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丨向兵团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08-19 09:27:12 作者: 编辑:赵凯 责任编辑:张志玲

兵团英才风采录丨致敬生命的守护者

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向兵团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向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致敬!多年来,为了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兵团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致力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无私献仁心,真诚献爱意,把医学变成了“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他们用辛勤和汗水,印证了“医者仁心”的高尚称谓。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致敬生命的守护者!

吴燕:在“生命战场”全力以赴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8月3日,吴燕(中)和同事一起讨论疑难病例。胡珺 摄

“血压88、心率145……”8月7日,在一师医院ICU病房里,病床周围的仪器嘀嘀作响,监测屏幕上的波纹起伏延伸,一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燕正在认真地查看患者数十项体征指标和化验指标,并根据评估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重症医学科接收的都是病情最为危重、复杂的患者,ICU病房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要在‘生命战场’全力以赴,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吴燕说。

1998年,吴燕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来到一师医院呼吸科工作。2000年,一师医院计划建立重症医学科,工作能力突出的她作为第一批重症医学科医生,前往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

“那年,我们医院派了两名医生去培训,为期半年。我与重症医学科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吴燕告诉记者,自己从医生涯25年,其中有23年都在重症医学科。

从华西医院培训回来后,吴燕便和其他几位医生参与到科室建立的筹备工作之中。2001年11月,一师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吴燕担任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

令吴燕印象深刻的是,重症医学科成立的第一天,她们便收治了一名特殊的病人。当时这名病人出现了视物不清、恶心干呕等症状,入院第二天就因呼吸衰竭转入ICU病房。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病人系食物中毒,病毒源是致命的肉毒杆菌。”吴燕回忆道。她和几名医生立即投入到救治中,经过悉心治疗,患者转危为安。这名病人的成功救治,更加坚定了吴燕留在重症医学科的决心。此后的20多年里,吴燕经历了无数个这样惊心动魄的救援时刻。

行医数十载,诊治病人无数,在医学的道路上,吴燕从没停下探索的脚步。她紧跟医疗技术发展趋势,多次外出学习“取经”。

“吴院长不仅医术高超,在工作中还严于律己,不断精益求精。我们经常看到她在工作间隙拿着手机看视频课。”一师医院急诊科主任黄元飞说道。

2016年,吴燕牵头筹建一师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积极推广应用床旁FAST超声、留置空肠营养管、PICOO血流动力学监测、俯卧位通气、血浆置换等先进技术。

吴燕十分注重对急诊科年轻医生的培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靠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她告诉记者。

2018年,一师医院成立了吴燕急诊医学名医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共有15名医生。2022年,该工作室共诊治患者4.7万余人,救护车出诊4400余辆次,居阿克苏地区医院首位;出院患者1700余人,实施手术460余台,抢救成功率达95.6%。同时,工作室新增亚专科2个,团队2名成员晋升高级职称,3名晋升中级职称。

在吴燕的带领下,一师医院EICU团队已成为一支训练有素、反应灵敏、理论扎实、技术熟练的团队,在“生死战场”上救下一名又一名患者。2017年,一师医院急诊科被评为兵团重点专科;2019年,一师医院成立创伤中心,2021年,创伤中心正式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严重创伤患者治愈率明显提升,创伤救治水平在南疆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一师医院被评为“全国创伤数据安全监测哨点医院”。

“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人,我们只有作出近乎完美的临床反应,才能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吴燕表示,接下来,她将继续带领一师医院急危重症团队的所有医护人员,进一步推进临床工作全面开展,努力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医院更快更好发展,为南疆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

严颖:做播撒希望的抗癌卫士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段若冰

5月19日,严颖在新疆医科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进行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巡讲。费晶 摄

清晨的阳光温暖和煦,透过窗户洒向医院的走廊。一队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正步履稳健走向肿瘤内科病房,带头的医生轻轻推开病房的门……

“严院长您来啦!”

“阿姨,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我和科室的医生来看看您的身体情况。”

8月10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援疆)严颖,带领诊疗团队进行教学查房。这是她在该院最后一次带教查房,一周后,她将完成援疆任务,踏上返程的列车。

2022年,怀揣着对援疆事业的满腔热忱,时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的严颖,来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一名光荣的援疆医生。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做好肿瘤防治工作,对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增进民生福祉有着重要意义。新疆在这一领域的优质医疗资源比较稀缺,我要在这里,做播撒希望的抗癌卫士!” 严颖说。

一年半的时间,严颖发挥自身所长,为肿瘤防治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感谢严院长和医院搭建的桥梁,让我爱人在石河子也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会诊。”肿瘤患者家属陈先生满怀感激地说。今年5月,陈先生的爱人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专家远程诊疗,自此病情不断好转。

让患者不出石河子,通过远程诊疗平台就能享受到北京、上海等专家的会诊,得益于严颖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之间搭建的肿瘤防治远程医疗协作平台。

“我们在线上共享患者的各项医学资料,在远端让专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诊断,从而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通过远程诊疗平台,病情复杂的肿瘤患者也能借助网络和医学专家进行高清视(音)频沟通,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便捷、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严颖说。

推动肿瘤学科建设,组建多学科诊疗协作(MDT)团队,通过专题讲座、MDT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肿瘤专业的医疗服务治疗水平;带头教学查房、举办学术讲座,为肿瘤科室的医护人员传授临床研究技术,提升肿瘤内科医护人员的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严颖一直奋斗在为癌症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道路上。

“轻症患者可以白天来医院化疗,晚上回家。医院肿瘤诊疗中心的日间治疗病房,既解决了病房床位日趋紧张的难题,又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还提高了医疗资源使用率。”该院日间治疗病房负责人费晶对记者说。

今年2月,该院又一批肿瘤诊疗中心日间治疗病房投入使用,这个由严颖筹建的项目,满足了患者日间化疗的需求,省钱又暖心的治疗模式,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

“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仅要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治疗,还要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创造温暖的就医氛围。” 严颖说。

在同事眼里,严颖是个“热心肠”,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严姐”;对科室年轻的医生,她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予专业指导。

“严姐亦师亦友,毫无保留地把她的所知所学都传授给了我们,如今大家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要向她看齐,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为抗癌事业作出贡献。”肿瘤内科医师李晶说。想到彼此即将分别,她眼眶里泛起了泪花。

开展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宣讲、推广和质控、癌痛规范化病房质控……医者仁心,严颖不仅在石河子撒播抗癌希望,还把希望播撒到兵团其他师市和自治区各州市。

谈起今后的工作,严颖说:“不管到哪里,我都会把肿瘤防治工作当作自己的职责使命。我要继续努力,为履行这项使命不断奋斗。”

巩平:精诚铸匠心 医路绽芳华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8月7日,巩平(右)正耐心问诊,了解患者病情。李佳瑞 摄

8月7日,已经过了晚高峰的街上行人渐少,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人们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此时,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走廊里,传来肿瘤内科主任巩平急促的脚步声,在门诊出诊一天的她并没有回家,而是立刻来到住院区查看患者的病情。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患者见面交流,这是她从医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作为一名医生,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还要有人文关怀,我们简短的几句话,可能就会极大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巩平告诉记者。

1986年,巩平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德国海德堡大学肿瘤学专业,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巩平从德国归国前,有北京的医院向她抛来橄榄枝。那时,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还没有完整的肿瘤诊疗服务体系,院领导希望她回到兵团,帮助医院创建肿瘤内科科室,填补兵团在肿瘤防治领域的部分空白。

“北京也许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我的家乡更需要我。”一番思考后,巩平做出了决定:回到兵团、建设兵团。但摆在眼前的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肿瘤内科从医疗设备到科室布置再到人才招聘,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都要自己去探索,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跑材料、培养青年医生、制定科室制度……两年间,巩平将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创建科室工作上。终于,在2006年11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正式挂牌成立。短短几年间,在巩平的带领下,医院肿瘤内科实现了质的飞跃。2014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兵团唯一一家国家临床肿瘤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

近年来,巩平在兵团肿瘤诊疗领域取得突出业绩,通过带领肿瘤内科团队攻坚克难,率先在兵团引进了日间肿瘤化疗门诊、同步热放化疗肿瘤、热灌注治疗肿瘤、基因检测肿瘤等新技术,使用新型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填补了多项兵团肿瘤疾病诊疗空白。同时,她最早在新疆提出并运用自体瘤苗技术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在肿瘤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众多肿瘤患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带来生的希望。

深耕不辍,行稳致远。如今的巩平,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肿瘤内科诊疗专家,并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临床药师带教之星”“兵团首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兵团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作为科室主任,巩平深知,除了救死扶伤,自己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优秀肿瘤中青年医师,为科室搭建人才梯队。近年来,巩平根据肿瘤内科团队每名青年医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此外,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的同时,巩平还会积极为年轻人争取外出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开眼界、拓思路、提能力,才能更好地守护患者健康。”巩平将自己多年来深耕医学领域的所学所思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10余年间,巩平先后培养指导了近5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兵团建立起一支专业性、高层次的肿瘤学科人才队伍。

如今,随着对医生行业认识的不断深入,巩平开始将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在为职工群众普及推广肿瘤防治理论和技术诊疗等活动上。“医生的舞台并不局限于诊室和手术台,健康科普也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巩平告诉记者。

这些年,巩平先后率领团队对肿瘤患者、家属、健康人群定期开展肿瘤知识教育,还积极组织举办肿瘤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赴基层医院普及推广肿瘤诊疗新理论、新技术。

精诚铸匠心,医路绽芳华。行医20余载,巩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2022年,巩平调任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同年,“巩平名医工作室”也揭牌成立。巩平告诉记者,这是新的舞台,也是人生的新起点,她会始终践行初心、勇担使命,将饱满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中去,继续做好兵团职工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人”。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