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青年:敢“创”,才能拥有“一片天”
编者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袤田野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有一群年轻人,他们用不胜不休的奋斗,串联起奋进新时代的兵团青年故事。兵团日报选取了兵团三位青年创业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赵勇:回乡创业成就梦想
侯佳宜、江波
11月20日,赵勇在翻阅养殖方面的资料。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摄
2003年秋,从西安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赵勇,毅然回到家乡——石河子市北泉镇,当起了一名“猪倌”。
赵勇说:“疆外固然好,但是我还是想回家乡创业。行业那么多,我想选择养殖业。我相信,只要用心干,一定能干好。”
赵勇原以为养猪是一个容易的活,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2003年11月,赵勇受命管理石总场种猪场。由于不了解饲料采购知识,误购水分超标的玉米,储藏不当发霉变质,直接损失达7万多元。摔了一个跟头后,他认识到:自己是个门外汉,一切还要从头学起做起。
于是,赵勇到处寻访畜牧专家和有经验的养殖户,跟在老师傅们的后面,留心他们的一举一动,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虚心请教。同时,他还阅读了大量有关养殖方面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赵勇很快掌握了生猪养殖技术,养殖场的生产业绩越来越好。
2006年,赵勇从电视上了解到,石河子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本地畜牧产业发展。为了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他向师市有关部门申请贴息贷款65万元,从北京引进了一批种猪,开始研究种猪的繁育技术。2007年,全国猪价上扬,赵勇依靠成熟的生猪养殖和种猪繁育技术,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9年,赵勇创建了信隆牧业有限公司;2015年,他收购了六康牧业有限公司;2017年,他又收购了永康农牧业有限公司。赵勇的养猪场慢慢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生猪养殖场。
经过多年的历练,依靠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赵勇也从一个养猪专业户转变成为一名善于驾驭市场、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民营企业家。
全密闭大跨度猪舍、多级生物安全保障体系、有机肥发酵棚……走进赵勇的生猪养殖区,处处都充满着有别于传统养猪产业的现代感与科技感。
赵勇的养殖场,集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化于一体,推动生猪养殖从原来的传统养殖模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和安全的智慧畜牧模式。
赵勇介绍说:“下一步,我准备利用生猪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生猪屠宰前、屠宰中、屠宰后全程进行检测,通过推行生猪生产基地标准化管理和档案记录制度,产地编码和标签追溯生猪产品质量监测模式,保证产品质量,真正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肉’。”
目前,生猪养殖正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饲养转变。如何让生猪养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赵勇认为,畜牧业生产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去闯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更无法获得应有的利益。产业化是养殖业的根本方向、必由之路,不搞产业化就没有出路。
在八师石河子市农业农村局、北泉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19年4月,兵团第一家养猪联合社——石河子市绿源康达养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赵勇担任理事长。
该联合社打造了“绿源康达”“丛原谷”两个品牌,通过搭建自媒体电商平台,实现产销对接,拓宽市场营销渠道。近日,该联合社的商品猪已经通过冷链运输销售到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在赵勇的带领下,石河子市绿源康达养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链主”带动效应,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育、繁、养、宰、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让兵地养殖户养殖信心更足,生产效益更高,经营范围更广。
赵勇说:“我要以生猪产业为纽带,连接生猪养殖基地、屠宰加工销售和仓储冷链物流,带动更多人走上创业增收之路。”
何耀斌:诚信经营“驶”出幸福路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郭晓维
何耀斌在检修电动车(资料图片)。冉双国 摄
“小何,快来帮我更换一下电动车上的后视镜!”
11月2日,五师八十九团居民郭三明将电动车停在“晓何电动车销售维修店”门前。一个面庞白净、精干利索的汉子走了出来。他一边走一边打招呼说:“好嘞,我看看是哪种……”
不到5分钟,后视镜就换好了。郭三明满意地说:“电动车有问题找小何准没错。小何,绝对值得信赖。”
郭三明说的“小何”,正是这家店的当家人,何耀斌。
一上午,在何耀斌的电动车经销店里,买新电动车的,维修电动车的,来来去去络绎不绝。
说起何耀斌,八十九团农业一线的职工群众再熟悉不过了。团场三分之一的电动车,都是从他家店里购买的。在团场生活、工作19年,勤劳厚道的他给大家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2004年,20岁的何耀斌从甘肃天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经亲戚介绍来到八十九团,在当时团场最大的一家摩托车经销店里干售后服务工作。何耀斌在学校学的是机电专业,干维修工作很顺手。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何耀斌干起活来越来越熟练。
打工3年之后,何耀斌给老板提出了想在团场落户、自己单干的想法。老板听后,尽心尽力地帮助何耀斌跑完了落户手续,并支持他自己单干。
“当时想在这里落户,就是觉得八十九团的人特别朴实善良,真心觉得这里的人好。”何耀斌在打工时就发现,电动车正在慢慢取代摩托车,于是,他租了间门面房,挂牌“晓何电动车销售维修店”,专营三轮电动车和两轮电动车,并进行售后服务。
有了自己的店面后,何耀斌更是以优惠的价格、诚信的服务态度,吸引了一大批回头客。
2012年深秋的一个黄昏,何耀斌接到一个购买过自己电动车的顾客打来的电话,“小何,我是九○团的张永祥,我的电动车坏在八十九团八连路口了,你能过来帮我修一下吗?”何耀斌了解具体情况后,立即带上维修工具和配套设备开车前往,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修理,电动车的故障被排除了。
“小何,多少钱?”张永祥问。
何耀斌摆摆手说:“不要钱,只是补了补带,还要啥钱呀,售后服务是我应该做的。”
何耀斌的真诚感动了张永祥,回去后,他在九○团帮着宣传“晓何电动车经销店”。于是,何耀斌诚信经营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也为他的生意增添了色彩。回忆起此事,何耀斌笑着说:“本来是自己分内的事,没想到给自己打了个好广告。”
好名声赢得八方客,何耀斌开店这些年来,除了八十九团职工群众喜欢到他这儿购买电动车,周边团场和乡镇的群众也闻讯而来,每年销售电动车都在400辆以上,加上销售其他配套设备,每年纯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八十九团十三连职工焦志红说:“小何是个可靠的人,电动车价格便宜不说,只要你在他那儿买电动车,就没有后顾之忧,有问题找他准没错。”
八十九团九连职工艾力肯·尼合买提说:“我在小何那儿买了辆三轮车,两年后才付清尾款,他从来没有催过我,我们九连的人都喜欢到他那儿买电动车。”
何耀斌除了维修自己卖出去的电动车外,其他的电动车主来维修,只要不添零件和大修,他也会免费维修,让他们满意而归。
转眼19年过去了,扎根在团场的何耀斌有了自己的住房和门面房,夫妻和睦相处,孩子学习优秀,生意红红火火。
当记者问起何耀斌当初为啥来团场创业时,他说:“我在学校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我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八十九团创业,我感觉这儿的营商环境很好,人与人之间特有人情味,团场也支持开店创业,我索性就把户口迁了过来,来兵团创业我无怨无悔,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兵团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吕文斌:勤奋“烹”出美好生活
于 三
11月18日,吕文斌在厨房为顾客烹饪菜肴。于三 摄
11月20日,六师芳草湖农场下起了小雨。已是初冬,但农场美食街的百味家常菜饭馆依然热闹,从中午开始,饭馆门口就停满了前来就餐食客的车辆。
走进饭馆内,充满农家风味的装修风格和服务人员热情的服务,让人有回家的感觉。百味家常菜饭馆老板吕文斌笑盈盈地招呼着客人。
“这家饭馆环境好,菜品多样,价格实惠,我和家人常来。”芳草湖农场居民周超说。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吕文斌打开了话匣子。2009年1月,吕文斌从甘肃老家来到呼图壁县打工,他在一家饭馆当起了配菜学徒,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那时,从早晨10时到次日凌晨1时,吕文斌每天要切近200公斤的蔬菜,空闲时间还要打扫卫生。高强度的劳动没有让吕文斌退却,他一心只想学会烹饪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
2010年4月,吕文斌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芳草湖农场,在一家饭馆学习配菜,一干又是3年。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终于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蔬菜经过他的加工,丝是丝、条是条、块是块,雕花装饰、果酱装饰等都得心应手。
2013年2月,已经当了多年配菜学徒的吕文斌终于开始掌勺了。店主让他从员工餐学起,他第一次炒菜就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随后开始给主厨打下手。“学炒菜不容易,很多老厨师炒菜的时候很少说话,全凭自己眼睛看、脑子记。”吕文斌说。
为了做出可口的饭菜,吕文斌把从老厨师手中学到的烹饪技艺记在心里,回到家后反复研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掌握了200余种川菜、湘菜的烹饪方法。2014年4月,当饭店店主让吕文斌掌勺时,他从容地走到灶台前,做出的菜品色香味美,得到顾客的认可。
2018年4月,吕文斌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他在芳草湖农场美食一条街转租了一家饭馆,凭借着自己在餐饮行业工作的经验,当年收入达12万余元。
2019年4月,吕文斌投入12万元接手了一家转让的饭馆,起名“百味家常菜饭馆”。在经营过程中,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厨艺,他多次前往乌鲁木齐市知名饭店学艺,业余时间则通过网络学习,并在自己的饭馆不断实践。
在饭馆经营过程中,吕文斌在食材的采购上都是自己亲自选购,严格把关,绝不让不合格的食材端上顾客的餐桌。
这两年,吕文斌不断加大饭馆的硬件投入,为食客打造一个更加舒适、优雅的用餐环境。在他的用心经营下,百味家常菜饭馆得到团场人的认可,事业蒸蒸日上。
吕文斌富了,心里一直记挂着农场职工群众。近年来,他为农场5名群众提供了工作岗位。在员工待遇方面,除了每月按时发放工资,他还不断提高员工伙食标准;员工家里有困难,他总是主动给予帮助。2020年1月,吕文斌加入芳草湖农场“飞鹰”爱心救援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幸福生活源自于不断努力与拼搏。随着芳草湖农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营商环境日益向好,百味家常菜饭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吕文斌计划在农场再买一套住房,将户籍从甘肃老家迁到芳草湖农场,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兵团人,为农场职工群众烹饪出更加美味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