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一方水土 发展乡村产业
张海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兵团农业高质高效、团场连队宜居宜业、职工群众富裕富足。
探索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提升团场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要注重加强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其次,要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农业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就业吸纳能力。再次,要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化生态农业发展,一方面,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并与工业、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服务业等多元化业态进一步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注重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兵团本地资源环境条件推动新型农业新业态功能开发和多元利用价值实现。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分工协同效应,完善团场产业振兴长效机制。兵、师两级要从政策规划、示范引领、引导投入偏好等方面发挥指引和导向作用,而市场则要发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发挥在投资、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府与市场分工协同效应,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互相协调促进作用。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确立政府职能清单,实现政府“减负”和市场“赋能”。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产权制度,确保市场主体既有相应权利,又承担相对应的职责。再次,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注重培育和凸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先进典型,打造“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职工”的运营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增加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是提升团场产业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第一,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结合各团场地方农产品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等产业模式。第二,鼓励探索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鼓励地方财政支持政策和金融、保险、担保等部门协同发力,帮助农业主体增强抵御风险的韧性。第三,加强企业与高校间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联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团场产业振兴活力。兵团各类经营主体是多元的,有以职工为主体的产业类型,也有以合作社、农业企业、外来资本为主体的产业。首先,要发挥好兵团现代化农业优势,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职工为主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职工更多参与并分享团场产业振兴的收益。其次,要培育新型农业组织和新型职业职工,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搭建各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为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再次,要创新出台创业融资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提供更为便利的信用担保,加大政策性银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支持力度。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必然要求。可依托对口援疆省市优势资源,先进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立足各团场资源禀赋,着眼于区位优势,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聚焦于产业支撑,探寻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通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更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可以与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力,走出一条产业高质高效、团场连队宜居宜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新路子。(作者单位:八师党委党校)