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以加强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春风化雨润心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敏
1月3日,在八师一三四团第一中学,美术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石头画创作技巧。2023年以来,一三四团第一中学开设石头画创作等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全面发展。雪峰、张银银 摄
2023年12月28日,2024年兵团新年音乐会在兵团演艺大厦音乐厅奏响。
“第一次走进专业的音乐厅,现场聆听新年音乐会,太震撼了。”恋恋不舍地走出音乐厅,十二师五一农场职工刘梦感慨道。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观看高水准的专业演出,已是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的生活常态。
2023年,兵团以加强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新时代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文化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寒来暑往,二师二十七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总是热闹非凡,职工群众在闲暇时便会来到这里,跳舞、打球、练书法,参加剪纸、手工编织免费培训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职工群众的农闲时光忙碌起来,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这里跳跳舞、看看书,既锻炼了身体,也增长了见识。”二十七团退休职工陈丽华说。
通过整合图书馆、文化馆、党群服务中心、连队活动室等阵地资源,二师铁门关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5个、实践站199个,拓展延伸了铁门关市图书馆等8个文明实践基地、铁门关市丝路雄关广场等7个文明实践站点,初步实现师、团、连三级文明实践网络全覆盖,推动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大格局。
2023年,兵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通过整合平台资源、强化队伍建设、丰富实践内容、打造项目品牌,深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文明实践场所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兵团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53个,实现师、团、连三级全覆盖。
兵团还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团场、连队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冬日里,各师市文化阵地成为职工群众开展活动的好去处。各级文化阵地以职工群众文化需求为切入点,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盘活用好优质资源,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惠民、便民服务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职工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
以文育人,优质服务送到职工群众身边
守边护边的民兵、棉花采收的场景、水果丰收的喜悦景象……一幅幅生动的绘画作品,在孩子们的笔下一一呈现。2023年12月24日,位于三师五十三团二连的“兵团娃娃画兵团”美育基地举办首次美术教学活动,标志着该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2023年,兵团文化馆扎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胡杨艺术”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建设力度。秦腔、书法、国画、民族舞、钢琴、手风琴……丰富多彩的公益培训活动,吸引各族职工群众报名参加,让广大职工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2023年,兵团坚持以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持续加强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
2023年6月12日,兵团猛进秦剧团“新疆秦腔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挂牌,这是兵团猛进秦剧团挂牌的第15个非遗传承实践基地。
从2021年开始,兵团猛进秦剧团演员张红梅就开始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宣传推广秦腔艺术。“刚开始只有21名学生报名学习,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努力,如今已有150名学生喜欢上了秦腔。”张红梅告诉记者。
2023年,兵团猛进秦剧团、兵团豫剧团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职工群众走近戏曲、了解戏曲。
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节点,兵团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深入宣传普及非遗知识;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目前,兵团各中小学校相继组建了书法社、剪纸社、武术社、戏曲社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类特色社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文润心,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2023年,兵团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和文化惠民工程,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深耕不辍,舞台上、荧幕前,一批批“有生气”“接地气”的作品持续推出。
兵团各文艺院团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用心用情以小品、相声、歌曲、舞蹈等形式,创作推出现实题材文艺作品,舞蹈诗剧《老兵故事》、音乐剧《活界碑》、少儿杂技剧《孟母三迁》、秦剧《西域汉关》、豫剧《援疆柳》等舞台精品完成首演;《兵团礼赞》主题交响音乐会精彩呈现;舞蹈诗剧《老兵故事》参加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获“和美丝路奖”,豫剧《昆仑山的儿子》获第十届黄河戏剧节最佳剧目奖、最佳演员奖等7个奖项,豫剧《解忧公主》获第五届豫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文艺精品佳作不断涌现,有力推动兵团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丰富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让优秀文艺作品走进各族职工群众。2023年,兵团举办“送文化下基层”“戏曲进乡村”“新年看大戏”文化惠民演出,开展杂技、戏曲折子戏等文化惠民活动1100余场次,惠及职工群众90余万人次。
在开展“送文化下基层”等活动的同时,兵团坚持举办职工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艺活动。2023年,兵团举办第十二届职工文艺汇演、第三届戏曲折子戏大赛暨首届戏曲票友大赛颁奖晚会、首届广场舞大赛决赛等6场大型文体活动,让职工群众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以昂扬姿态展现兵团职工群众新时代新风貌。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兵团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兵团力量。
记者手记
文化铸魂 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近年来,兵团加快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润泽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灵魂。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离不开文艺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兵团创作出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艺术精品;积极回应职工群众新需求新期待,推动各项文艺惠民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广大职工群众尽享丰硕文化成果。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深入推进,到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成果丰硕,兵团文化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满足了各族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润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文化工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兵团实际,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