,兵团5个农家书屋入选。在这里,书香味、泥土味与艺术味融为一体,滋养“文化秧苗”茁壮成长。

三师伽师总场四连农家书屋:靠科学促增收 赏非遗品文化

图为三师伽师总场四连农家书屋一隅(摄于7月8日)。伽师总场文体广电中心提供

“真没想到连队的农家书屋现在建设得这么好,一点都不比大学图书馆差,在这里我还可以查阅到医学专业方面的资料,真是太方便了。”7月13日,三师伽师总场四连19岁的大学生李莹莹暑假回家,走进连队农家书屋觉得很惊喜,现在她几乎每天都会带上学习资料来农家书屋学习,学习之余还可以看看其他书籍,假期生活在变得充实而有趣。

炎炎夏日,走进伽师总场四连农家书屋,只见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摆放整齐,三三两两的职工群众围坐在书桌旁,有的查阅农技书籍,有的在看养生保健类图书,偶尔低声交谈,屋内充满了浓厚的阅读气息。

作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伽师总场四连农家书屋让书香浸润乡村的成功密码是什么?四连“两委”成员马帅表示,近年来,四连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将农家书屋与基层党建、文明实践、民俗文化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发展的工作路径和创新模式,全面推进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目前,四连农家书屋面积有200平方米,藏书3500余册,涵盖政治、经济、少儿科普、文学经典、养殖种植、农业科技等类别,有效满足了职工群众的不同阅读需求,在提升职工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利用科学技术增加收入上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以前我掌握的农技知识少,现在,连队建的书屋对我们免费开放,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书屋看书和参加技能培训,很多科学种植技术都是在农家书屋学到的,受益特别大。”伽师总场四连职工阿布来海提·艾沙介绍说。

如今,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连队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他们在这里学到实用技术、掌握致富信息,成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信息库。对此,四连青年职工霍权帅也深有感触。

今年30岁的霍权帅大学毕业后回到连队,他和父亲一起种植了100亩地,其中有红枣、棉花和小麦等,他告诉记者:“我种植经验少,除了向其他职工请教外,平时只要有闲暇时间都会去书屋看书,利用学到的田间种植管理技术,去年一年纯收入近40万元,农家书屋真是我们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今年以来,四连在农家书屋开展“阅读学习技术,助力增收致富”等专题读书活动8场次,组织致富带头人、技术员为职工群众讲解棉花种植、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将公共文化资源送到田间地头,真正让职工群众生产有门道、增收有依靠,为连队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农家书屋不仅为连队职工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知识平台,还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四连通过“农家书屋+民俗文化传承”的形式,邀请兵团猛进秦剧团、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工团、场镇广场舞队、社火表演队等到四连表演,让连队职工群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农家书屋阵地,每月定期组织职工群众合唱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2月,四连投资5万多元在连队农家书屋建立“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拉丁传统音乐传承人”传统音乐工作室,购置乐器、办公用品、教学用具等,开展布拉丁传承人培训和非遗表演活动。截至目前,布拉丁传统音乐工作室面向连队职工群众招收学员30多名。

享阅读知乐趣、靠科学促增收、赏非遗品文化。伽师总场四连农家书屋在实现先进文化扎根基层、培养新型职工助力乡村振兴、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帅表示,下一步,四连农家书屋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模式,提升农家书屋的使用服务效能,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四师六十九团芙蓉社区农家书屋:打造乡村振兴法治“加油站”

图为6月1日,四师六十九团芙蓉社区老党员(左一)在农家书屋给孩子们讲述兵团故事。王雨炜 摄

“在基层,不懂点法律常识,就不能很好为职工群众答疑解惑,处理矛盾纠纷也会有些棘手,所以我们都得好好学习一下民法典。”日前,四师六十九团芙蓉社区“两委”成员杨文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到社区的农家书屋学习法律知识,分析法律案例。

2021年,芙蓉社区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投入15万元将四师六十九团芙蓉社区农家书屋升级改造为润疆书院。该书院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藏有图书1万余册,并不断丰富法律书目,法治书籍涵盖宪法、民法典、刑法、劳动法以及青少年法治读本等各类法律图书,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学习了法律知识后,我们的致富路才能越走越宽。”在润疆书院里,社区居民陈蓉学到了发生纠纷时如何维权等知识,这些贴近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科普书籍给陈蓉吃下了“定心丸”。

民法典内容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团场职工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润疆书院建立“农家书屋+学习讲堂”模式,定期开展法治读书分享会、法治书法展等民法典宣传学习活动,极大提高了大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有效营造团场的法治文化氛围,让民法典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日前,作为“法律明白人”, 六十九团司法所所长张存德在润疆书院,结合自己十多年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经历,给职工群众上了一堂法律课。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他现场解答,并用讲故事的方式加以阐述,让职工群众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六十九团司法所将普法主阵地移至润疆书院,方便职工群众在生产、生活之余就近接受法治宣传教育,给职工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受到了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小小的书院不仅仅是一个普法宣传阵地,更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就能获取法律知识、享受专业法律服务的平台,它拓宽了职工群众知法学法的渠道,真正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张存德说。

“近年来,特别是民法典颁布以来,居民法律意识提高了很多,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明显不一样。现在遇到纠纷,大家先找法律法规,看法律法规是咋说。”杨文感慨地说,普法讲堂不定期开课,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社区逐渐形成了学法律、学知识的良好风气。

现如今,润疆书院已成为职工群众学法用法的好帮手、充电站,成为乡村振兴法治“加油站”。在下一步工作中,芙蓉社区将继续积极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娅莉

五师九〇团八连农家书屋:用“农家书屋+”打造精神粮仓

图为7月6日,五师九〇团八连“两委”郭玲(右)在农家书屋为孩子讲授古文知识。白雪 摄

“我很喜欢连队有一个环境好、服务好,并且免费开放的阅读场所,假期还组织活动给孩子们讲故事。”7月12日,五师九〇团八连职工程建新说。

近年来,五师九〇团八连农家书屋不断提档升级,配备了铜制标牌、书柜、报刊架、桌椅、笔墨纸砚等物品,可满足10人以上同时阅览,现有图书1115册,年均新增图书120册,书籍种类包括生活、文学、工程、科技、政治、文明六大类别。

“考虑到书屋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连队的职工群众和学生,图书的选取就会精准对接读者的需求,确保大家真正‘看得懂’‘用得上’。”八连“两委”成员郭玲说。

在书屋管理上,八连成立了农家书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图书借阅登记等规章制度,固定一名连队“两委”成员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做到常规开放时间随到随看,特殊时期借阅随叫随到,解决了职工群众看书难、借阅难问题;连队还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广播站等平台,定期推送新书好书、开展分享交流活动,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对于特殊群体,连队采取“支部送书入户”“党员结对互学”“能人带头领学”等方式,力争让每一位职工群众都能享受到农家书屋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家里走到书屋只要几分钟,书屋不仅书的种类很多、更新快,还有我平时最爱看的科普类和养生保健类的报刊。” 70多岁的退休职工宋玉良说。

为了发挥农家书屋辐射带动作用,打通农家书屋服务功能的“最后一公里”,八连农家书屋打破传统农家书屋单一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书屋功能内涵与外延,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发展路径,开展“农家书屋+”系列活动,用“活”、用“好”书屋资源,扎实推动全民阅读向下扎根,真正让农家书屋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

“农家书屋+文化活动”让职工群众生活“活起来”。连队邀请文化艺术爱好者,鼓励职工群众创作书法、绘画、舞蹈作品等,先后挖掘董晓红、李毓军、郭宏伟3名文化能人,初步形成了书法、绘画、舞蹈等方面的文化团体,利用农闲时间及节假日,组织大家到农家书屋进行书法、绘画创作交流。三年来,累计开展交流活动30余场次,原创作品270余幅。

“农家书屋+特色文艺”让职工群众生活“热起来”。结合连队文化建设,找特色、出亮点、创品牌,构建了一批以阅读为核心,多主题、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能人书画展”“丰收节专场文艺演出”“老百姓大舞台”“书香三八读书”等主题活动70余场次,真正让农家书屋成为职工群众“娱乐小天地”、学习充电的“知识加油站”。

“农家书屋+党建工作”让红色文化“强起来”。八连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农家书屋+红色”党建模式,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活动,开展专题宣讲、主题党课等活动10余场次,真正让农家书屋成为红色教育的“新阵地”“加油站”。

“目前,农家书屋对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职工群众‘精神食粮’不断丰富。”郭玲表示,农家书屋是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主要平台阵地。下一步,八连将继续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更多更精彩的活动,让农家书屋成为职工群众的“精神粮仓”、文化振兴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赋予文化内涵。(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娅莉

八师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农家书屋:小书屋发挥大能量

图为7月16日,居民在八师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农家书屋看书。余乔 摄

“当年没有现在那么多先进的生产工具,挖渠开荒都是肩挑背扛……”7月12日,一场红色故事会在八师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农家书屋举办。

现场,社区的老党员们讲述了老一辈兵团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以火一样的热情屯垦戍边、建设家园,把荒漠变成良田的故事。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发明家,发明很多先进的机器,让农民伯伯种地更轻松更方便,收获更多的粮食。”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小学生谢江龙听了红色故事后,感触很深,专门借阅了和兵团历史有关的书籍,准备回家阅读。

农家书屋是基层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三三团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引导职工群众利用碎片时间,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汲取精神力量,提高文化素养。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全民阅读、亲子阅读、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让农家书屋成为职工群众家门口学技术、长知识的“小课堂”。

走进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史学类、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图书等书籍3800余册。

“这里的书籍不仅有实用的农业技术、法律、文学艺术、健康养生等,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漫画、文学名著等,能够满足各年龄段的职工群众阅读需求。”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李姬慜介绍。

在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职工群众农闲时不仅可以到农家书屋读书看报,还能在这里参加专题技术讲座。每逢农闲时节,团场都会邀请农技专家来农家书屋开展棉花、玉米、大豆种植,设施农业等技术培训活动。社区还会定期举办糕点制作、育婴、推拿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并购买相关书籍,帮助职工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我经常来农家书屋看书,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大豆种植和水肥管理的技术,今年我种的大豆长势不错,预计会有一个好收成。”一三三团职工李永彬说。

十四连退休职工王金玉是一位美食爱好者,农家书屋是她日常“充电”的好去处。

“这里书籍多、离家近、环境宽敞明亮,我经常过来看书,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我也是每一场都参加了,学了不少实用技能。”王金玉说。

近年来,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法治文化服务功能,开设法律书籍专栏,并联合团场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法律讲座、开展反诈知识宣讲等活动,让群众学习法律,了解新政策、新知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

农家书屋不仅是普法宣传的“前沿阵地”,也是孩子们“假期乐园”。正值暑假,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邀请返乡大学生担任辅导员,每天在农家书屋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还围绕暑期安全开展了防溺水、安全使用燃气、出游安全提示等知识宣讲活动。

随着一项项创新举措的落实,一三三团桃花西社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不断增强,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走进书屋、爱上阅读,还成为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大讲堂”,农业生产的“好帮手”,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和学习成长的“充电站”。

“我们将不断加强农家书屋软硬件建设,通过不断延伸阅读方式、拓展服务内容,让小书屋持续发挥出大能量。”李姬慜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

九师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畅享阅读

图为7月9日,居民在九师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借阅书籍。张波 摄

“我每天到农家书屋看书,这里书籍的种类很丰富,有我爱看的历史小说和名人传记,这个暑假我学到了很多知识。”7月11日,在九师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看书的学生李浩阳说。

炎炎夏日,暑气正盛,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里有20多个阅览座位,经常座无虚席。

“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成立于2013年,目前有图书1600余册,内容涉及农业实用技术、农村致富经验、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少儿图书等方面,设置了4张书桌和电子阅读区域,还配备了空调,大家都喜欢来这里看书。”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杜伟丽说。

农家书屋是基层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吸引更多职工群众走进书屋,爱上阅读,水丰社区党支部通过提升硬件、开展活动、优化管理等方式,让“小书屋”发挥“大作用”,成为职工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粮仓”。

“梅爷爷,您再给我们讲讲咱们团场这几十年的变化吧……”近日,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故事会,九师退休职工、老党员梅现宇为中小学生讲述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故事。梅现宇的讲述赢得了阵阵掌声。

“兵团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想把老一辈兵团人屯垦戍边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永远记得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共同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梅现宇说。

为营造社区全民读书、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水丰社区农家书屋定期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会、经典诵读会、假期读书会、红色故事会、读书沙龙等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团结农场四连职工赵国庆是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的常客,他一有时间就来这里借阅书籍,把大棚作物管理、病虫害防治、蔬菜育苗等相关知识一一记录下来。如今,他已经成为团场的大棚作物种植能手。

团结农场五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田聪干完地里的农活后,常常到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充电”。最近,田聪阅读的党参种植和管理相关书籍,正是水丰社区今年按照“百姓点单”购买的。

“这几年党参的市场行情特别好,我想试种50亩,试种成功后准备带领连队职工群众一起发展中草药产业。”田聪说,平时遇到农业生产方面的难题,他都会来农家书屋查阅资料,这里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很全,借阅也很方便。

“我们定期分析居民的借书记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征集大家对图书购买的意见,职工群众需要什么书,爱看什么书,我们就购买补充什么书。”水丰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特说,自从社区通过“百姓点单”增补和更新图书,农家书屋图书的借阅量有了很大提升。

农家书屋是职工群众获取知识的“加油站”,要建好,更要管好。近年来,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坚持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拓展功能,切实提升农家书屋惠民平台的作用。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为职工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增本领的“黄金屋”。

今年,团结农场水丰社区农家书屋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我们将持续探索‘农家书屋+’模式,依托农家书屋常态化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群体文化活动,活跃、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农家书屋动起来、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陈特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

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杨田莉:农家书屋里的“专业伴读”

图为7月10日,杨田莉(中)在农家书屋和社区小朋友交流读书心得。汤德君 摄

今年28岁的杨田莉是七师一三一团屯富园社区的“两委”成员,在社区除了承担党建、妇联、工会等工作外,她还是七师一三一团屯富园社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日前,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名单正式揭晓,全国共评选出50位“乡村阅读推广人”,杨田莉成为兵团唯一获此殊荣的农家书屋管理员。

7月10日,记者见到杨田莉时,她在农家书屋里忙碌着,擦拭桌面、整理书籍、帮助读者挑选书籍。每当小朋友们来到书屋围着杨田莉七嘴八舌问个不停时,她总是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夏日艳阳从窗户外照进来,书屋里显得格外明亮温馨。

“陪来农家书屋的读者读书是一件很快乐又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很乐意成为他们的‘伴读’。”杨田莉说。

屯富园社区农家书屋占地面积60平方米,藏书4000多册,涉及农业、经济、生活、文化、少儿等类型的书籍。为了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方便职工群众看书,社区按照“青年之家”“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室等不同功能室放置相关书籍,在社区办事大厅还设置了开放式图书角。为了将图书合理分类,杨田莉把每本书都贴上标签序号,按照养殖、种植、少儿、文学、养生保健等类别摆放整齐。

杨田莉说,图书管理是个细致的工作,需要耐心、细心、热心。许多职工群众在空闲时间都要来屯富园社区农家书屋坐一坐,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参加读书活动。只要有人来借阅书籍,杨田莉都认真做记录,把借阅时间、书名、借书人信息逐项登记到借阅簿上。

每天“围着书屋转圈圈”成了杨田莉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职工群众的阅读需求,她定期对读者进行回访,听取职工群众对农家书屋管理、维护以及对书籍需求的意见,并不断更新书屋图书种类。

如何让农家书屋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职工群众的“精神乐园”?杨田莉想了很多办法:举办读者座谈会,组织职工群众谈谈近期读了哪些新书,聊聊身边的新变化等,为读者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定期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到书屋讲解法律知识、保健知识等,为职工群众答疑解惑;组织职工群众参加“书屋读书月”活动,号召大家把家中的闲置书籍捐赠到书屋,供更多的人借阅,形成好书大家读的良好氛围;在寒暑假组织社区中小学生和返乡大学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并邀请老党员、老干部到书屋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带领小朋友们定期开展创意书签制作活动等,引导小朋友们多读好书……

近年来,屯富园社区农家书屋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逐渐成了辖区职工群众阅读的好去处,坐在宽敞明亮的书屋里,职工在书中学习种植养殖专业技术,老年人在书中获得养生知识……书屋为职工群众带来了实惠和便利。

杨田莉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把书香融进‘泥土味’,更好地为社区职工群众服务,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职工群众走进农家书屋乐享阅读。”(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兵团日报》(2023年7月18日第6、7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