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念好“土”字诀 筑牢产业根基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11-07 10:18:09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兵团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念好“土”字诀 筑牢产业根基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常丫丫、陈靖茹

五师八十九团五连“两委”成员张建平(左)与职工宋银锋(右)在查看糯玉米成熟度(摄于9月15日)。冉双国 摄

11月3日,在位于三师四十四团十三连的新疆农发集团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职工艾买江·吾斯曼在香菇种植大棚内采收香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丫丫 摄

在位于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良种牛繁育基地,工人在投放饲草料(摄于8月10日)。杨俊钦 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兵团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土特产”已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如何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如何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如何真正建立产业,形成集群?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看各师市、团场连队如何念好“土”字诀,打好特色牌,壮大乡村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 让特色产品“不愁卖”

11月3日,在新疆农发集团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座座香菇大棚依次排开,蔚为壮观。香菇大棚内,三师四十四团十三连职工艾买江·吾斯曼正在采摘成熟的香菇。

香菇种植是典型的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占用土地资源少,有“一亩菇十亩田”的说法。2021年,新疆农发集团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在三师四十四团十三连沙漠戈壁上建起香菇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建成160座大棚,形成集菌棒制作、香菇生产、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实现全产业发展。

“小香菇”致富的奥秘是什么?

记者看到,工人给每个棚最底层的菌棒架上都安装上了滴灌带,当气温升高时,负责管理大棚的工人只需轻轻扭动开关,滴管便会向下均匀滴水,通过增加地表湿度来控制棚内温度、湿度,满足香菇生长的环境。

“最下面一层是滴灌,最上面一层是喷洒器,‘海陆空’联合洒水,长出的香菇不容易发黑,进一步提升商品率,降低残次率。”正在操作滴灌带的工人艾买提·艾海提说。

香菇产业园采用自负盈亏模式,以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将28个5亩地大棚分成6个片区,每个片区各成一组,设有棚长,采菇、菌棒注水到销售都由片区自主完成,确保每一茬香菇出菇产量与品质。

香菇产业园专门配有技术人员,他们利用上班前1个小时给工人讲解香菇生长的特点、要点,定期对种植户开展现代农业技能培训,从浇水、升降棉被、打开通风口、给菌棒注水、采菇等方面提高职工群众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能,提升香菇生产效益。

“我们生产的香菇主要销往乌鲁木齐、郑州等地,香菇品质好,不愁卖不出去。”说话间,新疆农发集团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振江随手摘下两朵香菇向记者展示,“你看,这朵香菇菇形圆整,菌盖肉厚,菌褶整齐,是一级香菇,1公斤的市场价格在10元左右。而这种菇形不整齐,菌盖有破裂残缺,是三级菇,1公斤大概能卖5元。”

朱振江介绍,十三连香菇产业园的香菇通过公开竞拍方式销售,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能够体现优质优价、劣质劣价,并可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及时调整价格。

立体化种植、智慧化管理,进一步促进香菇产业提档升级。目前,该产业园香菇产量已达每天40吨至60吨,一级菇平均占比60%以上。

依托香菇种植,新疆农发集团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打造香菇全产业链,每年带动四十四团3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5万元。小香菇撑开娇嫩的伞盖,为职工群众"撑"起了结实的“致富伞”。

突出地域特点 一块地赚“两份钱”

“小麦加复播糯玉米,今年我家的纯收入大约有26万元。”10月21日,五师八十九团七连职工赵保财将最后一批糯玉米装上车,粗略算了收益。今年,他种植了80亩小麦,小麦收获后,又播种了糯玉米。经过精心管理,赵保财的80亩地实现了“一田两用、一地双收”。

糯玉米取得了丰收,市场上也不愁销路。不仅有采购商主动前来收购,周边顾客也是络绎不绝,每天能批发销售两三吨糯玉米。复播糯玉米不仅富了赵保才,也为八十九团开拓了农业发展新路径。

今年,八十九团种植了近5000亩春小麦,亩产达到500多公斤。小麦播种时,该团结合往年“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的经验,对播行进行了科学调整,确保在小麦收获前夕将糯玉米播下去。

“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的关键在于,在每年7月第一茬春小麦收割和第二茬鲜食糯玉米播种之际复播,既要保证第一茬小麦成熟,又要保证第二茬糯玉米有90天的无霜生长期。在此期间,团场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为职工群众吃下“定心丸”。

今年,八十九团复播糯玉米面积3000亩。“7月上旬小麦就收获了,套种的糯玉米最高也不过10厘米,不影响收小麦,大部分职工愿意套种糯玉米。”八十九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利明告诉记者。

“团场这两年一直在进行复播种植糯玉米的试验,职工通过复播糯玉米,每亩地可以增收1000元。目前,小麦套种糯玉米亩均收入已经超过了以往种植棉花的亩均收入,这为团场今后种植结构的调整打下了基础。” 八十九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刘新军说。

同时,八十九团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糯玉米冷储加工能力,串起“黄金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逐渐成为团场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11月2日,五师双河市赛恒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糯玉米加工厂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该公司总投资2050万元,由八十九团七连和九连党支部引领,职工自愿入股的方式筹建,公司对收购的糯玉米进行冷冻包装或加工后销售,助力职工增收。

“公司的糯玉米加工厂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可满足1万亩地的糯玉米加工需求。我们和八十九团复播种植糯玉米的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生产的糯玉米产品不愁销路,产品主要销往内地市场。目前,公司已经与乌鲁木齐、郑州等地的12家商超谈好了合作。”五师双河市赛恒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祝海生介绍。

“复播让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更好发挥,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也对抵御单一棉花种植带来的市场风险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下一步,我们准备引导职工群众将零散土地整合成片,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将复播作物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刘新军说。

建立产业集群 职工增收“有路子”

近日,记者在位于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园区内看到,一栋栋标准化养殖大棚整齐排列,棚圈内,一头头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工人一边给牛喂食草料,一边查看牛的生长情况。

“这几年,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我们每年收购饲草料30多万吨,带动周边1万多户种植户增收致富。”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王传军说,在这里,每头奶牛成长中各个环节的多项指标都被严格检测和把控。

在自动化挤奶厅,记者看到工人正熟练地开展消毒、擦拭、套杯、巡杯等工作,奶牛只需在自动转盘式挤奶机上转上几圈,便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牛奶通过管道汇入奶罐。据介绍,1辆奶罐车可装运30吨生鲜乳,在这里,每天都有1辆奶罐车通过低温冷链运输将新鲜的生牛乳送出园区。

“我们从奶牛养殖源头把控牛奶品质,从源头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求。通过全程饲养监控视频系统和精准饲喂系统,在良种牛繁育基地对牛实施分区管理,还对每天产出的牛奶进行化验分析,检查牛奶是否达到人体健康所需的营养标准。”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宝刚介绍。

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按照“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农民(家庭农场)”机制,相继建成良种牛繁育场、育肥牛养殖场、饲料厂、烘干厂、有机肥厂、屠宰场和加工食品厂,形成有机生态循环产业链条。

今年,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扩建挤奶厅,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能力。该公司全面构建科学高效、符合实际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目前,已建成14个牛羊养殖基地,形成了以公司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打造了以畜产品屠宰加工、肉制品研发及销售、乳制品生产、饲草料种植加工、有机肥生产、农牧机械制造为基础的全产业链。

公司通过产业集群辐射带动36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600余户种植户和养殖户增收致富,户均收入增加2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四师各团场日渐壮大的特色养殖产业,激发了连队发展活力,让职工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兵团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布局,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链条完备的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农业增效、职工群众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团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特色产业就像一根“金扁担”,一头连着职工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账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产业发展,只有特色产业兴旺了,职工群众的“腰包”才能鼓起来,才能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团场连队聚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打好“特”字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准路子。既要扎根本地,找准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当地风情的产业,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又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明晰自身优势,谋求差异发展,做到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人优我精,靠品牌出彩,让“土特产”提升竞争力,提高附加值。

“土特产”变为“大产业”,离不开敏锐的品牌发展意识。我们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业全产业链实力更强劲,只有因地制宜补上短板,锻造长板,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全产业链条,才能充分释放乡村产业的巨大潜力,让广袤田野更有希望,让更多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特色产业不断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让兵团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