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新声 | 走好调查研究“最后一公里”
荣 庐
这调研那调研,不解决问题,都是白调研。毛泽东同志曾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进行形象地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也不是形成了调研报告就“万事大吉”。走好调查研究之“路”,转化运用就是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调研成果不能及时有效转化运用,仅是完成了调研报告,不注重跟进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搞了半天,还是个“半拉子工程”。调查研究中踏虚走空的现象,实为调研中的不正之风,必须坚决予以纠治。
调查研究重在服务决策、指导工作、用于实践,把问题解决好,才是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我们要把握好“调、研、用”之间的关系,既要防止“调”而不“研”,也要防止“研”而不“用”。只有“研以致用”,把解决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进行反复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真正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到“解决一类问题”,形成一批管用好用的政策措施和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调查研究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是一个动态过程,既要经历“千百度”的探寻,也要接受“再回首”的检验,要看看问题是否整改和解决、群众是否满意和受益,是否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抓实整改落实、跟进后续监督、坚持跟踪问效,形成从认识到实践到再认识的良性循环,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让调查研究硕果满枝。
《兵团日报》(2023年8月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