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团精神锻造新时代戍边人
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兵团精神蕴含的国防教育元素,用兵团精神培根铸魂,让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推动全民国防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1954年10月,党中央命令驻疆部队大部集体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兵团的光辉历史,吸引众多游客认真倾听,接受兵团精神洗礼。
位于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目前存有文物实物近2万件,全面展示了兵团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的光辉历程,记录着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承载着兵团的光荣历史,闪耀着兵团人的精神光辉。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并接见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发表重要讲话。
跟随总书记的足迹,前来参观的全国各地游客和团队络绎不绝。为满足职工群众的参观需求,今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期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每天延长开馆时间1小时,并加开周五夜场。“人数相比往年成几倍增长,日均达到5000多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长甘霖介绍道。
2013年11月,参加过解放和田的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9名老战士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凯歌进新疆的情形,以及就地转业、屯垦戍边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他们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成绩,要求以老兵精神激励年轻人,为边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全民国防教育月”期间,兵团第十二师组织党员干部专程来到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老兵镇,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并开展重走沙海老兵路沙漠徒步活动,重温总书记教诲,致敬沙海老兵,接受精神洗礼。
在兵团第四师七十二团,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纷纷走进该团红军团纪念馆,重温前身部队驻防南疆3县、移防北疆伊犁、屯垦肖尔布拉克的历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兵团源自人民军队,传承的是红色基因、赓续的是红色血脉,用热血和坚守、智慧和汗水奏响了增进民族团结、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壮美赞歌,竖起了巩固国家边防、维护国家统一的不朽丰碑,书写了扎根边疆、报效祖国的英雄史诗,留存了一大批宝贵的红色资源,涌现出一大批戍边先进模范,凝聚形成了兵团精神,并在不同领域丰富发展,形成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等,广泛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参观体验、红色研学等活动,大力发展云展览,开辟兵团精神教育“第二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教师”,引导干部职工群众继承老一辈革命先辈和军垦战士的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扎根边疆,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
讲好兵团故事 厚植家国情怀
一部兵团史,就是一部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传承史,就是一部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斗争史。兵团坚持把自身红色历史作为兵团精神教育的“活教材”,用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诠释兵团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国防教育更加生动鲜明、直抵人心。
“第九师第一六一团退休职工魏德友老人50多年如一日,在环境恶劣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总行程20多万千米,奉献全部青春,守护边境安宁,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在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妇联联合举办的“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兵团精神”军垦故事大赛现场,“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魏德友事迹多次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前,以魏德友夫妇为原型,体现献身国防、建设边疆的音乐剧《活界碑》也精彩上演,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干部职工群众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兵团维稳戍边的伟大实践中。
同时,兵团党委宣传部还联合兵团军事部政治工作部举办“爱我国防爱我兵团”主题演讲活动,来自各师市、院校和兵团机关部门的24名参赛选手,生动讲述了为建设新疆、保卫新疆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故事,讲述了开发新疆、扎根新疆的军垦先辈故事,讲述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新时代兵团人故事。
老军垦、老战士、老党员等是兵团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兵团党委宣传部组织开展老一辈兵团人历史记录传承口述史征集工作,组织开展“五湖四海兵团人”宣传活动,抢救式挖掘和保护了一批珍贵的红色记忆,兵团广播电视台推出60集系列口述历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兵团精神巡礼》、40集广播剧《兵团精神礼赞—兵团魂》,兵团日报社推出《兵团手机报》双语版,开设“法治微课堂”“兵团故事连环画”等融媒体栏目,面向兵团边境师团以及偏远农牧团场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免费赠阅,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激励他们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羊牛。”这正是兵团边境师团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兵团人戍守着2000多千米的边境线,连连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成为共和国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这是我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向总书记作出的庄严承诺,总书记听了之后带头鼓掌,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掌声……”9月16日,在位于祖国西北之北的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桑德克哨所,马军武正在为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一八五团党员干部讲述2014年4月29日作为兵团民兵代表在第六师五家渠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的情景。
近年来,兵团深入实施边境文化长廊工程,实施“红色文化+旅游+”行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研学游、生态游、民俗游等深度融合,打造边境线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许多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纷纷来到边境线,感受兵团人割不断的国土情、摧不垮的军垦魂。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维稳戍边事业可靠接班人
9月25日,在兵团第九师白杨市小白杨中学开展的升国旗仪式现场,七年级学生拜合热·艾合买提以“勿忘国耻、强我国防”为主题进行宣讲,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人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将来勇担时代大任。同学们随后参观了少年军校的各类军事展板和模型,现场聆听我国国防力量发展历程和兵团发展历程的宣讲,初步了解国防的内涵、意义。九年级(4)班学生王楷翔说:“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统筹师市30所中小学、1所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入学第一课”军事训练、少年军校和主题班会,开展“学英模、爱英模”实践活动,覆盖青少年学生6.4万余人。
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兵团坚持把青少年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国防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重要内容,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观看红色影片、合唱红色歌曲等形式,树牢青少年“兵”意识,增强青少年扎根新疆、建设兵团的光荣感使命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兵团事业永续发展、兵团精神永放光芒。
塔里木大学举办庆祝建校65周年文艺演出,推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追寻》《奔跑吧,胡杨青年》《兵团的心》等节目,用艺术形式回溯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殷殷嘱托感召下,一大批毕业生留在新疆像胡杨一样扎根南疆的精神风貌。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勇担新时代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在新疆和兵团这块热土上书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彩华章。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时代的兵团人将继承老一辈兵团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牢牢把握绝对忠诚这一立身之本、扎根奉献这一创业之魂、团结奋斗这一成事之基、攻坚克难这一发展之要、开拓创新这一动力之源,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在建设美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