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09-28 08:39:14 作者: 编辑:郭辰雨 责任编辑:杨波

“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王海武

塔里木大学教师(前排右二)在十四师皮山农场现场指导职工群众给枣树抹芽,解答职工群众的疑问(资料图片)。林敏娟 摄

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林果专家宋梅(右一)来到七师胡杨河市耕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葡萄种植基地,为葡萄种植户讲解葡萄管理技术(摄于6月2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张西安 摄

十三师新星市文艺小分队赴黄田农场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图为演员在表演节目(摄于9月23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宝山 摄

六师奇台医院北塔山牧场分院组织医护人员成立医疗小分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体检(摄于2月21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华北 摄

五师九○团“秦之声”戏曲协会的演员们在团场休闲广场“双乐大舞台”上演唱经典选段《二进宫》(摄于7月28日)。白雪 摄

日前,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公布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00个示范项目、100个优秀团队、100名服务标兵名单,兵团3个项目、3个团队、3名个人榜上有名。

科学秀、文艺表演精彩纷呈,农业科普宣传、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备受欢迎,专家现场义诊暖心又便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加强连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振兴的品牌项目和民心工程。兵团“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活动内容愈加丰富,渠道持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发展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课题。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同样在农村。多年如一日强调“三下乡”,根本用意在于便农惠农,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兵团连队总的发展形势是好的,但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连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然落后,与城镇相比,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滞后,制约着职工群众生活的改善和连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征程上,必须站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重中之重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三下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倍努力做好相关工作,让“三下乡”成为助力兵团乡村振兴的一张金色名片。

“三下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其生命力所在。兵团各师团以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职工群众在农业科技、乡村文化、人才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种植、养殖、医疗、康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打造定制化供给模式。

眼下,七师一二六团棉花迎来采收季,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胡杨河综合试验站利用专家团队优势,组织兵团和地方棉花产业领域专家进行田间授课和答疑;暑假期间,一师阿拉尔市图书馆充分利用流动图书车方便快捷的特点,开展流动图书下基层活动。流动图书车将图书送进连队、社区,让书香飘在团场连队的每一个角落,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这样的“三下乡”受到职工群众热烈欢迎,真正让职工群众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到实用的农业科技,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非“常”不足以治本,非“长”不足以巩固。常态长效是“三下乡”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难点所在。“三下乡”活动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一年搞一次就算交差,而要注重时间频率。什么时候该下乡,要结合连队发展实际,做好统筹安排,既不能搞集中式突击下乡,也不能想起来就下乡,而要在职工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下乡。同时,活动只是一种工作的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将理念、内容、成果留在连队,为连队发展赋能蓄势。因此,“三下乡”活动既要注重职工群众眼前的生产生活需要,更要着眼于连队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把“送”与“建”结合起来,通过“三下乡”活动推广先进文化、技术和医疗知识,逐步提升连队的文化、科技、卫生水平;注重培育连队职工群众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意识,让“三下乡”服务活动在“输血”的同时,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激活连队发展的“源头活水”。

文化、科技、卫生,是连队之所缺、职工群众之所盼。只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活动方式和载体,让“三下乡”活动接地气、重民生,做到常下常新,就定能受到职工群众喜爱和欢迎,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连队宜居宜业、职工群众富裕富足注入新动能,为兵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兵团日报》(2023年9月28日第5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