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心血育桃李 辛勤扶栋梁

来源:兵团日报-团炬时间:2023-09-10 09:26:42 作者: 编辑:冯秀(实习) 责任编辑:杨波

心血育桃李 辛勤扶栋梁

编者按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今天,我们迎来了第39个教师节。

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更是“引路人”“筑梦人”。他们用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引路人,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本期“特别报道”从兵团教师队伍中选取的三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他们长期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引领学子心怀星辰大海,不断奔向自己的“诗和远方”。敬请关注。

王运文:薪火相继 师德育人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常丫丫

王运文在汇报五十三团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资料图片)。聂成 摄

记者手记:

赓续初心担使命,丹心一片向阳开。20多年来,王运文用心用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积极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努力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干是最好的担当。王运文积极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为南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9月的校园,生机勃勃,秋意盎然。

每天清晨,在三师四十九团学校的走廊里,总有一个匆忙的身影在师生们不经意间映入眼帘。早读的老师和学生知道,那是校长王运文在各班巡视。

“爱和陪伴是教育的灵魂,是学生进步的源动力。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扎根南疆团场学校2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王运文一直把这句话牢记心中。

每天一进校门看见学生,王运文的眼睛里总是饱含笑意,上讲台时更是神采奕奕。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王运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以来,王运文一直悉心钻研教材,积极践行“创建开放式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坚持走课程改革之路,形成了自己对物理教学工作的一套心得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王运文说。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王运文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流谈心,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不断进步。

徐永能是王运文教过的众多学生中的一名。即使已经毕业19年,他仍然对王运文心存感激。“我从之前班里倒数的学生,到最后顺利考入高中、大学,并攻读研究生,王老师功不可没。”徐永能说。

因工作一丝不苟,教学质量过硬,2020年5月,王运文从五十三团中学教务主任,被提拔为五十三团中学副校长。“教育是个良心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肯干,认真负责。为更好地适应工作,他订阅了大量权威教育杂志,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王运文先后获得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师教育学会物理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多年来积累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让王运文形成了“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为教师的成长服务,为学校的发展奉献”的教育理念。当教师,他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让学生享受着学物理的快乐;抓管理,他以“向阳而生 追梦而行”的办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王运文致力于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做好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搭建“校级教坛新秀—校级教学能手—校级学科带头人—校级名师(名班主任)”梯级教师培养平台,切实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从“台前”转向“幕后”,王运文积极组织、指导师生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并屡次斩获奖项:在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小学第二十届课堂教学大赛中,学校6位教师参赛,参赛教师获奖率为100%;在兵团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学校7人参赛,其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

今年7月,王运文到四十九团学校任校长,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接过‘接力棒’,做好‘传承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为兵团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王运文说。

王应朝:德技合一 匠心筑梦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邵明辉

9月1日,在六师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教学区,该校建筑教研室主任王应朝(左)向学生演示全站型电子测距仪的使用方法。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邵明辉 摄

记者手记:

通过模拟真实施工过程,让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提前养成岗位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并了解到在未来工作中将会遇到的痛点和难点……王应朝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便于在工作岗位上更快上手,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培育新人的成本。德技合一,匠心筑梦。王应朝用学识、耐心与热情,为学生们铺好了进入社会的康庄大道。王应朝表示,今后要继续认真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为推动兵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站仪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校准,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性和精度……”9月1日,在六师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教学区,该校建筑教研室主任王应朝正认真地讲解全站型电子测距仪的使用方法,学生们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

2012年,王应朝来到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担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多年来,他秉持着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执着,刻苦钻研并结合实际创新教法,主编并印发了《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学生工作页》《结构施工图识读学生工作页》两本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施工项目为引领,任务驱动为手段,模拟真实的施工情境,实现学生、施工员、质量员多个角色之间的完美转换。通过让学生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在专业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建筑施工核心技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新疆建筑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王应朝认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只要用心付出,人人皆可成才。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十六七岁,正处在“叛逆期”,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

2017年2月,王应朝负责本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赛项全国总决赛的选手挑选工作。通过日常观察,王应朝选定了一名原本不被看好的学生宋坤。许多老师都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反映该生经常迟到,不服从管教,建议另选他人。可王应朝知道这个学生聪明伶俐、思维活跃,只要加以耐心培养,肯定是个好苗子,问题在于如何引导教育。

他从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入手,推心置腹地对宋坤说:“你有这么好的天赋却不珍惜,我真的非常替你惋惜。现在有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我相信你,你愿意相信自己吗?”习惯了经常被批评的宋坤感到非常诧异,第一次有老师跟自己这么贴心地交流。王应朝的话唤醒了潜藏在宋坤内心深处的好胜心与求知欲。

“能!王老师,谢谢您相信我,我愿意加入您的团队。”宋坤激动地说。

在王应朝的不断激励和耐心引导下,宋坤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上课认真且情绪平稳,成绩提升很快,平日里的那些“顽劣”行为也不见踪影。最终,他帮助团队在该项赛事中取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如今,已经毕业的宋坤扎根在五家渠市这片热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兵团建设,并立志在建筑行业里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王应朝坚持把参加比赛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他常说:“只有不断地参加比赛,才能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大赛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的平台,既能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王应朝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得国家三等奖4个,自治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做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践行者和积极推进者。”王应朝说。

张旺锋:坚守初心 敬业奉献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燕

在八师一四九团的棉田里,张旺锋(中)给学生们讲解棉花品种株型知识与棉田水肥管理技术要点(资料图片)。李军 摄

“我热爱教育事业,一想到自己能把这一生最好的年华,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就感到特别幸福,特别值得!”9月6日,在第39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旺锋感慨道。

从教34年来,张旺锋扎根边疆,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坚守三尺讲台,用汗水与心血赢得了老师、学生们的广泛赞誉。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青年教师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多年来,张旺锋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52名、博士研究生22名。他的敬业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一直影响并激励着同事及学生们。

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学生们的眼中,张旺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张老师的课堂内容将课本知识与新疆作物栽培实例、最新科研进展紧密结合,很具有启发性,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喜欢上所学的专业。”张旺锋的学生易小平回忆说。

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培养出对农业的热爱尤为重要。张旺锋经常教导学生们:“学好农学专业知识,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将来有能力帮助职工群众丰产增收,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早踏着晨曦来,夜晚踩着星光走,这是他的工作常态。在带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张旺锋时刻发挥表率作用。

学生姚贺盛说:“我读研那些年,张旺锋老师是我职业生涯的引导人,他带着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生产实践。他对农学的热爱感染了我,让我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八师一四九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酒兴丽回忆道:“每年七八月最热的时候,中午时分,团场职工经常看到几个戴着草帽在棉花地进行测定的人,那是张旺锋老师和他带的研究生们。”

除了抓好教学工作外,张旺锋还把大量心血倾注到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上。他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强调以生产实践、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工作,坚持科研服务于生产,服务南北疆棉花生产。他以棉花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自己科研的出发点和主攻方向,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他研究的新疆棉花高产生理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通过制定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将其在南北疆棉区推广应用,推动了新疆、兵团棉花产业的稳步发展。为了将科研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他每年都会抽出大量时间深入南北疆团场,针对促进职工增收和团场增效的实际需求,举办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为职工群众讲授棉花高产栽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

从教34年来,张旺锋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教材、专著1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曾荣获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等荣誉称号。

谈到今后的工作,张旺锋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要不断增强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把党的教育方针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兵团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

采访张旺锋的时候,记者被他身上那种对教育事业满满的热爱之情,以及为了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和使命,在张旺锋眼里始终有着千钧重。他说,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每当他感到累的时候,一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就一下子充满了干劲。这是他的内心自白,也是他给予教师节最好的诠释。这样的好老师,值得我们尊敬。让我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