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丨让每一堂思政课都“鲜活”“解渴”
王海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好,让学生感到“鲜活”“解渴”,就要善用“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之“大”,不止在课堂内。要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既在课堂上讲,也要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将思政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统一。上好“大思政课”,要结合实际创新育人方式方法,着力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不同育人空间和资源集聚起来,把思政课从教室扩展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感悟时代发展中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道理,在社会锻炼中厚植情怀、积累智慧、增长才干。
善用“大思政课”,要加强队伍建设。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教育者、实践者,要树立“大思政课”理念、掌握“大思政课”方法、增强上好“大思政课”的能力,研究“大学问”,争做“大先生”。在选好用好思政课教师的同时,还要用好基层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农技专家等实践课教师,让他们以切身体会和亲身经历,讲好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鲜活案例,让学生们触摸到社会的温度、感知到实践的深度、体悟到发展的广度。
我们要把握好“大思政课”的特点,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生命力,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