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播下团结“种子” 结出幸福“果实”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12-06 09:03:32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在兵团民族团结大家庭里,民族团结的故事一直在被深情讲述——

播下团结“种子” 结出幸福“果实”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

四师七十三团中学学生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活动中表演舞蹈节目《新疆山水美》。 代红斌 摄

11月29日,六师新湖农场第一中学学生参加“魅力课桌舞,活力满校园”课桌舞展示活动。张静 陈瑞 摄

11月7日,十师北屯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一起交流教学经验。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社区里各民族和睦相处、连队里彼此守望相助、校园里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兵团是民族团结的沃土,在这里,各族职工群众相邻而居,共居、共事、共乐的场景处处可见。

近年来,兵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已将民族团结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绘就一幅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绚丽画卷。

社区里凝聚大团结力量

“我今天下班早,等会过去帮你看孩子。”

“红娟姐,刚好我做了大盘鸡,你和大哥一起到我家吃晚饭。”

11月24日,在十二师三坪农场融合社区,下班回家的居民沙红娟和邻居夏扎旦木·吾布力卡斯木说着话。

在融合社区B区8号楼一单元14层住着汉族、回族、维吾尔族三户家庭。王东和代鸿雁是一对汉族夫妻,关小虎和沙红娟是一对回族夫妻,艾格来木·阿不里米提和夏扎旦木·吾布力卡斯木是一对维吾尔族夫妻。

艾格来木·阿不里米提经常在外跑车,妻子夏扎旦木·吾布力卡斯木在家带着3个孩子,两家邻居谁有空都会过来搭把手。

王东和妻子是三坪农场八连职工,在连队种蟠桃树,到了蟠桃成熟的季节,他们每次回家,总会将新鲜的蟠桃带给邻居们品尝。

在这个民族团结大家庭里,民族团结的故事一直在被深情讲述。融合社区居民有2850户、7000余人,由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居民占社区总人口的51%以上,是一个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社区。在这里,各族职工群众同住一个小区、一栋楼,孩子同上一所学校。

为了让小区居民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交往交流交融,社区在每个节日都组织开展包饺子、百家宴等活动,还成立了舞蹈室、书画室、技能培训室等11个活动室,开展了25次技能培训,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融合社区石榴籽广场上,一座硕大的红色石榴雕塑矗立中央,见证着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情厚谊。社区还打造民族团结主题文化墙、“石榴籽”主题广场,绘制民族团结主题作品,修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凉亭,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闲暇的时候,居民经常会看宣传墙上的内容,渐渐地,民族团结的意识就入脑入心了。”融合社区党总支书记马磊磊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阵地。近年来,兵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各族居民在共同的生活空间中交往交流交融,情谊越来越深厚。

民族团结大院里情意浓

初冬时节,走进三师五十三团二连,笼罩在薄雾中的小院里传来阵阵读书声,二连群众阿丽亚·赛买提正和几个邻居一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阿丽亚·赛买提说:“我们农忙的时候一起干活,一起过节,大家互相串门,有空就坐一起学习。”

在连队,像阿丽亚·赛买提家这样,6户或8户家庭共享一个大庭院的“民族团结庭院”有32座。平日里,各族职工群众坐在长椅上拉家常,一起唱歌跳舞,孩子们跑来跑去,玩耍做游戏。这种“共享庭院”的居住模式,不仅让彼此的情谊越来越深厚,大伙也能拧成一股绳。

如今,二连的每一座大院都有民族团结的故事。民族团结大院也在融合资源、促进交流、共同致富方面凸显优越性。

对二连群众吐汗·艾合买提来说,结识现在的邻居、连队“两委”成员毕广是一件幸福的事。家里有啥大小事,有个好兄弟可以商量。

教育孩子向毕广请教、有心事找毕广诉说,两年时间的相处,毕广成了他们这个民族团结大院里的“万事通”。

毕广说:“连队民族团结大院建于2020年,入住以后,邻里之间增加了交流次数,大事小情都相互帮忙、相互帮助,组建了一个和谐大家庭。”

如今,二连336户职工群众管理蔬菜大棚223座、露地蔬菜90亩、杏树2万余棵;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两个,14户家庭开办了家庭织袜工坊……32座民族团结大院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氛围浓厚,处处是安居乐业、团结互助、产业兴旺的火热场景。

近年来,兵团各师市不断丰富民族团结大院(小区)创建活动载体,充分调动各族职工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各族职工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把民族团结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11月27日12时,迎着初冬的阳光,伴着欢快的音乐旋律,十四师一牧场中学全体学生跳起韵律操。做完操后,三五成群的学生们或在篮球场上拼抢,或在草坪上看书,或坐在教室里谈心。他们中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大家朝夕相处,亲密无间。

一牧场中学自建校以来,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促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前不久,一牧场中学获评第一批兵团“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走进一牧场中学,“中华民族一家亲”宣传栏、民族团结进步黑板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照片墙,还有独具特色的社团活动宣传板报令人眼前一亮。

放置在教学楼走廊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板上,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带领孩子们用心去感知学习内容。

校园里,随处可见各族师生互学互助、深入交流的场景。在这里,各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学校还成立了足球、绘画、声乐等13个社团,学生们在社团学习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的根基。

八年级学生阿依努尔罕·帕祖拉来自和田地区策勒县博斯坦乡,在一牧场中学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到很幸福。她说:“我很喜欢学校里大家团结向上,一起学习的氛围,我想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牧场中学现有800多名学生,其中50%来自周边各县乡。一牧场中学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兵地各族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一牧场中学校长任双伟说:“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年,兵团把校园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教育,实现各级中小学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全覆盖,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民族团结之花在合作社里别样绽放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

11月26日,在六师新湖农场三十二连五家渠同恒联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的轧花厂里,一座座“棉山”映入眼帘,满载棉花的车辆在排队交售,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序作业。三十二连党支部书记、五家渠同恒联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豫鲁正忙着指挥车辆有序进入。

五家渠同恒联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是一个由连队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职工”的发展模式,打造集棉花种植、田间管理、棉制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棉花全产业链,带动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合作社回族社员孙丽娟说:“以前我们以散户的形式交售棉花,价格由厂家说了算,现在把棉花送到合作社进行深加工,每公斤籽棉可增加附加值0.5元。”

孙丽娟和丈夫从2019年起开始承包土地,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棉花产量一直提高不上去。2020年,她加入了连队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从棉花的品种选择、田管施肥,到采收等环节,合作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棉花产量逐年提高。

“每个环节都有合作社其他社员上门指导,秋收的时候,合作社还及时派来采棉机、拉运车,为我们提供方便。”孙丽娟说,在合作社的带动、社员的帮助下,她家的收入逐步增加。

近年来,五家渠同恒联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始终将发展与民族团结联系在一起,以农场优势产业为依托,鼓励各族职工群众加入合作社,参股抱团发展,各族社员之间建立了深厚感情,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三十二连回族职工、合作社社员车素龙一直靠发展养殖业增收,去年6月,他预订的饲草料迟迟没有到位,眼看家里的储备草料越来越少,心里非常着急。合作社社员齐心协力,多方协调,及时给他送去了麦草、苜蓿等饲草料,帮助他渡过难关。

车素龙说:“遇到难事,大家都会想办法解决,有了合作社这个大家庭,我有信心做好养殖工作。”

“在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各族社员之间互帮互助,抱团闯市场。2022年,合作社盈利200万元,106名社员人均分红近2万元。这两年,我们在种植服务、提质增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就是为了提高棉花、小麦等作物的产量,带着各族职工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刘豫鲁说。

合作社不仅搭起了社员和市场之间的“富民桥”,也搭建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合作社发展新模式,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各族社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刘豫鲁说。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