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 激活成果转化“强磁场”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11-06 10:54:34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 激活成果转化“强磁场”

——从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看兵团如何激发高层次人才“硬核”力量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燕

10月26日,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招聘活动现场,兵团博士后设站单位工作人员向前来面试的博士后介绍兵团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燕 摄

10月25日,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比赛现场,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杨盛超介绍参赛项目情况。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燕 摄

11月1日,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段宏伟(左)与同事进行棉花纤维长度检测系统调试。 图片由段宏伟提供

10月28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省烟台市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智汇赋能发展 博创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4个组别,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7个赛道,共吸引6206个博士后项目、2.5万人参赛。经过各组队单位预选推荐和全国复赛,兵团5个博士后团队成功入围大赛总决赛。

在本届大赛上,兵团博士后团队带来哪些最新科研成果?如何以大赛为平台,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激活成果转化“强磁场”?如何广开进贤路,引育高层次人才,为推动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带着这些问题,本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大赛现场,进行深入采访。

亮出“真功夫” “国外垄断”“卡脖子”技术渐次破题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也被称为“最强大脑”之间的比赛。兵团优秀的博士后人才发挥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硬核”力量,在赛事中带来了一批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的项目。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杨盛超与其团队携“仿生多级结构抗疲劳钢材设计平台”项目参赛。该项目的创新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引起专家评委与投融资企业的广泛关注。

“高强度钢在移动结构中的应用被其疲劳性能所限制,大约90%的金属材料失效都是由于疲劳导致,从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杨盛超介绍,目前,国内钢材难以实现材料强度和韧性两者兼得,新型层级化抗疲劳钢材的主要生产商都在国外,其价格相对较高。杨盛超团队通过仿生层级化结构提升钢材抗疲劳性能,制备出整体性层级牙齿结构钢,为国内外新材料领域抗疲劳钢材生产提供了新策略。该项技术于2022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

以前,很多博士后的研究成果往往“束之高阁”,而这次大赛上,选手们非常敏感地捕捉到行业痛点,并且紧密贴合生产实际和需求,让科研成果更加“接地气”。

针对籽棉收购环节质量检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段宏伟在导师张若宇教授的带领下,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目前国内籽棉收购环节质量检测主要依赖人工,劳动强度大、精度和效率低,而一套质量检测设备进口价格高达300万元。”段宏伟介绍,他们采用视觉成像、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籽棉长度、颜色级快速检测技术瓶颈,研制出籽棉长度快速检测技术设备,并集成马克隆测试仪、籽棉衣分率检测装置,实现了籽棉收购环节一体化智能检测,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得大赛专家评委的认可和好评。

“这届大赛,兵团不仅参赛队伍数量和规模较上一届有所提升,参赛项目‘含金量’也更高。”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乔云泽表示,“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自治区、兵团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锚定产业发展亟需和紧缺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部署科技攻关项目,为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兵团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依托高层次人才,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项项“国外垄断”“卡脖子”技术,正在渐次破题。

大赛搭平台 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在研究领域越来越细分、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元的今天,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存在一条“死亡之谷”。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数量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但专利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1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金融脱节,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推广难以实现“一条龙”。

着眼于此,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意义,更在于架起一座人才、技术、企业、市场的对接之桥,通过搭建平台,进一步实现博士后人才培养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团队带来的奶牛牧场安全牛粪垫料绿色循环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具有灭菌快、成本低、抑菌性能好等优势,能够显著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减少牧场固体废物的排放。”在现代农业与食品赛道,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天润乳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王宗元向专家评委详细介绍项目特点、优势、创新关键技术和市场前景。

新疆奶业发展具有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奶牛存栏量达120万头,牛奶年产量超过220万吨,尤其是天山北坡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王宗元推介的奶牛牧场安全牛粪垫料绿色循环工艺,紧密结合新疆特有的气候、地理环境和资源实际,且已成功在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这项技术已经在天润乳业5个规模化牧场示范推广,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3000万元左右。下一步,团队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将该项目示范推广到天润乳业28个牧场,覆盖6.5万头奶牛。”王宗元介绍。

企业“点单”求解,博士后对口“接单”。近年来,兵团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探索打造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后站的新机制,创建博士后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博联体”),鼓励在站博士后找准专业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紧贴市场需求和企业痛点,主动投身创新创业实践,集中攻关破解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我们立足企业产业发展实际,利用煤化工产业链下游中两种易得的低成本原料,通过创新催化剂配方和合成工艺,形成PBC高效合成的关键技术,生产出可降解塑料,促进了绿色化工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赛道,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石河子大学和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王自庆,向专家评委介绍了自己的团队利用学科优势,针对新疆天业环境友好型高分子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合成的重大技术需求,研发全生物降解聚碳酸丁二醇酯高效合成技术的情况。应用这项技术,新疆天业已建成年产1000吨可降解塑料的示范生产线,实现了批量生产。

为解决科研、经济“两张皮”问题,兵团依托博联体,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和重点学科共赢发展,形成“1+1>2”的发展态势。

广开进贤路 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博士后群体有着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和较强的探索创新能力,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人才资源。近年来,兵团广开进贤路、筑巢引凤,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此次大赛上,除了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及项目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外,石河子大学、新疆希望电子有限公司、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基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4家博士后设站单位聚焦重点产业、特色领域和优势学科,面向全国招聘20名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包含新能源新材料、作物学、畜牧学、化学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除提供优厚薪资待遇和科研经费外,兵团还将为新录用博士后提供30万至6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每月3000元的生活补贴,以及子女入学、户口迁移等方面的便利服务。

石河子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朱嘉介绍:“石河子大学目前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研究领域包括作物学、畜牧学、农业工程、化学工程等,计划引进15名左右优秀博士后入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同时,计划与兵团博士后设站单位密切合作,提升学校科研实力,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兵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兵团战略,聚焦“引、育、留、用、服”全链条,建设新时代博士后队伍,推动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

兵团设置在站博士后人员日常经费、博士后工作日常管理补助经费资助政策,每年从人才发展资金中拿出部分经费向设站单位和在站博士后提供财政资助,并在住房、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为博士后人才提供一揽子支持和便利化服务。一个个政策“大礼包”的相继落地,使兵团成为博士后人才“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高地。

政策优,则人才聚。目前,兵团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21个,累计招收博士后79人,目前在站博士后43人,研究方向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化学工程等兵团重点产业、特色领域和优势学科。通过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一批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在兵团这片沃土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达产,有力推动了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