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湘女史纯能的故事:盛开在边疆的“芙蓉花”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09-22 08:54:23 作者: 编辑:马玉琦 责任编辑:杨波

盛开在边疆的“芙蓉花”

——湘女史纯能的故事

史纯能 口述 郭晓维 整理

v2021年6月24日,参加“光荣在党50周年”活动的史纯能。杨晓坤 提供

1952年,进疆时的史纯能。杨晓坤 提供

今年,我的大女儿杨晓宇写了一篇散文,题目为《我的湘女妈妈》。她还找来了一些老照片,把这篇散文精心制作成了美篇作品。

我仔细读了她记录的那些事,有些我自己都记不清了。这一看,倒是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1951年1月,我还不满15岁,就被长沙大街小巷张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招录女兵的消息吸引了,立志要去新疆当兵。

我的这一决定,只敢告诉二姐,她是个思想进步的人。果然,她对我的决定非常赞同,并叮嘱我,一定要瞒着家里人,尤其是父亲。

那时的我,满脑子都是离开家去建设新疆,为新生的中国奉献一份力量的念头。

在这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已经在湖南招收过一批女兵。我担心自己过于瘦小,过不了体检关,当时在鞋子里垫了厚厚的纸片……就这样,我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成为“八千湘女”中的一员。

从此,故乡的芙蓉花,夜夜只会在梦里盛开。

那时,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得知我当兵西行的消息后,伤心不已,一直吵嚷着,“快去把我的老四追回来”……

不管过了多少年,什么时候回忆起这件事,我仍会泪流不止。

在来新疆之前,我从没坐过火车,上车后因为晕车一个劲地呕吐。后来,从火车转乘汽车,一路上只见尘土飞扬,不见一丁点绿色,只有大漠无边、戈壁荒滩。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跋涉,才到达了新疆哈密。在这里,我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大营房医院,成了一名女战士、一名小护士。也是在那里,我遇见了后来成为我丈夫的杨学廉,当时,他是六军十六师哈密大营房医院的一名内科军医。1955年4月2日,在我20岁那年,我们两人在十六师哈密大营房医院喜结良缘。从此,我们两人携手扎根在天山脚下,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边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终身无悔。

1959年,我有了一次去位于石河子的兵团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的机会,专业是药学专业,学制三年。当时,我的大女儿杨晓宇刚刚4岁,丈夫在陕西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学习,要学两年。为了不失去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在得到学校批准的情况下,带着杨晓宇一起去石河子学习。

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因为要照顾孩子,我尽可能挤出时间去学习。我们那一代人,是兵团的第一代建设者,无比渴望学习。哪怕是女同志,也不会因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

1963年2月,我有了一次回内地探亲的机会,那也是阔别12年后,我第一次回家探亲。说起当年的不辞而别,父亲仍对我有埋怨,可是见我学有所成,多少也放下了心。这次探家结束后,我们就跟随当时的农五师机关及后勤医院从哈密西迁到博尔塔拉,开始了二次建设垦区的奋战。这也是我最感到骄傲的地方:作为五师人,我们曾经建设了兵团的两个垦区。

从哈密西迁到博尔塔拉后,我们一家租住在一位维吾尔族老乡家的房子里,一住就是好几年,我的儿子杨煜,就是在老乡家的院子里长大的。

我的房东是一个很和善的维吾尔族大哥,名字叫亚库普·达吾提。我们一家和他们家一起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当他得知我们夫妻俩都在医院工作,非常忙时,就把放学后的杨晓宇叫到他家里,和他家的孩子们一起吃饭,晚上一起趴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有时,他还会主动帮忙照顾从幼儿园接回来的杨煜。有多少次,我看见的情景就是,大女儿正在写作业,房东大哥抱着我的儿子在院子里,一边陪他玩,一边等我们回家。我们两家人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

1961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哪怕是有了3个孩子后,仍然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多次到石河子、乌鲁木齐、西安等地参加进修培训和学术讨论。后来,我担任五师医院药材科主任一职,认真培养年轻人,手把手地言传身教,鼓励年轻人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尽快成为能挑大梁的业务骨干。

我爱读书看报,今年虽然已经87岁了,但仍然每天坚持看一会儿。我的这个习惯,也影响着家里的孩子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夫妇俩的工资要维持一家的开销,还要赡养父母、接济兄弟姐妹。可就是这样,我也会年年订阅《小朋友》《少先队报》等报纸杂志。所以,家里的三个孩子从小就爱读书,他们长大工作以后,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这一点是我跟丈夫感到最欣慰的地方。

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交通不便,遇到有从团场来师部办事的朋友,或者是远道慕名找我丈夫杨学廉看病的团场职工,我总是热情地留他们到家里吃饭,把家里仅有的白面、清油都拿出来招待客人。我总想着,别人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看病,我们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2017年10月,由湖南省妇联、兵团妇联、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喜庆党的十九大·湘女回娘家”活动,我和45位80岁以上的湘女获邀回湖南。

那次回去,我们受到湖南省党政军领导及数万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3天时间里,从长沙到湘潭,从湘江到韶山,从毛主席故居到毛泽东广场,我看到的,都是热情的故乡人,他们给了我们这群多年前离家的湘妹子最大的热情。当地的报纸杂志都报道了这一盛况。至今,我还保留着相关的书籍和报刊。

2021年1月,我的丈夫杨学廉去世了。我们共同生活了66年,可以说是风雨同舟。孩子们很担心我经受不住这打击。可是我一直在调整自己,无论如何,我都会认真而积极地面对生活。

人们都说我是湘女,对我很尊重。我常想,这份尊重,是属于所有第一代兵团建设者的。我是湖南人,湖南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百折不挠。而我们的兵团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论作为湖南人,还是兵团战士,在我的一生中,我都在被一种精神感召,从而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常常对儿孙们说,你们生活在新中国,长在新时代,是无比幸福的人,更应该去为建设祖国尽一份力。

今年,我的大女儿杨晓宇满66岁了,并且已经做了祖母,我也是当上太姥姥的人了。有时我们一起看曾外孙女的视频,看着小孩子憨态可掬的模样,我非常开心。女儿说:“妈妈,你的脸上开出了一朵花。”

《兵团日报》(2023年9月22日第6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