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质量强兵团建设丨以敬业奉献铸就“凡者不凡”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指明了方向。
兵团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质量工作作为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整体水平有力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持续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各行各业涌现出众多恪守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他们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兵团质量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蔡云霞:以真情守护生命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兵团日报常驻记者苟汇敏
蔡云霞(右一)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到产房查看产妇生产后的情况和新生儿情况(摄于9月12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苟汇敏 摄
“产妇生产后的恢复和新生儿的情况都很好,再过几天就能出院了。”11月7日,九师白杨市医共体总院妇产科主任蔡云霞在查房时叮嘱科室医护人员。
“九师白杨市医院环境好,医生技术精湛,非常感谢医护人员对我爱人和孩子的悉心照顾。”产妇戚晓霞的丈夫王飞对九师白杨市医院妇产科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连连称赞。
蔡云霞是一位普通的妇产科医师,在生命的田园里,她用真爱吟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伴随着一个个新生儿呱呱坠地,春来秋往,蔡云霞在平凡的岗位上已走过了28年。
蔡云霞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兵团精神”深深植根在她的心里。从入职起,蔡云霞时刻牢记前辈的教诲,保持从医初心,坚守医者底线,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忘医者的使命担当。
2021年12月,在蔡云霞的带领下,九师白杨市医共体总院妇产科成功创建师级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将高危孕产妇纳入日常工作管理,并对急诊、危重、经济拮据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她还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加大子宫颈癌筛查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妇产科相关知识讲座,提高妇女参与“宫颈癌”筛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7年的努力,大到师部、团场,小到社区、连队,蔡云霞和科室医护人员将宫颈癌筛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全方位覆盖。
“作为一个兵团人,我很自豪能为家乡的妇女服务。”蔡云霞坦言,她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在她看来,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母子平安”的喜讯送到每一个产妇家庭中去,自己也能从中收获快乐。
在医院妇产科工作,常常遇到危急重症,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蔡云霞始终牢记心中的责任,一旦出现危、急、重症患者,她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深夜急诊,只要电话一响,她便会立即奔向医院。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就是她最真实的工作写照。
蔡云霞十分关心科室青年医师的发展和成长。自接手妇产科管理工作以来,她不但充实个人学习及业务素养,还言传身教,不断创造条件,先后送多名科室医生前往进修学习,培养青年人才不遗余力,全心全意做一名医学教育的引路人,极大地提高了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该院妇产科医师周玉婷从2013年进入九师白杨市医院开始,就一直跟着蔡云霞学习,如今已从一名实习医生蜕变成妇产科新一代骨干。
“蔡主任非常注重言传身教,通过手把手教学,利用多年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影响科室的青年医师,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周玉婷说。
从医28年来,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广博的爱心,蔡云霞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多次获评兵团“三八红旗手”、兵团“五一巾帼标兵岗”等称号。
海超:匠心传承做佳酿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 通讯员王东、白明新
海超(中)在为同事演示实验仪器操作步骤(资料图片)。王东、白明新 摄
“要对白酒样品的总酸、总酯和酒精度认真进行检测,确保我们的白酒产品百分百符合国家标准。”11月12日,在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实验室内,该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海超一边记录着计算机屏幕上的数据,一边叮嘱身边的同事做好白酒质量检测工作。
“要有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才能酿出好酒。”在海超的心中,白酒产品品质是衡量自己工作成果的重要试金石。在伊力特工作的30年间,海超一直致力于酿酒工程技术研究、白酒酒体设计等一线工作,研发出十几种新产品和十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曾荣获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师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除了技术中心主任,海超还是白酒国家评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酿酒协会白酒评委、高级酒体设计师……这一个个荣誉的取得,都得益于他坚守匠心、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1990年,中专毕业的海超被分配到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业余时间,他努力学习传统酿酒知识,在工作中汲取经验,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1995年,海超向公司建议创建中试实验室,由他兼任实验员,在产品研发中不断推陈出新。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希望购买对身体没有伤害并富有多种营养元素的白酒产品。”海超逐渐意识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白酒的品质也有了更高要求,这也促使他为研发新产品不断探索。
1997年,海超成功研制出了营养型伊力特酒,并制定了《营养型伊力特质量标准》。这一富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新产品解决了白酒无营养的问题,海超也因此获得了首届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暨国际荣誉评奖会国际金奖、国家优秀成果奖等殊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海超一头扎进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之中,短短几年便高效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及编程技术,成为跨越食品科学与计算机网络应用科学两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海超将计算机网络及编程知识与传统的酿酒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出了“伊力特酒质控制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将基酒和产品的分析数据、酒库库存管理数据及工艺控制信息等实行计算机管理,大幅度降低了伊力特酒体设计、组合调味等劳动繁杂程度。
当计算机屏幕上跳出一项项有关白酒品质的关键性数据,就说明传统酿酒所无法做到的精准数据监控,海超用现代科技做到了。
这项技术成果被伊力特公司应用以来,优级以上高中档系列酒出厂量较前一年大幅提升,并获得四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届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他开发的“陈贮、勾调、品评信息化管理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的软件专著证书。
在海超工作笔记本的扉页,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充电蓄能’,才能锤炼出干事创业真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这句座右铭的激励下,海超先后获得2015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兵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等多项奖项及荣誉。
三十年磨一剑,精湛的技术让海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坚持不懈是他对匠心独特的诠释。面对诸多荣誉,他没有选择止步不前,而是依然在科技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
“在酿酒行业,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传承与创新,我要把握科技政策持续向好的有利条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公司的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海超说。
戴伟:电力科研追梦人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实习生刘婷婷
戴伟(右二)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 摄
“如果说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市场推广是一座山,那我就要做一个‘移山者’。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意义所在,更是我从学生时期延续到现在的‘科学梦’。”11月10日,新疆节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十二师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会会长、希望电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人戴伟告诉记者。
能源电力领域倾注着无数个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戴伟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事电力科研事业29年来,戴伟一直把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工作摆在头等位置。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关注科技动态,用慧眼鉴别“金点子”,将一个个好项目推向大市场。
在新疆希望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望电子”)二楼的产品展示大厅内,一面由几十张荣誉资质和专利证书组成的“荣誉墙”十分吸睛。这些荣誉资质和专利证书大多都是戴伟牵头获得的。近五年,戴伟取得相关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0项,获得国家产学研创新成果奖、国家发明专利奖、兵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科技成果奖项,多项产品通过新产品鉴定及成果登记,承担自治区、兵团重大专项及重点领域科技攻关专项等科技项目。
走进戴伟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那干净利落的办公桌和满柜子的专业书。“干一行,就必须钻研一行。”戴伟说,即使工作再忙,他都会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工作严谨,为人谦和,学习专业知识很执着,干起工作有韧劲,这是戴伟给同事的印象。
作为希望电子正高级工程师及技术带头人,戴伟在电子信息技术、节能节电装备技术、电气自动化、智能工业控制技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他负责主持研究的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电动机控制系统用节能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应用”项目,“硅衬底LED技术路线”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兵团区域新能源技术及节能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个领域,那就深耕于此,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日常工作中,戴伟忙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科研前线。
由戴伟负责主持研究的“光伏储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分布式光伏微网运行逆变器及发电装置”等关键核心技术课题,整机效率大于等于98.8%,额定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小于等于3%,可实现智能电网远程调度。
戴伟科研团队研发的产品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研究成果在二师、三师、六师、十二师、十三师及新疆多地光伏发电和微电网关键技术示范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戴伟的带领下,2022年11月20日,希望电子博士后工作站成功备案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全兵团成功入选的两家企业之一。
“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科研工作是开展多能互补微电网直流综合稳定方法的研究。”戴伟表示,如何优化系统能量结构,以电力电子装置为媒介优化控制器结构与参数、提升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是他和科研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的目标。
2022年年初,戴伟被任命为希望电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近两年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始终引领企业掌握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带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在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助力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戴伟说。
王挺:德技并修育匠才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魏承亿、通讯员侯晓燕
王挺在实训课上为学生讲解汽车空调系统构造(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魏承亿、通讯员薛叶子 摄
“发动机气门锁块一旦缺失了,安装在发动机连杆螺栓、飞轮螺栓、传动轴螺栓上的开口销、安全片等防松装置,在使用中就可能发生严重故障……”11月10日,二师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教师王挺,正手把手教授学生如何安装发动机气门锁块。
说到汽车修理,王挺的眼里充满了光亮。在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就读时,一遇到和汽修相关的专业课,就会令王挺感到“痴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2005年,王挺成为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汽车修理专业教师。
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他一干就是18年。作为一名职教战线上的“老兵”,王挺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他喜钻研,善啃硬骨头,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敢于突破创新,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获得诸多荣誉。
王挺深知,培养人才是一项重要使命,他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毫无保留地把“独门秘籍”倾囊相授,只为培养更多“高精尖”汽修诊疗匠才。他让学生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制作了专业技能性强、趣味性足、知识涵盖全面的实用作品。其中,“汽车语音提示系统”获得兵团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主席创新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发明二等奖;利用淘汰旧手机制作的“鱼缸私服控制系统”获得兵团创新大赛二等奖……一个个奖项是王挺潜心育人最好的佐证。
“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我对汽修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我对教学方法的思考。”王挺说。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库尔勒市各个4s店开展专业实践和学习调研,忙得不亦乐乎。
对教育教学工作,王挺颇有一番心得。他认为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正确的指导和指引,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是初为人师的王挺常常思考的问题。
王挺对学生总是充满爱心和耐心,他利用闲暇时间给学生辅导功课,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情况,只要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
多年的坚守与付出,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轨迹。如今,他培养的学生都已成长为行业的技术骨干,一些学生服务于库尔勒市汽车销售市场和农机市场等地。
为了让新来的教师迅速融入学校生活,王挺经常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王挺负责的“传帮带”老师白亮说:“记得我刚来学校时,王老师给予了很多帮助,让我很快就适应并且熟悉了自己的工作。”
“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速。近年,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改变了周围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王挺说。
不知不觉,从教18年,王挺默默付出,用坚守与承诺浇灌着满园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