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师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赓续红色血脉 勇担时代使命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09-25 11:27:35 作者: 编辑:马玉琦 责任编辑:杨波

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

赓续红色血脉 勇担时代使命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彭思琦、张美玲

6月25日,四师七十二团机关第二党支部与新源县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肖尔布拉克镇机关党支部联合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建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图为党员们在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牛孟豪 摄

四师七十一团纪委联合七十九团纪委组织12名纪检监察干部赴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性学习教育,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图为讲解员为党员干部讲解军垦战士建设兵团的历史(摄于4月20日)。黎雯 摄

四师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一隅(摄于9月12日)。牛孟豪 摄

“每次来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参观,我都会有新的感悟。回去后,我将把学习教育整顿工作与此次观摩学习相结合,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不久前,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四师七十一团纪委副书记黄冬辉认真聆听了王震将军率战士们凯歌进新疆、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多媒体互动展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兵地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被四师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的优质红色资源吸引,在此感受兵团文化和兵团精神,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今年以来,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已接待游客3.91万人次。

深耕红色资源 让红色引擎“强起来”

老一辈军垦人,喝盐碱水,住地窝子,风餐露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一片片不毛之地打造成如今阡陌纵横的万顷良田,几代军垦人用生命谱写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和屯垦戍边史。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在四师七十二团,王震将军的这首诗被镶嵌装裱在红军团纪念馆里,向人们诉说着被誉为“红军团”的七十二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年来,七十二团深挖红色资源,丰富教育内涵,改扩建团史陈列馆为红军团纪念馆。自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建成以来,始终紧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坚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纪念馆已成为疆内外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开展党性教育、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兵团党员教育基地”。

据了解,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的展陈设计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专家全程指导,展陈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纪念馆陈展面积1740平方米,展厅内容分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屯垦肖尔布拉克等7大板块。共展出历史照片900多张,设置展柜41个,展出12类实物400多件,模拟战争、生产、生活场景7处。

馆藏的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通过现代化多媒体表现形式,全面展示了七十二团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驻守南疆三县、移防北疆伊犁、屯垦肖尔布拉克的光辉历程。

凝聚红色力量 让党建阵地“活起来”

站在一幅幅老照片面前,犹如时空转换,从黑白到彩色,从荒芜到繁华,仿佛置身于时代发展的画卷。一个个斑驳陈旧的文物,一份份先烈们留下的手稿,一场场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役,犹如一篇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在解说员的深情讲述中,参观学习人员认真观摩、细心聆听、用心感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苦的战斗岁月,近距离体验了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

“身边的红色资源是活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活教材’。我自小生长在七十二团,老一辈兵团人不惧生产生活的艰苦,埋头苦干、热情奉献,为我们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留下了值得永远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兵三代,我会努力发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为建设美丽兵团作出自己的贡献。”5月19日,在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参加主题党日教育活动后,四师可克达拉市政务办党组成员尤弋感触良多。

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每逢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兵地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便纷至沓来,学党史、看文物、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开展沉浸式党性学习教育活动。

走一路、看一路、悟一路,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无不为革命先辈们一心为国、舍生忘我的高尚境界而深深感动,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一次次被感染、一次次被洗礼。

据介绍,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展厅设计突破了“照片+文字”的传统平面化设计局限,综合运用各类文物、艺术品、灯光等,形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效果。另外,LED电子屏、投影仪、触摸屏和液晶电视等展教设备的使用,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了一代代兵团人开发建设边疆、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让参观者身临其境。

为了丰富宣讲形式,更好地弘扬兵团精神,打造“红军团”品牌文化,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除配备专业的讲解员外,2019年,该馆还成立了由13名小学生组成的小小宣讲员队伍。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小小宣讲员便活跃于前来参加党建活动的干部群众面前,为他们讲解红军团的历史,受到一致好评。

传承红色基因 让红色教育“火起来”

展馆的存在,不仅仅是要将史实流传下来,更重要的是让参观者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传承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6月25日,洪亮的宣誓声响彻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当天,四师七十二团机关第二党支部与新源县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肖尔布拉克镇机关党支部联合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建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望着纪念馆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跟着讲解员重温那段艰苦的革命历史,每名党员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今年7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中,四师可克达拉市政务办组织党员干部等40余人前往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开展“党建+”系列活动。看到老一辈军垦战士们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青年党员李永杰颇有感触。

“看着这一件件文物,我切实感受到先辈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今天支部在红军团纪念馆为我过‘政治生日’,进一步增强了我的党员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但要缅怀先烈,饮水思源,更要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和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贡献青春力量。”李永杰满怀激情地告诉记者。

据统计,自2015年开馆以来,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积极拓展服务途径、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疆内外参观团1320多个,游客超过29.7万人次。

初心为舵,使命为帆。七十二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成亮表示,下一步,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展馆内容和载体,创新育人手段,提升育人水平,增强育人效果,努力使红色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实现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兵团日报》(2023年9月24日第4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