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解文化主体性的丰富内涵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1-02 00:18:34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理解文化主体性的丰富内涵

武 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了“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主体性的主要特征和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主体性兼具统一性和多样性意蕴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在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就孕育产生兼收并蓄、向内凝聚的文明基因,为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奠定基础。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源。纵观世界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同时,中华文化自身也是多样的,上下五千年不同族群文化相互激荡、吸收演进,呈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形态和多样形式。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平等性,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推动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文化主体性蕴含着自主性和包容性的胸怀智慧

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今,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进入辉煌的新时代,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更加巩固。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实现大同。强调和突出文化主体性,就是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态度来建设适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离开了这一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会失去正确方向。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我们文化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最有力体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两个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方法与路径等维度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只有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才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