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鱼水”一家亲 共育“双拥花”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08-01 12:40:12 作者: 编辑:马玉琦 责任编辑:杨永霞

“鱼水”一家亲 共育“双拥花”

编者按:兵团姓“兵”,来源于军、兴起于军,与人民军队“同根同源”,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一直以来都是兵团的光荣传统。

近年来,兵团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开创了双拥工作新局面。兵团干部职工群众把广大官兵视为亲人,在大力支持部队建设、全力做好双拥工作的同时,驻兵团各垦区部队也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持辖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兵团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双拥工作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批具有鲜明特色、时代精神、影响广泛的双拥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氛围浓厚,“双拥之花”在兵团这片红色沃土开得更艳、更香、更美。

杜月香:暖心“兵妈妈” 浓浓拥军情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杜月香为战士们做鞋垫(资料图片)。 图片由七师胡杨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提供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我要到部队去看望这些‘兵儿子’,顺便给新来的战士们多做几双鞋垫。”7月21日上午,七师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退休职工杜月香和七师胡杨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干部们一起,带着时令蔬菜、新鲜瓜果和矿泉水等生活物资来到阿吾斯奇边防连,与官兵一起共话军民鱼水情。

今年76岁的杜月香,58年前就与部队结缘,视官兵为亲人,把拥军作为一辈子的“事业”,每年重要节假日,她都要去驻地部队献爱心,与战士们拉家常,为战士们做饭、做鞋垫……每当看到杜月香到来,战士们都会亲切地叫她“杜妈妈”。在阿吾斯奇边防连官兵的心中,她就像“妈妈”一样亲。

20世纪60年代,杜月香所在的牧场医疗条件较差,她的母亲患病久治未愈,边防连的军医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免费为其母亲治疗。杜月香心存感激,当时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将来自己一定要为边防官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杜月香和丈夫把仅有的面粉省下来,周末给战士们包饺子;看到哪个战士的衣服破了,她主动帮忙缝补;战士们巡逻回来错过饭点,她就给他们做饭。

阿吾斯奇边防连地处高原山区,战士们平时训练量大、出汗多,一天下来双脚发凉,杜月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一针一线为战士做布鞋和鞋垫。58年来,她为战士们缝的鞋垫有4500多双。为了多做些鞋垫,她省吃俭用一年多,托人买来一台缝纫机,有人问杜月香:“你这样做到底图啥?”杜月香回答:“这些孩子离家千里图啥?不就是为了我们的边防安宁吗!我什么都不图,就是想让这些孩子在边防过得温暖一些。”

穿过杜月香做的布鞋、用过她鞋垫的战士,来自祖国大江南北。2022年9月入伍的战士万泽胜,老家在重庆,8岁时奶奶去世。拿着杜月香缝制的鞋垫,他哽咽着说:“小时候,奶奶也经常给我缝鞋垫,送我上学……”“孩子别难过,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奶奶。”杜月香说。

每当阿吾斯奇边防站来了新战士,杜月香都要把战士们接到家中吃一顿饭,为他们“接风”。杜月香做的“拉条子”“揪片子”是战士们最爱吃的饭,此时老战士会告诉新战士,这叫“认门饭”,吃过这顿饭,她就是战士们在驻地的“杜妈妈”了。老战士退伍,送行的汽车都会开到杜月香家门口,她要给每位战士端上一碗酒为他们送行。战士间有了矛盾,连队会找到她帮助调解,她成了连队的“编外指导员”。

杜月香最大的愿望就是官兵们个个有出息。战士刘浩2013年刚到连队时,总想着混两年就回家,杜月香知道后心里着急,把他叫到家里,为他做可口的饭菜,给他做思想工作。慢慢地,刘浩思想“转弯”,工作积极主动,成了连队的训练尖子。后来,刘浩当上了班长,还光荣地入了党。

50多年来,杜月香送走了一批批老兵,迎来了一批批新兵,战士对她的称呼也从原先的“杜姐姐”变成了现在的“杜妈妈”“杜奶奶”。杜月香已记不清为战士们洗过多少衣服、缝补过多少条裤子、做过多少双鞋垫、煮过多少次“病号饭”了,当年那些官兵们转业回乡后,时常写信或者打电话询问杜月香的情况。在杜月香看来,这些“兵儿子”的祝福是她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杜月香用真情关爱边防官兵,拥军爱军的故事广为流传。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奖章和“十大戈壁母亲”荣誉称号。

如今,杜月香的年龄越来越大,为了方便生活,她已随儿子搬到距边防连几百公里外的奎屯市养老,但她的拥军脚步并未停息,依然每年坚持抽出一段时间回牧场住,帮边防连养养花草、种种树。她经常对儿女们说,“现在我健在,给边防官兵做布鞋和鞋垫的事就由我来做。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们要接着做,每年都要抽些时间,替我到连队看看他们。”

朱桦:双拥路上的“排头兵”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7月28日,朱桦(右二)带领文艺团体进部队慰问,邀请新疆书法家为部队官兵现场创作字画。 图片由八师石河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提供

“每一场风霜雨雪,都揪动我们每根神经,每一次远行出征,都期盼你们平安归来,只想用高亢的歌声,唱响你们的精神,只想用婆娑的舞蹈,舞动你们的青春……”这几天,朱桦一直在修改这首他自己创作的诗歌《总是思念哨位上的你》,准备在慰问部队的文艺演出中朗读,看着基本完成的诗句,他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朱桦是新疆舞蹈家协会理事、兵团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石河子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石河子慈善总会会长,原石河子艾青诗歌馆馆长,从1989年至今,每年他都自筹服装、道具、车辆和相应的演出资金,组织带领文艺团体进部队开展慰问演出,用精彩的文艺表演丰富部队官兵文化生活,“拥军”已成为他每年必做的一件事。30多年来,他参与组织的慰问部队演出累计300多场次,为部队赠送各类书籍4000余册,带领书法家、画家赴部队现场笔会,赠送书画作品1000余幅,慰问官兵上万余人次。朱桦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和兵团“拥军模范先进个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朱桦与部队有不解之缘,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兵,弟弟和侄女都是军人,石河子源远流长的“双拥”文化滋养着他,孕育了他生命里浓厚热烈的拥军情结。

1985年,朱桦的弟弟从军校毕业走进部队,23岁的朱桦前往部队看望弟弟,第一次走进军营,看见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负重拉练、摸爬滚打,冻得手脚裂口,依然坚持训练……这一切让他感动不已。一天下来,战士们聚在一起,学习、唱歌、联欢,其乐融融。他当时就萌发了来部队慰问演出的念头,一干就是30多年。

直到现在,朱桦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驻石河子部队演出的情形,当时条件差没有运输车辆,他就和同事们骑着自行车,拉着借来的服装和道具,一箱一箱地送到部队;没有演出场地,他就和战士们在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平整出一片空地;没有服装间,他就拉一个横幅,两边用帆布当围栏围一下,男女演员就有了换服装的地方……条件虽然艰苦,但朱桦和演员们的演出热情依然很高,当听到官兵们热烈的掌声和激动的喊声时,朱桦瞬间忘记了所有的辛劳。

有一年的12月,朱桦带领演员们要去部队慰问演出,演出前一天,他先到部队彩排和安排演出事项。当时天寒地冻,室外温度零下30多摄氏度,他的车忽然出了故障,怎么也发动不了,车内的温度很快降了下来,为了保暖,他裹紧棉衣下车在路上来回跑步等待救援,就这样在雪地里待了近一个小时,救援车辆终于到了,朱桦也冻成了“冰人”。

当得知距离石河子市160多公里的一支部队很少有文艺队伍去慰问演出时,他毅然连续6年自筹服装、道具,租用车辆、音响,带文艺队伍进部队演出,得到了官兵们的热烈欢迎。他还协助部队建起了书屋,通过个人关系邀请新疆著名书法家陈柳道老师为书屋题名……

“想到战士们为保家卫国所付出的汗水,我吃的这点苦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在朱桦看来,只要能发挥业务专长为战士们在辛劳疲惫之余带去一丝快乐和温暖,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这些年,石河子周边的部队朱桦已不记得去过多少次,不少部队官兵成了他的好朋友,亲切地称他“永不退伍的副政委”。朱桦身体力行参与爱国拥军的行为也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人,在他的带动下,不少亲戚朋友加入拥军队伍,他被亲友们称为“双拥路上的‘排头兵’”。

朱桦说:“我是共产党员,也是军人的后代,没有军人保家卫国,哪有现在的好日子。爱国拥军这件事我做了大半辈子,我还会一直做下去。”

刘士银:儿时种下崇军心 致富献上爱军情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5898f561-dc15-40c4-9a4d-49f810fb4a68.jpg.jpg

刘士银(前左三)在部队慰问官兵(资料图片)。 图片由十二师退役军人事务局 提供

刘士银是十二师新疆恒丰顺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十二师工商联副主席、十二师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十二师“最美拥军人物”。面对这么多的头衔,要问刘士银最珍视哪一个?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最美拥军人物’”。

“小时候,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谈及军人梦想,刘士银感叹自己的遗憾。他暗下决心,自己虽然没有成为军人,但要尽最大能力去拥护和帮助军人,把拥军作为一项事业努力做好。

从2009年至今,每年“八一”建军节,他都要带上官兵们最需要的物资走进军营,想战士们所想,急战士们所急。这段时间也是刘士银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但他不辞劳苦,风雨无阻地赴军营送上祝福和慰问,为的是那句沉甸甸的承诺。他说:“‘八一’建军节是官兵们最重要的节日,他们是一群普通人,过着简单的生活,但扎根在边疆的他们又不普通,日复一日的训练,为了人民的‘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没有他们的爬冰卧雪,赴汤蹈火,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不管再忙,我都要去看望他们。”官兵们见到刘士银来到军营,都会热情地跑过来和他聊天,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最美拥军大哥”。

刘士银视军人为亲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当兵不容易,退伍军人更不容易,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2010年的一天下午,刘士银像往常一样,下班前要在公司转一转,当他来到办公楼后面的时候,看到刚入职公司不久的退伍军人张永满脸忧愁地坐在楼梯上。刘士银上前询问得知,原来张永远在老家的母亲生病了,他服役5年期间总共才回了2次家,现在因工作单位离家远,平时工作忙,就更没有时间回家看看了。刘士银一听,当即就给他订了回老家的车票,并掏出了1000元钱,叮嘱他一定要给母亲买些补品。听着刘士银关心的话语,张永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第二天早晨,在公司例会上,刘士银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宣布:“退伍军人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更是公司的财富。从今天开始,公司所有岗位优先聘用退役军人,并且每位入职的退役军人每月增加500元津贴,党员再加500元荣誉金。”台下的党员和退役军人倍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现场掌声雷动。

自2008年创建公司以来,刘士银秉持“退役军人是宝贵人才资源”发展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尊军、崇军、荣军的文化氛围,积极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响应拥军事业,为退役军人和家属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15年来,企业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10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工作岗位。

针对有些退役老兵就业困难的情况,刘士银在公司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培训,向退役军人系统传授就业理念和技能,每年安排员工外出学习观摩、开展军事训练,许多退役军人经过培训后,成为公司业务骨干,为企业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新疆恒丰顺商贸有限公司开始转型,坚持“优质高效 服务官兵”的经营理念,结合现代零售业的先进经验,开创了军营融合式发展的新模式。多年来,公司以优质的商品及低廉的价格、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官兵,让每一位官兵都享受到实惠。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公司在刘士银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拥军爱国”企业这块金字招牌也被越擦越亮。2022年,新疆恒丰顺商贸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十二师退役军人就业基地,刘士银也获得了多项荣誉。

“拥军事业不仅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力量参与的事业,也是每一名拥军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刘士银表示,“未来我将带领公司全体员工继续发扬拥军精神,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加入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

《兵团日报》(2023年8月1日第5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